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风险影响因素。方法:抽选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本院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39例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础指标,检测其血清指标及膳食情况,对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营养不良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39例维持血液透析病患中,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是23例,无营养不良风险16例,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是58.97%。具有营养不良风险和无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其Hb、Tp、Alb及Cr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营养不良风险组病例的年龄、体质量与无营养不良风险组病例比较具有区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风险组病例的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摄入值均低于无营养不良风险的病患,差距比较显著(p<0.05)。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较高,且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体质量及营养摄入情况等密切相关,需要强化重视程度,预防患者营养不良。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营养风险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维持血液透析病人延续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60例ESRD病人作为调查对象,设计ESRD维持血液透析延续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病人一般资料以及延续护理需求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ESRD维持血液透析病人延续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8份。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电话随访”的需求评分较高。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月收入是ESRD维持血液透析病人延续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对ESRD维持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延续护理过程中需要关注病人不同特征和需求的侧重点,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延续护理服务。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延续性护理需求 影响因素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危急值与患者临床因素的相关,探讨影响心电图危急值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1月于我院就诊并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心电图危急值预警分为研究组(有危急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磷键用药依从的影响因素及药师干预效果,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和疾病控制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9年6月至12月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磷键用药依从、疾病及用药知识掌握程度、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进行评价。采用T检验χ采用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与用药依从的关系。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根据危险因素,药物干预组给予3个月的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血磷水平及服药依从。结果:298例患者有效完成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为96.1%。其中163例(54.7%)依从好,135例(45.3%)依从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透析年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总日用药量、日用药量、疾病及药物知识、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服药依从显著相关(P

  • 标签: 维持性 血液透析 磷结合剂 用药依从性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侵袭真菌感染的护理对于病者的病情至关重要的,本文介绍了真菌感染的类别及部位侵袭真菌的相关因素,肝移植术后侵袭真菌感染的护理,现在的医疗水平对这些原因造成了系统的预防,并在解决真菌感染的护理当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护理措施,加强护理操作规范性及建立一套良好的管理体系,来降低肝移植后侵袭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肝移植术后侵袭真菌感染的报告来说,肝移植后侵袭真菌感染的是非常普遍的,感染的原因有很多,术前抗菌药物治疗前凝血酶时间较长,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大约等于72个小时。这个时候,侵袭真菌感染的感染率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要做到对此类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和护理。

  • 标签: 肝移植术后,侵扰性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护理
  • 简介:摘要: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儿童肥胖率逐渐提升,对他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影响,容易引发多种疾病。相关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肥胖基因表达又和环境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再加上高热量和脂肪的摄入等,导致儿童肥胖率逐渐提升。这就需要引起相关方面的注意,寻找影响儿童肥胖的因素,从最开始阶段出发降低儿童肥胖率。因此探讨和寻求一个更适合儿童控制体重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分盘饮食是通过将食物进行分类,改变进食顺序的一种饮食行为,进而影响进食量和速度。

  • 标签: 儿童 肥胖 影响因素 进展分析 饮食行为 分盘饮食
  • 简介:摘 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治疗干预对84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在临床自我管理行为方面的影响情况。方法:随机选择84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对他们实行临床治疗干预,并比较、分析和统计干预前后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情况。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分析显示,84例患者在治疗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得分(93.857±7.682)明显高于干预前(74.936±13.415),且生活质量得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自我管理行为 治疗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我院病案疾病编码准确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疾病编码出错的100例病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到错误编码的类型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我院病案疾病编码错误类型包括肿瘤编码、主要诊断选择编码、疑难病例编码、合并症编码四种,主要诊断选择编码错误率最高,出错主要与医生、编码人员以及编码字库有关,其中医生导致编码错误的概率最高。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内科护理风险,并采取针对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肾内科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的是双盲分组法,主要分析内容为不同护理措施下对护理风险发生几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风险发生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肾内科护理中采取针对护理后,护理风险明显降低,护理安全更高。

