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由体位分娩助产对产妇疼痛及会阴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我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顺产接生的240例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自由体位分娩助产将产妇分为对照组(120例:传统体位分娩)与实验组(120例:自由体位分娩助产),比较两组产妇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产后2h数字模拟VAS量表评分均比同一时刻对照组相关量表评分低,此外,以及会阴损伤伤发生率(34.17%)低于对照组(54.17%),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产妇自由体位分娩助产可有效降低产妇疼痛感、减轻会阴损伤。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助产 产妇疼痛 会阴损伤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自由体位待产与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应用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价值。方法:以2021.8-2023.4我院收治的106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自由体位待产与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各为43例,记录评价组间产程用时及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各产程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内重中度疼痛占比分别为9.43%、24.5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53%、30.19%,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应用自由体位待产与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干预对其产程的缩短及疼痛程度的降低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自由体位待产 拉玛泽呼吸减痛法 自然分娩 初产妇 产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高校癔症学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2年高校癔症学生60名,随机分成30名一组。分别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并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对学生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NORS评分、GAS评分、BPRS评分与对照组形成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促进癔症学生尽早康复,减轻患者的歇斯底里症状。

  • 标签: 癔症 心理护理 高校学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围绕医院实习管理与学生实习质量的关系,分析了实习管理体制、计划、监督评估及反馈机制对实习质量的影响。文章提出强化临床指导教师责任、精准定位实习生需求、提升实习生时间管理效率及培育职业素养等措施,旨在通过系统性的管理手段,全面提升医院实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标签: 医院 实习管理 学生实习 质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学生膳食因素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实施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某大学中开展研究,共计纳入2311例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资料、饮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以用于评估膳食因素与肥胖的相关性。结果:据本次统计数据显示,过多的肉类、奶类摄入是引起肥胖的危险因素;而适量饮茶、蔬菜则是肥胖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大学生的膳食因素与肥胖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应健康、合理饮食,增加蔬菜摄入量、合理的茶摄入均可预防肥胖。

  • 标签: 大学生 膳食因素 肥胖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 简介:摘要: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存在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没有完善的预防机制、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等问题。基于此,高校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利用新媒体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加大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建设强大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服务等。

  • 标签: 新媒体时代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探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当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学校心理学作为一个专业领域,对于理解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很重要。本综述旨在从学校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发现,尽管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源不足、方法单一等。因此,提出了基于学校心理学的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期为大学生提供全面、深层次的心理健康支持。

  • 标签: 学校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解决策略 多元化教育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和抑郁之间具有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某地区高校当中大学生500名,运用PHQ-9 抑郁筛查量表、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展开调查,分析相关性时。结果: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当中达标者115例。运用PHQ-9问卷进行筛查时,并未出现抑郁症状学生为281例,检出者为219例,其中中轻度149例,中度50例,中重度16,重度4例。抑郁症状状态,会在心理健康素养达标率变高的情况下,出现减轻趋势。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和抑郁之间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素养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小学生近视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作用。方法 我院就诊于2022年1月~2023年6月小学生近视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视力水平、屈光度、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视力水平、屈光度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同对照组满意度比,前者更高(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学生近视患儿护理中,明显改善患儿屈光度、视力水平,促使患儿护理满意度提升。

  • 标签: 近视 小学生 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 视力水平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科带教对护理学生专业素养的影响,并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来支持研究假设。通过对XX医院护理学生在精神科实习期间的观察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精神科带教能够显著提高护理学生的专业素养。精神科实践环境的独特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心理护理技能。带教老师的指导和悉心关怀使得学生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需求。精神科实习的挑战性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因此,精神科带教对护理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具有显著积极作用。

  • 标签: 精神科带教,护理学生,专业素养,实地调查,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调查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中小学生的食物与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学生的饮食主要以高热量、高糖和高脂肪食物为主,蔬菜和水果摄入量较低。同时,许多学生在早餐和午餐时长时间饮食不规律,导致了营养素摄入不平衡的情况。此外,调查还发现了很多学生存在忽视营养素摄入的问题,例如过量摄入垃圾食品和饮料,以及营养素不足的情况。呼吁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学生饮食的监管和指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此外,学校食堂应提供更多新鲜蔬菜水果和健康饮食的选择,家长也应鼓励孩子多食用蔬菜水果,避免过量食用高糖和高脂肪食品。最后,学生也需要增强对营养知识的了解,认识到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 标签: 食物与营养 现状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学生群体,以体医融合教学模式对体质健康、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月~7月随机选取80名在校大学生参与分析,以计算机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教学指导,研究组体医融合教学模式,每组各40名,分析两组体质健康、健康行为。结果:研究组体质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群体予以体医融合教学模式,能提高健康行为评分,保障大学生体质健康,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大学生体质健康 健康行为 体医融合教学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并分析小学生预防校园暴力知识的教育需求,为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校园暴力行为进行调查,应用回归模型分析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小学生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率为68.8%。当小学生自己遭受校园暴力时,同学积极应对占84.8%;在旁观别人遭受校园暴力时,积极应对占88.1%。对于预防校园暴力知识的家庭-学校综合教育需求最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级、班级好友、兄妹关系及心理弹性是家庭-学校综合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学校性质、是否为施暴者的角色是学校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 泸州市城区小学生遭遇或旁观校园暴力时主要采取积极应对,对预防校园暴力知识的教育需求大,以家庭-学校综合教育需求为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游戏的形象化培训法在提高中小学生自救互救技能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式抽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粤西地区云浮市10所中小学校中7-15岁的中小学生共135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676名(进行常规培训),研究组(进行基于游戏形象化的培训法)比较两组学生在进行培训后自救互救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救互救技能掌握情况。结果:两组学生在进行培训后,对自救互救的技能的掌握情况都有所提升,研究组学生经过基于游戏的形象化培训对自救互救的基础知识和救急技能的掌握更加全面和熟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教育游戏的形象化培训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可提高中小学生对学习急救知识的兴趣,与常规的培训方法对比培训效果更理想,能促进了我市中小学生安全急救健康素养的掌握,大大提高了中小学生自救互救的能力。

  • 标签: 意外伤害 自救互救 形象化培训 技能提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游戏的形象化培训法在提高中小学生自救互救技能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以方便抽样的方式抽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粤西地区云浮市10所中小学校中7-15岁的中小学生共135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676名(进行常规培训),研究组(进行基于游戏形象化的培训法)比较两组学生在进行培训后自救互救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救互救技能掌握情况。结果:两组学生在进行培训后,对自救互救的技能的掌握情况都有所提升,研究组学生经过基于游戏的形象化培训对自救互救的基础知识和救急技能的掌握更加全面和熟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教育游戏的形象化培训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可提高中小学生对学习急救知识的兴趣,与常规的培训方法对比培训效果更理想,能促进了我市中小学生安全急救健康素养的掌握,大大提高了中小学生自救互救的能力。

  • 标签: 意外伤害 自救互救 形象化培训 技能提升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2018-2022学年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景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8—2022学年扬州市景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数据,运用 检验比较不同学年、性别、学校类型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的差异。结果 2018-2022学年扬州市景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率分别为0.25%、0.34%、0.68%、0.32%、0.73%,不同学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6234.288,P<0.001);男生因病缺课率高于女生,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919.731,P<0.001)。结论 景区中小学生五年因病缺课率波动较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因病缺课率升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重点关注男生群体因病缺课监测情况。

  • 标签: [] 学生 因病缺课 流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