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社区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服务模式,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大力推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不同类型模式的构想,最终,社区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要想使得这一服务模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人们需要从团队的内涵、产生的动因以及发展现状和主要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地了解。文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和研究,仅供参考。

  • 标签: 社区服务 全科医生 服务模式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改变情况,评价多专业团队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在项目镇随机抽取2个农村社区为干预组,在距离项目镇较远的镇随机抽取2个农村社区为对照组。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后,分别在每个社区随机抽取75名18岁及以上居民,以面对面问卷的形式入户调查,了解项目镇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晓情况及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共调查居民593人次,其中干预前300人、干预后293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率94.0%,对照组83.1%(P〈0.05);干预组居民日均食盐摄入量估算不超过6g的比例为20.1%,对照组为5.4%(P〈0.05);干预组居民日均食油摄入量不超过25g的比例为34.7%,对照组为24.2%(P〈0.05);干预组男性居民最近1周没有吸烟的比例为38.5%,对照组为22.2%(P〈0.05);干预组居民近1月平均日饮酒量不多于25g的比例为84.0%,对照组为71.1%(P〈0.05);干预组居民1周锻炼5次以上且每次30min以上的比例为58.3%,对照组为35.6%(P〈0.05)。结论多专业机制开展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可显著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率,改善行为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 标签: 多专业机制 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 行为干预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针对苯丙胺所致精神疾病的患者用药物和非药物(心理干预)治疗,将6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性的措施基础上,采用了积极主动的干预措施。采用临床WilliamW.K.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焦虑量表SDS量表,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患者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者间的差距有县局的意义。结论综合双心诊疗模式,能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 标签: 苯丙胺 心理干预治疗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精神病药物中毒患者的精神心理与个性。方法按选取本院精神科收治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100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接受简明精神病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以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量表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简明精神病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的数据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对比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明苏达多相个性量表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精神病药物中毒患者具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中以焦虑抑郁、缺乏活力、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以及明显的神经症性格为主要表现,从而导致他们容易做出服药中毒的行为。

  • 标签: 抗精神并能药物 药物中毒 精神心理 个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根据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增加专业精神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论专业的精神护理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控制,让患者获得更加安全的家居安全。

  • 标签: 护理干预措施 老年痴呆病 生活质量
  • 简介: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是患者在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中出现持久明显异常的疾病。精神病分为精神分裂、精神狂躁抑郁、精神妄想性等多种类型。病人往往丧失行为能力,为此法律特别加大了对他们的保护力度。

  • 标签: 精神病 法律 行为能力 心理障碍 心理活动 精神分裂
  • 简介:朗艺北京陆续为所有策划公司、商业合作伙伴推送专业化妆师,时尚造型师,提供新娘妆、舞台妆、宴会妆啦!美丽,对化妆师来说是一辈子的事业,能够从事这种美丽的事业,把美丽带给大家,是化妆师最幸福的事情。朗艺北京化妆师,

  • 标签: 化妆师 北京 师团 合作伙伴 新娘妆 事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如何识别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观察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精神科患者所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在本次观察及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主要有三大类,即心律失常、月经不调以及血脂代谢紊乱。结论针对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需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重视患者的安全用药以及正确处理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等护理对策,进一步使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使精神科患者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副作用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中夜班如何巡视,防范意外,提高效能,规避护理风险。方法从精神科中夜班巡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巡视的基本要求、对策和巡视技巧。结果提高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严格按要求巡视,能防范中夜班意外事件的发生,减少或避免护理风险。结论做好精神科中夜班巡视,对精神科护理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精神科 中夜班 巡视 对策 技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住院青壮年精神分裂症病患使用精神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从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青壮年病患86例。调查病患使用精神药物品种、剂量等情况。结果单用抗精神药物情况按使用率进行排序,分别为氯氮平52.33%(45/86)、利培酮30.23%(26/86)、喹硫平15.12%(13/86)、奋乃静13.95%(12/86)、氯丙嗪12.79%(11/86)、阿立哌唑12.79%(11/86)。合并应用两种抗精神药物中,按比例进行排序,分别是氯氮平+舒必利6.98%(6/86)、利培酮+氯氮平4.65%(4/86)、氯氮平+氟哌啶醇3.49%(3/86)、氯氮平+哌泊噻嗪2.33%(2/86)、利培酮+舒必利2.33%(2/86)、氯氮平+奋乃静1.16%(1/86)。结论我院青壮年精神分裂症病患治疗手段以单一抗精神病药为主,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用药逐渐趋于单一化,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药物 青壮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的病人在精神上抑郁状况。方法运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65例)、对照组(55例),使用SDS表实施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精神抑郁约33%,而对照组患者约11%;经过分析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即存在P<0.05明显差异;说明老年冠心病的病人在精神上存在着较重心理障碍,其精神抑郁产生率和性别、慢性的并发症等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老年冠心病的病人具有较高的精神抑郁产生率,其在预后产生不良后果。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病人 精神抑郁 状况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癫痫性精神障碍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收治38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地护理,回顾性分析护理资料。结果38例患者经过护理后,显效3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护理总有效率94.7%。结论对患者采取精心地心理护理、安全护理、用药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使精神病人能早日康复,减少精神残疾,减轻社会的负担。

