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正畸大鼠牙齿移动以及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0gLIF组、0.5gLIF组及1gLIF组。将弹性橡皮链一端结扎在大鼠切牙,另一端结扎在大鼠右上第一磨牙,拉右上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3组大鼠每两天分别灌服上述不同量的LIF,于加力10天后全部处死。测量大鼠右上第一磨牙移动距离,并对其牙周组织进行组织切片,SABC免疫组化法染色,计算光密度值。结果大鼠牙齿移动的距离为A组<B组<C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压力侧牙槽骨吸收最严重,A组相对最轻。结论LIF可以促进正畸大鼠牙齿移动以及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

  • 标签: 白血病抑制因子 正畸牙移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临床婴幼儿药物性呼吸抑制的相关资料,以期达到减少相关药物中毒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诊断的19例药物性呼吸抑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均为3岁以内婴幼儿。年龄最小14天最大3岁。中毒药物由复方地芬诺酯片引起4例,感冒冲剂引起9例,止咳化痰冲剂引起4例,地西泮一例,滴鼻净一例,家长擅自加量服药是主要原因(89.47%)两例为误服中毒(10.52%)给予洗胃及纳洛酮治疗,防治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全部病例预后良好。结论婴幼儿药物性呼吸抑制可由一些常用药物引起,药物中毒的特效解毒剂为纳洛酮。医生正确用药并告诫家长保管好药品切勿盲目加量是减少中毒的关键。

  • 标签: 呼吸抑制 药物中毒 婴幼儿 纳洛酮
  • 简介:摘要目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被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列为一线抗高血压药,ACEI还具有心肾保护作用,可降低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论述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药理特点及临床应用等相关内容,旨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ag-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55例结肠癌组织、33例癌旁结肠组织及15例正常结肠组织中Bag-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进行分析。结果Bag-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率(P<0.05);Bag-1的表达与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及癌胚抗原(CEA)等无关。结论Bag-1与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在不孕症促排卵中的治疗效果。得出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不孕症促排卵中有良好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具有经济、方便的优点。

  • 标签: 来曲唑 氯米酚 尿促性素 排卵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使用剂量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分别收集对比硫唑嘌呤(AZA)治疗克罗恩病(CD)36例和30例;6-巯基嘌呤(6-MP)治疗克罗恩病(CD)65例;AZ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48例;环孢菌素(CsA)治疗炎症性肠病11例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AZA治疗CD2.0~2.5mg/kg?d36例4个月、2.5mg/kg?d30例12个月、治疗UC48例12个月;应用6-MP和安慰剂治疗CD12个月;应用CsA治疗UC和CD。以上各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AZA/6-MP适用于对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对激素依赖的慢性活动性CD病例,50%~70%患者可减少激素用量乃至停用激素,且可用作维持治疗。CsA治疗重型UC患者疗效显著。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炎症性肠病
  • 简介:摘要目的恩度在恶性肿瘤中具有良好的疗效,本文主要概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在肺癌、食管癌、黑色素瘤中的应用。

  • 标签: 恩度 肺癌 食管癌 黑色素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患者按患者的意愿分为试验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免疫抑制剂强的松进行治疗,试验组麦考酚吗乙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84.6%小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2.8%(P<0.05),但是试验组的痊愈率65.4%大于对照组的痊愈率50%(P<0.05)。结论在临床上患者的经济条件允许和强的松的效果不理想时应选用麦考酚吗乙酯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间质性肾炎 急性 免疫抑制剂
  • 简介:摘要Bcl-2蛋白家族作为抗肿瘤药物的作用靶点受到广泛关注,在研究其蛋白家族成员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靶向Bcl-2小分子抑制剂不断被发现,本文介绍了细胞凋亡与Bcl-2蛋白家族间相互作用机制,并对Bcl-2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

  • 标签: Bcl-2家族蛋白 细胞凋亡 小分子抑制剂 棉酚 ABT-73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抑制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疼痛反应方面的效果,总结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这些年内收治的开颅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患者80例,所有患者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头皮局部麻醉,观察组则采用瑞芬太尼静脉注射予以麻醉处理,然后通过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之前、头架固定时和上头架之后的5min和12min的动脉压数据。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者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慢患者心率,但是瑞芬太尼的效果更为明显;在上头架之后两组间的动脉压波动不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麻醉可以保证患者处于稳定状态,而且操作简便,可以有效缓解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的疼痛反应。