  • 标签: 肾内科 护理风险 相关因素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药敏特点以及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积极预防,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肾脏内科及血液净化中心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495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院内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将发生真菌感染的71例患者纳入感染组,将未发生真菌感染的424例患者纳入非感染组。回顾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26.0软件对我院MHD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特点、药敏特点以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5例MHD患者中,发生真菌感染者有71例,感染率为14.3%,真菌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常见,感染主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药敏特点:真菌对两霉素B、5-氟尿嘧啶、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棘白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布为0、1.3%、15.5%、11.2%、14.1%、12.1%;真菌对两霉素B、5-氟尿嘧啶的耐药率低于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棘白素类药物(P

  • 标签: 维持性 血液透析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青年糖尿病(DM)患者对延续护理需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按回顾分析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中青年DM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90例,深入分析患者对延续护理需求状况。结果 15个条目需求得分最高的前三位为胰岛素注射、用药指导以及饮食指导,需要率最高的为放松技术、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不同文化程度DM患者在疾病治疗信息支持方面需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青年糖尿病 延续性护理 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护理措施和护理系统方案。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分析,104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有7例发生下肢DVT,发生率为6.73%,经过对症治疗后6例痊愈,1例出现明显好转。与此同时发现,D-二聚体≥5mg/L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明显高于D-二聚体<5mg/L的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众多,昏迷、颅脑损伤、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等等,都可能提高DVT发生的几率,只要积极采取系统预防护理措施,有效规避DVT发生的危险因素,便能够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神经外科 DVT 危险因素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分析具体的应用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1日~2020年12月11日期间接受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运用病床号奇偶法将其分为A组(常规血液透析护理)与B组(针对预防措施),每组各40例血液透析患者,研究指标为不安全因素与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不安全风险因素为意外事件3例(7.50%),并发症4例(10.00%),护理事故1例(2.50%);A组风险事件发生率7例(17.50%),高于B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例(2.50%),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期间,不完全因素包括并发症、护理事故、意外事件等多种,护理人员采取针对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相关问题的发生,提升血液透析护理质量。

  • 标签: 不安全因素 血液透析护理 针对性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针对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186例肿瘤化疗患者进行研究,对PICC置管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对影响肿瘤化疗患者发生PICC置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结果 186例肿瘤化疗患者中有69例出现了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7.09%,其中出现静脉炎的患者最多有31例(44.92%),其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17例(24.63%)。影响肿瘤化疗患者发生PICC置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的总结结果为:年龄≥65岁、并发糖尿病和高血压、盲穿穿刺、肘下置管、居家化疗等是独立影响肿瘤化疗患者发生PICC置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出现PICC置管并发症的几率,需要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最大程度的降低出现PICC置管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治疗和预后效果。

  • 标签: 肿瘤化疗 PICC置管并发症 影响因素 针对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云贵高原地区儿童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筛查及危险因素。方法:将时间区间锁定在2019年04月至2021年04月之间,从此时间段内云贵高原地区疑似儿童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儿中随机抽取1000例进行分析。对1000例疑似儿童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使用超声进行早期筛查,分析引起此情况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对1000例云贵高原地区疑似儿童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儿进行超声早期筛查后,筛查结果显示正常髋关节有975例,异常髋关节有25例。25例异常髋关节中有6例为脱位型髋关节,有19例其他异常髋关节。导致儿童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出生前臀位产所致屈髋机械应力、出生前母体内分泌因素、家族遗传因素、第一胎羊水过少、产后新生儿在伸髋位绑扎等。结论:在对1000例云贵高原地区疑似儿童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儿使用超声检查进行早期筛查有助于判断患儿病情,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恢复患儿髋关节生物功能,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云贵高原地区 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早期筛查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老年感染因素的临床观察。方法:在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20例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感染发生影响因素。结果:本组发生肺部感染的95例呼吸内科患者中,胃肠道感染率4.00%,下呼吸道感染率40.00%,上呼吸道感染率16.00%,泌尿系统感染率8.00%,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2.00%,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与上呼吸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之间的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存在显著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较长、呼吸系统功能降低、抗生素种类应用过多属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呼吸内科所收治的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感染发生风险较高,而感染的发生可受到患者基础病症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治疗中需要加强对相关因素的控制,防控感染的发生进而提升治疗期间患者安全

  • 标签: 呼吸内科 老年感染因素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