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研究显微手术加伽玛刀治疗巨大型听神经瘤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92例巨大型听神经瘤先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应用面神经监测,术后2-3个月对残余肿瘤行伽玛刀治疗,肿瘤边缘剂量为12-14Gy,5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结果随访6个月-10年,平均5.2年。肿瘤控制率96.7%;面神经功能保留率89.1%;听力保留率63.6%。结论显微手术加伽玛刀治疗巨大型听神经瘤取得了良好的肿瘤控制率,减少了对面听神经的损伤。

  • 标签: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伽玛刀
  • 简介:目的分析大型制鞋和电子行业有机溶剂危害及防控措施。方法利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识别和检测各岗位有机溶剂暴露情况,并对各岗位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制鞋企业有机溶剂为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丙酮、丁酮、环己酮、乙酸乙酯,电子企业接触的有机溶剂为苯、二甲苯、正己烷、丙酮、乙酸乙酯、乙醇、甲醇和异丙醇等。通过低毒代替高毒,局部抽排风等工艺、工程和管理措施,除制鞋企业贴底处理岗位丁酮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302.13mg/m^3和配料房配料岗位乙酸乙酯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为378.5mg/m^3外,其余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大型制鞋和电子行业有机溶剂危害可通过工艺措施、工程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进行有效防护。

  • 标签: 制鞋行业 电子行业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目的:总结与分析某市级三甲医院CT、核磁共振成像仪等影像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方法:通过搜集与查阅设备科、计财科、CT核磁室、经管科、人事科等部门与医院CT、核磁共振成像仪等设备相关资料,统计其运行成本,检查人数,收益,运行时间等数据,计算出设备利用率,保本使用量,净收益,投资回收期等指标。结果:核磁共振成像仪与16排螺旋CT等设备利用率高,收益好,投资回报期短;而高端双源螺旋CT投资数额较大,后期维护费用较高。结论:目前医院的16排螺旋CT设备以及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较好,投资回收期较短。为缩短高端双源螺旋CT投资回收期,就需挖潜提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效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开窗减压术结合喜炎平腔内冲洗治疗颌骨大型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颌骨大型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行颌骨囊肿开窗术,术后实验组25例予以喜炎平行囊腔内冲洗,对照组19例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腔内冲洗治疗。于术后1,3,6个月复诊,复查口腔全景片和CT片,观察囊腔大小对比疗效。结果术后3、6和18个月囊肿直径进行性缩小。术后3、6个月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8个月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开窗减压术配合喜炎平冲洗治疗颌骨大型囊肿可促进颌骨形态和功能的尽快修复,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颌骨囊肿 开窗减压 喜炎平
  • 简介:目的了解2008-2012年浙江省大型公立医院患者平均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态势,找出影响结构变动的主要费用项目及变动情况。方法运用新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住院费用构成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方法分析5年中住院费用结构的变动情况。结果2008-2012年间各住院费用项目中,药费的关联度最大(1.0000),其次是以卫生材料费及化验费为主的其他费(0.8521);其他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41.33%),其次是药费(40.05%),二者的累计贡献率为81.38%。结论药品费是住院费用得到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他费用的上涨阻碍费用下降,合理支配药品费用和降低不必要的材料费及化验费用能够减轻患者的住院费用负担。

  • 标签: 平均住院费用 灰色关联分析 结构变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学校大学生焦虑、抑郁状况与体育运动的关系,进而为改善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甘肃中医学院部分大学生进行国家统一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测评。结果焦虑、抑郁状况发生率分别为48.32%和77.71%;性别对焦虑的发生有影响;试验组学生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对不同性格学生采取针对性、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可减轻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

  • 标签: 体育活动 心理健康 SAS SD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学大学生心理状态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方法将20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并对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前后测试。结果实验班学生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班,以强迫症、人际关系最为明显。结论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可使学生有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消减强迫症状。

  • 标签: 体育运动 心理健康 中医大学生
  • 简介:目的:分析常规药物对症治疗配合体育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n=117)和对照组(n=83),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体育疗法,疗程为10d。结果:治疗10d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02%(110/11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92(68/83),组间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咳嗽减轻时间、喘息缓解时间和咳痰减少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三项时间指标在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常规药物对症治疗配合体育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物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 体育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