  • 标签: 瑞芬太尼 神经外科手术上头架 疼痛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辅助参麦注射液减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髓抑制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ⅢB期~Ⅳ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联合Tp方案化疗观察组和单纯Tp方案化疗对照组,2组同时进行Tp方案化疗,每21d为1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观察组化疗的同时给予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对照组单存化疗。观察2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骨髓保护均有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下降0、I、II、III、IV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小板在0、I、II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具有促进骨髓红系造血,提高白细胞、血小板的功效。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参麦注射液 骨髓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和胃动力药治疗,并与质子泵抑制剂单药治疗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治疗的79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A(观察组)、B(对照组)两组,A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联合胃动力药多潘立酮治疗,B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其有效率。结果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组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率明显比单用奥美拉唑组高(P<0.01)。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胃动力药治疗GERD疗效优于单用质子泵抑制剂。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质子泵抑制剂 多潘立酮
  • 简介:摘要阐述创伤后免疫抑制效应的相关基础研究以及针刺在胸外科术后恢复阶段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2年辽宁中医药大学心胸外科确诊并手术的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0.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7.912,P<0.05)结论针刺在术后的恢复阶段效果显著,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针刺 免疫抑制 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基因RECK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和正常子宫内膜中如何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沈阳市妇婴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4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标本石蜡切片和同期20例子宫脱垂患者手术切除的正常子宫内膜标本石蜡切片,对组织RECK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1、RECK表达在细胞膜表达,内膜癌组织中RECK阳性表达率为53.6%;对照组RECK阳性表达率为80%,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Ⅰ期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RECK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Ⅲ期(P<0.05),Ⅱ期与Ⅰ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期与Ⅲ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浅肌层浸润者RECK表达阳性率高于深肌层浸润者(P<0.05);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间RECK表达差别无显著性意义;RECK在有淋巴转移和无淋巴转移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RECK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广泛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或不表达。2、RECK可抑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基因 RECK 子宫内膜癌
  • 简介:摘要CK-MB测定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指标,已广为临床和检验界认为是一个“金标准”。CK同功酶的分离和定量方法包括电泳、离子交换层析、酶免疫抑制和放射免疫测定,现在较为常用的方法是电泳和酶免疫抑制。但巨CK对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有干扰,平时工作中应及时发现巨CK的干扰并鉴别之。

  • 标签: CK CK-M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抗癌1号和抗癌2号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1640培养基培养肝癌细胞(Hepg2)分别加入不同的抗癌中药一起培养,并设一组标准抗癌药和一组不加中药的培养。培养5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拍摄图片分析,收集细胞计数。结果抗癌1号、抗癌2号、三尖杉和对照组细胞计数分别为1644.0±404.1、2345.0±169.5、2373.5±542.7、3410.3±377.3万个/ml,对照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P<0.01);加药三个组细胞均表现粗糙、颗粒多、易剥落凋亡现象。结论抗癌1、2号和对照药物对肝癌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促进癌细胞凋亡。

  • 标签: 肝癌细胞 抗癌药 抑制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瑞舒伐他汀单独或联合应用对高脂血症兔主动脉斑块面积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影响,探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5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正常饮食;高脂肪饮食组,单纯饲喂高脂肪饲料;吡格列酮组,在单纯高脂肪饲料的基础上,给予灌喂吡格列酮5mg/(kg·d);瑞舒伐他汀组,在单纯高脂肪饲料的基础上,给予灌喂瑞舒伐他汀1.5mg/(kg·d);吡格列酮+瑞舒伐他汀组,在单纯高脂肪饲料的基础上,给予灌喂吡格列酮5mg/(kg·d)、瑞舒伐他汀1.5mg/(kg·d)。实验后20周分别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的ABCA1表达量,利用酶法测定兔的血脂.并利用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兔主AS面积。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吡格列酮组与吡格列酮+瑞舒伐他汀组均提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I水平,并显著增加巨噬细胞的ABCA1表达量。同时使主AS面积明显减少。其中吡格列酮+瑞舒伐他汀组的变化较吡格列酮组、瑞舒伐他汀组更加明显。结论瑞舒伐他汀和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外周血单核细胞ABCA1的表达发挥抗AS作用,且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ATP结合盒转运子A1 吡格列酮 瑞舒伐他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对全麻苏醒期尿管引起的躁动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60例ASAI~Ⅱ成年膀胱结石位手术患者,实施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插管全麻。术毕气管导管拔除后,自述要拉尿躁动患者,双盲随机分成布托啡诺0.5mg、1mg、1.5mg组。记录用药时间、用药后安静时间、清醒时间及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BCS舒适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0.5mg、1mg、1.5mg布托啡诺组循环平稳(p>0.05),呼吸抑制无明显差异(p>0.05).0.5mg布托啡诺组安静时间较1.0mg、1.5mg布托啡诺组长(p<0.05),1.5mg布托啡诺组清醒时间较0.5mg、1.0mg布托啡诺组长(p<0.05),1.5mg布托啡诺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0.5mg、1.0mg布托啡诺组(p<0.05)而BCS舒适度评分0.5mg布托啡诺组低于1.0mg、1.5mg布托啡诺组(p<0.05)。1.5mg布托啡诺组嗜睡的不良反应高于0.5mg、1.0mg布托啡诺组(p<0.05)。结论0.5mg、1mg、1.5mg布托啡诺都能抑制尿管刺激引起的躁动,1mg布托啡诺效果最佳。

  • 标签: 布托啡诺 全麻苏醒 躁动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拔管期有效抑制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浓度EC50,得出结论LC全麻拔管期有效抑制心血管反应的雷米芬太尼EC50为1.03ng/ml。

  • 标签: 雷米芬太尼 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心舒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鼠的心肌梗死模型,应用冠心舒通0.4g.d-1.kg-1进行干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利用逆转录-PCR技术(RT-PCR)的方法,观察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mRNA的表达。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30天冠心舒通组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mRNA表达较心肌梗死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冠心舒通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 标签: 冠心舒通 急性心肌梗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