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来我院进行冠心病诊断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方式,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诊断情况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房性早搏早发为26(52.00%),房性早搏成对为25(50.00%),室性早搏为22(44.00%),室性早搏成对为20(40.00%),诊断准确率为49(98.00%),诊断效果评分为93.32±3.41,诊断满意度为49(98.00%)。实验组患者诊断标准和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诊断效果和诊断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检查较为良好,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较为良好,与常规心电图相比,诊断价值比较高,应用效果更好,可以在冠心病诊断中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 冠心病 价值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方法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各心电图指标。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冠心病心律失常者的检出率70.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56.00%,差异符合统计意义(P<0.05)。并且动态心电图的房性早搏单发、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符合统计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接受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数字表达法分成两组25例。给予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测,给予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比较两组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和诊断结果。结果:经统计,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72%;观察组患者在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心房颤动、短阵室上速等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种诊断方法检查效果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对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通过检查结果可有效判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症状,为医生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具有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准确性及灵敏性比较研究。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我院确诊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时间段:2018年12月-2021年1月,所有患者均采取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分析在不同诊断方式下的检出率、诊断准确性及灵敏性。结果:研究数据显示,通过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当中的应用,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其诊断准确性及灵敏性相比于常规心电图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由此可见,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过程中,基于动态心电图方法的应用,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能够明确疾病发展的特点,以此为早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可借鉴。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心律失常 诊断准确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应用价值。方法:起搏器植入患者60例为研究资料,采样时间2019.01~2021.07,密封信封抽选分组,比较检测方法,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均对60例患者实施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结果: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有明显提升价值,(P<0.05)。结论: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在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诊断当中,24h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查率明显增高,诊断有效率较好,检查过程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常规12导联心电图 24h动态心电图 起搏器植入 心律失常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危急值与患者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探讨影响心电图危急值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1月于我院就诊并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心电图危急值预警分为研究组(有危急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份到2020年10月在本院高血压患者总共5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5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下的SDNN、SDANN Index、PNN50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两组患者在SDNN、SDANN Index、PNN50等指标方面均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 (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 (SMI) 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 方法 : 采用动态心电仪对135例冠心病患者的 24h 动态心电图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频率及发作时患者的心率、昼夜变化规律。 结果:共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256次,其中无症状发作233次(91%),有症状发作23次(9%)。无症状心肌缺血多发生于睡眠中(62.5%),日常活动仅占28.5%。有症状心肌缺血睡眠与活动中分别为6.3%和2.7%。 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心电图机是使用体表导联系统接收分布在人体表面的微弱心脏电流,并且进一步放大和记录地比较精细的一种仪器,通过描记的心电图能记录到其他检查无法获得的心脏电活动。心电图机对于微弱心脏电流的放大作用一定要达到高保真率的要求,才可以帮助最真实地描记、记录和处置人体的心电活动。

  • 标签: 心电图机,发展历史,主要组成,分类,主要参数,维护,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筛选完全左束支阻滞患者120例,其收治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对上述患者采取心电图检查。应用新诊断标准分析探究合并可疑急性心肌梗死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首次心电图。结果:在3个导联(V3、V4、V5)中有2个导联S波产生向上切迹,以及在V5、V6、I、avL中有2个导联产生病理性Q波,该2项敏感度相对较低,其有着很高的特异度;2个及以上邻近导联产生原发性ST-T改变特异度相对较低,但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结论 :施行新型标准诊断法能够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左束支阻滞患者心电图予以较好的鉴别,能够拟定为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为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疗干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完全左束支阻滞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电图知识培训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心内科20名护理人员纳入研究,2021年1-3月按照心内科常规护理工作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2021年4-6月对所有护理人员展开心电图知识培训,并对比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心电图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分析能力评分。同时随机选取两个时间段在心内科治疗的患者各50例,参与到本次研究中,并对比两个时间段患者对心内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心电图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分析能力评分,以及心内科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对比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知识培训可提升心内科护理人员对心电图知识的认知及识别能力,有利于临床及时干预心电图异常情况,确保心电图检查准确性及患者安全性。

  • 标签: 心电图 知识培训 心内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08-2020.10期间在我科室就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为临床明确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95例患者均进行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准确性。结果:95例患者经心电图检查,88例患者存在心电图异常,临床诊断准确率92.63%;7例患者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漏诊率为7.37%。88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63例窦性心律,占比66.32%;窦性心动过速12例,占比12.63%;心房颤动15例,占比15.79%;TV1-TV4倒置8例,占比8.42%;ST段抬高或压低18例,占比18.95%。结论: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可将其作为一项急性肺栓塞的重要诊断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电图 急性肺栓塞 诊断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临床确诊的急性NSTEMI患者及同期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对照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对比急性NSTEMI检出率和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急性NSTEMI的检出率分别为61.8%和94.1%,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RmSSD、SDNN低于对照组,LF、SDANN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急性NSTEMI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两种不同的心电图标准联合运用在原发性高血压所致左心室肥厚临床诊断过程中的实际参考价值。方法:秉承着患者完全自愿的原则,根据入院检查的先后顺序,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我院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编号,分别给予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再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诊断。本次试验采取双盲的方法进行。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明确患者是否伴有左心室肥厚,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超声心动图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的诊断标准分别是Cornell标准和Sokolow-lyon标准,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标准选用LVMI,作为临床诊断左室肥厚的主要判断依据,并深入分析。结果:实验组左室肥厚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原发性高血压 左室肥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时段:2019.12~2020.12,选择本院接收的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析,共计50例,分别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检查结果、患者认可度。结果:分析检查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早搏二、三联律、早搏成对检出率对比存在统计差异,P<0.05。分析患者认可度,和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评分更高,P<0.05。结论:实施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效果,且患者的认可度较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冠心病 心律失常 检出率 认可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诊断的具体价值。方法:以2019年2月~2021年2月为研究起止时段,以我院收治的4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的研究样本,以同时段行健康体检的4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的研究样本,均给予其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联合诊断,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各项指标参数。结果:超声心动图参数对比中,两组受检者的LVPWd、IVd、LVSd、LVEP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价值(P>0.05);但是观察组的AT17.03±4.19(mm)、LAd38.27±4.64(mm)与对照组的2.07±4.76(mm)、30.15±1.29(mm)相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诊断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环境卫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着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具体的研究框架,它主要是通过研究自然环境和生命环境与人们身心健康的关系,发现环境对于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发展规律。为了充分的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有效的控制环境力的有害因素提出环境卫生的要求与预防的对策。从而增加人体的健康,将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都提高的科学。本文主要通过环境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范例以及研究实践等方面对环境卫生的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环境卫生学 卫生学研究 环境卫生控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