  • 标签: 癫痫性精神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患者所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名称、利用情况和联合用药的情况。结果使用单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有94例,占71.21%,依次为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和阿立哌唑;有38例患者为联合用药方式治疗,基础药物为喹硫平和利培酮;所有患者药物利用率均低于1,没有药物滥用的表现。结论目前精神分裂症主要是以单一药物使用为主,最常使用的药物有喹硫平和利培酮,患者没有出现药物滥用的情况,具有药物使用合理性。

  • 标签: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精神分裂症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模式对于精神分裂症临床患者认知能力、精神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运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至12月间所收治的100例患有精神分裂症临床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即Ⅰ、Ⅱ、Ⅲ,分别予以伪刺激、1Hz刺激、10Hz刺激,并选取左侧前额叶的背外侧皮质区作为临床刺激的部位,使用VSWM(视空间工作记忆)、VFT(词汇流畅性测试)对患者自身认知能力予以评价,运用PANSS(阳性、阴性综合征的量表)对患者自身精神症状予以评价,分析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在治疗之后Ⅲ组的患者VFT和VSWM与治疗之前比较有明显的升高,且存在P<0.05的差异。Ⅱ组、Ⅲ组的PANSS普通病理症状实际分数比治疗之前显著降低,存在P<0.05差异。Ⅱ组PANSS普通病理的分数比其他两组低,存在P<0.05差异;Ⅲ组VSWM比其他两组高、PANSS普通病理的分数比其他两组低,其P<0.05。结论针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实施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的治疗模式,对其认知能力、精神症状有不同的改变,要依照患者实际状况选取临床治疗的方案。

  • 标签: 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精神症状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我院收治60例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进行循证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临床护理疗效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我国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意味着每13人中有一人为精神病重型有一位是患者,每81人中有一人是重型精神病患者。精神卫生的担子艰巨而重大,由于社会大环境以及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精神专科医院对患者实施封闭式管理,且住院周期较长,患者长期与外界隔离,探视作为一种与外界的沟通方式以及与家属情感的纽带因而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物质上得到满足,而且也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观察和了解病情及心理状态的良好机会,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动态信息,然而,

  • 标签: 精神科封闭病区 探视 环节管理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危重病的治疗都备受人们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危重病患者都有营养不良的问题,这样就容易提升住院病患的病死率,还会产生额外的治疗费用,延长住院周期。所以,针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科学的营养支持治疗非常重要。通过相关的调查得知,肠内营养对脑卒中、胰腺炎等重症病患的营养状况及预后有较好的效果,但是针对精神科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并没有具体的报告可以供我们参考。下面本文主要针对选取的32例精神科重症患者进行了肠内营养的支持治疗分析,然后认真分析了治疗效果,具体如下文所示。

  • 标签: 精神科
  • 简介:摘要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需要长期综合治疗和康复。本类疾病用单纯西药治疗常出现较强的副作用,容易造成自行减药或停药,使病情复发,从科学和现实角度审视治疗,都要遵坚持长期、稳效、低副反应、高依从性为准则,综合运用目前一切可以应用的医疗技术,规划化治疗才能达到患者长期康复的目的。由此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展开治疗。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精神病 并发症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