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据新华网报道贵州省居民健康卡首家合作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与贵州省卫生厅签订居民健康卡合作协议。建行贵州省分行将参与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的制订,成为该省卫生厅确定的首家居民健康卡合作银行,为居民健康卡联名卡的申报、制卡及后期在医院的应用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

  • 标签: 合作协议 健康卡 贵州省 居民 银行 省卫生厅
  • 简介:摘要目的用中药马勃治疗感染创面观察疗效。方法将60例大鼠制作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皮肤感染创面模型。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采用马勃油膏治疗,药物对照组采用紫草油纱治疗,空白对照组采用盐水。结果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的病灶均有改善,实验组及药物对照组优于空白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创面成纤维细胞数和新生毛细血管数、吞噬细胞数、创面愈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勃油膏具有促进感染创面愈合的作用。

  • 标签: 马勃 感染创面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医护合作工作模式,丰富护士专业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尊重医护人员个人意愿进行分组,协作管理本组患者,日常工作过程中共同查房,一起讨论病例,解决患者的健康需求,并制定患者出院后的随访计划,为其提供无缝隙的医疗护理服务。结果通过实践该工作模式密切了医护关系,提高了护士专业能力与素质,患者更加满意。

  • 标签: 医护合作工作模式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确保手术物品达到有效的灭菌效果。方法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的、既分工又合作的建筑布局、资源配置、工作流程及管理模式。结果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有利于器械的管理和保养,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因手术室器械质量造成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医院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最大化实现资源共享,并改善器械质量,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

  • 标签: 外科手术器械 清洗质量 效果
  • 简介:从新农合实施初期和试点实施期两种情况分别考虑,明确了需要主要收集的基线调查数据和报销数据等数据的信息类别和获得途径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类数据的利弊。随着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在现有补偿数据库基础上,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对接,并增加新农合筹资补偿方案的科学制定所需要的相关变量。这样可将两类数据的优势进行互补,更好地为方案研制提供数据支撑。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数据需求 信息收集
  • 简介:从健康状况、年龄、经济水平、就医方式的选择、医疗费用负担等重点影响人群就医经济风险的因素出发,根据这些因素对疾病发生概率或医疗费用高低的影响机制,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区分高危人群、贫困人群、不同就医行为以及不同医疗费用负担4类人群,并介绍了各类人群的界定方法,为准确测量人群就医经济风险分布、合理设计筹资、补偿方案等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人群分类 高危人群 贫困人群 就医行为 费用负担
  • 简介:在明确解决特定就医经济风险所需筹资额的基础上,考虑管理费用、风险储备金、补偿范围、补偿比、需求释放、医疗费用增长等因素,形成测算新农合筹资总额(总保险费)的思路和步骤,建立起“就医概率一就医费用一就医经济风险一解决特定风险筹资一需求增长一报销范围一补偿比”的动态关系;据此可形成保障水平、范围各异的多种筹资方案,并通过样本地区实际数据加以验证,确保了技术的可操作性。上述思路和方法为补偿方案的多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新农合管理者在测算筹资中做到有理有据。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筹资总额 测算
  • 简介:目的:对样本地区的新农合方案效果进行快速评价,评价农村居民因病致贫的缓解程度、新农合基金收支平衡状况、参合人群就医风险的共担情况。方法:借鉴政策科学评价中"前—后"比较的思路,使用基金结余额和结余率、就医经济风险相对危险度(RR)下降幅度、因病致贫率和因病致贫缺口的下降幅度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新农合补偿前后,基金基本实现收支平衡,RR下降了43.75%,因病致贫率下降了58.07%,因病致贫总缺口下降了74.04%。结论:样本地区农村居民的就医经济风险有所下降,因病致贫的普遍程度及严重程度均有明显缓解,表明新农合的实施已显成效,制度目标初步落实;但仍需调整方案的重点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效果评价 收支平衡 就医经济风险 因病致贫
  • 简介:从结算管理对医疗费用控制的理论意义、现实价值及实现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完善支付方式改革是新农合保险方案科学结算设计的必由之路,以及在当前中国的现实情况下,可采用混合的支付方式来实现。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费用结算 医疗费用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吸烟量与CHRNA7基因多态性对高血糖症的联合作用。方法调查909名男性吸烟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吸烟行为等信息,并采集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及CHRNA7上SNP位点rs2337980的多态性。在控制年龄、职业和糖尿病家族史后,应用多因素

  • 标签: 吸烟量 基因多态性 多态性高血糖
  • 简介:以华东某地的实际住院数据为例,针对卫农卫发[2012]36号文件关于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中的按病种付费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分析发现,36号文中规定的20类重大疾病实际就医比例低,医疗费用离散程度大,不适合作为改革的先行试点病种;而白内障、子宫肌瘤、阑尾炎等发生频率高、费用集中趋势好、临床路径清晰的常见病种,可考虑作为先行试点病种。另外,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按病种"付费,还需要规范信息化建设,科学测算支付标准,选择付费模式,以及设置对医疗机构及需方的监控考核指标体系等后续步骤及措施的配套实现。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支付方式 按病种付费
  • 简介:在明确就医经济风险分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就医概率一就医费用一就医经济风险一解决特定风险人均筹资额”的定量联动关系,明确消除或降低特定风险所需的筹资额,回答了“在特定保险费率下能解决农村居民何等就医风险”,解决了新农合筹资测算的技术难题。通过样本地区数据的验证,确保了测算思路和方法的可操作性。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特定风险 筹资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复方地榆烧伤膏剂和油剂对大鼠烧伤创面愈合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造成烧伤模型后分组,给予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炎症反应指数及各组愈合时间,用以评价试验药物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各治疗组在炎症反应指数、愈合时间方面与基质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地榆烧伤膏剂和油剂对大鼠烧伤创面均有显著促愈合作用,油剂加膏剂组效果更好。

  • 标签: 大鼠 烧伤 烧伤燃料 复方地榆
  • 简介:运用风险管理学和保险精算学的基本原理,借鉴流行病学相对危险度的概念,明确了从风险概率、风险损失额、就医经济风险相对风险度等方面定量表达农村居民就医经济风险的思路与步骤。该思路与步骤可以用于测量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群的就医经济风险分布,有助于明确新农合应重点关注的人群,并为新农合方案研制、筹资测算、方案评价与修正等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就医经济风险 就医概率 相对危险度
  • 简介:借鉴世界银行评价社会贫困状况的方法:(1)将因病致贫界定为农村居民支付超过最大支付能力的医疗费用后致贫的社会现象;(2)从广度和深度两个角度测量因病致贫,采用因病致贫率指标评价广度,采用因病致贫总缺口和因病致贫平均缺口指标评价深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样本地区数据验证了因病致贫界定和测量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上述方法为新农合管理者合理把握因病致贫,明确回答“消除因病致贫需要筹多少钱”、“因病致贫风险能否解决”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实现“消除因病致贫”的制度目标提供了重点人群。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因病致贫 医疗保险
  • 简介:目的:评价样本地区农村居民的就医经济风险分布状况。方法:运用样本地区数据进行示例分析,主要评价指标为就医风险概率、就医风险损失额和就医经济相对风险度(RR)。结果:(1)样本地区就医人群的总体RR为11.84,其中门诊人群平均RR为1.63,住院人群平均RR为14.82,住院人群的就医经济风险大于门诊人群;(2)以住院人群为例,不同人群就医经济风险差异很大,风险越高,发生的概率越低;低费用段的发生以乡镇卫生院(低级别医院)为主,高费用段的发生以县级及以上医院(高级别医院)为主。结论: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就医人群的风险分布状况,表明研制的就医经济风险测量的技术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就医经济风险 实证
  • 简介:目的:运用实际数据,检验补偿方案的研制思路与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方法:以样本地区2011年住院补偿数据为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决策平台为工具进行方案研制。结果:以福利风险型方案研制为例,(1)按照80%补偿比,消除因病致贫风险共需筹资4163.96万元;(2)以就医经济风险约等于1时所对应的医疗费用设定起付线为600元,以人均收入8倍为标准设定封顶线为120000元,观察住院人群的就医概率、经济风险分布状况,将费用段分为600~、3000~、10000~和22000~四段,并分别设定相应的补偿比;(3)按照上述补偿方案,基金60.53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结论:补偿方案研制的思路和方法是科学合理、可操作的。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补偿方案 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