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酮类药物方案治疗耐利福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耐利福平肺结核患者55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观察组30例,观察组采用含酮类药物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非含酮类药物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vs8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耐利福平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后第三个月、第十二个月以及第二十四个月的痰菌转阴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耐利福平肺结核采取含酮类药物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痰菌转阴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含氟喹诺酮类药物方案 耐利福平肺结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药物诱发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收治的17例酮类药物所致癫痫发作,按照患者病情情况、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表现、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酮类药物所致癫痫发作17例中年龄>60岁8例(占47.1),既往有抽搐或癫痫史5例,患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者5例,肾功能不全3例;引起癫痫发作的酮为环丙沙星7例、左氧氟沙星5例、罗沙星3例、诺氟沙星1例、氧氟沙星1例,静脉给药共15例,口服2例;4例合用茶碱类药物,3例合用非甾体抗炎药。15例为大发作,2例为小发作,发作的开始时间在用药后30min~5d;17例患者均在停药或抗癫痫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酮类药物可驶癫痫发作,临床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癫痫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结核病患者时使用酮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抗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酮类药物,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用酮类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结核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4-酮基本结构的药物,它与细菌DNA螺旋酶的DNA双链中非配对碱基结合抑制DNA螺旋酶亚A单位,使DNA超螺旋酶结构不能封口,从而使DNA单链暴露,导致MRNA与蛋白质合成失败造成细菌死亡。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喹诺酮 药物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药物使用不合理状况以及解决措施。方法选取自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间门诊含有酮类药物的处方200例,对其中17例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整理,分析其原因。结果选取自我院门诊的200例酮类药物处方中,经筛选出现17例酮类药物使用不合理,其中药物剂量时间不正确5例,占29.4%,与抗酸抗贫血含锌类等药物配伍使用的6例,占35.3%;重复用药4例,所占比例为23.5%;药物滥用2例,占11.8%。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酮类药物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其次医师和药师应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对所开处方和患者生命负责,促使其及早康复;而医院方面应及时听取患者反馈意见,减少医疗事故,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合理用药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浅谈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过程中应用酮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酮类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神经系统异常和变态反应。在该类药物中,加替沙星后的不良反应最为严重。结论应用酮类抗菌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保持谨慎态度。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临床控制广谱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不良反应,为合理应用酮类药物提供科学性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酮类药物用药不良反应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中消化系统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皮肤系统,各系统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中左氧氟沙星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环丙沙星,各组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酮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多,各品种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比例也不同,能引发多系统发生不良反应,故医务人员应合理选药,密切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酮类药物致临床不良反应的用药分析。方法查阅2000年以来《中国药学文摘》有关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道,其中接受酮类药物治疗并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452例。按使用类型分为左氧氟沙星组、环丙沙星组及莫西沙星组。对比(1)左氧氟沙星组、环丙沙星组及莫西沙星组不良反应构成比。(2)左氧氟沙星组、环丙沙星组及莫西沙星组累及不良反应的类型。结果(1)本次研究中发生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共计452例,其中左氧氟沙星组、环丙沙星组及莫西沙星组不良反应构成比分别为67.7%、22.1%、10.2%,可以看出见左氧氟沙星引起不良反应占首位。(2)左氧氟沙星组、环丙沙星组及莫西沙星组累及不良反应的类型中以皮肤、光毒性反应最多,其次为胃肠道反应,经检验三组比较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酮类药物中以左氧氟沙星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率最高,在不良反应的类型中以皮肤、光毒性反应最多。

  • 标签: 喹诺酮 不良反应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使用酮类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开出处方和收治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5月-2015年5月开出的处方和收治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药学干预药物治疗,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观察两组处方中酮使用情况和患者耐药性情况。结果对照组酮类药处方所占比例28.94%(367/1268)、不合理使用酮类药比例12.81%(47/367)、耐药性比例33.79%(124/367);观察组酮类药处方所占比例11.07%(128/1156)、不合理使用酮类药比例4.69%(6/128)、耐药性比例19.53%(25/128)。结论药学干预对临床合理使用酮类药物效果显著,是改善酮类药物使用情况的良好措施,具有临床管理推广价值。

  • 标签: 药学干预 合理使用 喹诺酮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价。方法笔者选择自己所在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就诊的80例应用酮类抗菌药物的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入院的80例具有相同适应证的应用其他抗菌药物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使用酮类抗菌药后的总有效率为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使用抗菌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的不良反应与其年龄、给药方式和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关系密切(P<0.05),和患者的性别没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临床应该重视最新的关于此类药物的警戒信息,在选择用药时应充分权衡利弊,以便正确合理地使用酮类药物,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安全性评价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长,抗菌药物的研究也得到飞速发展。在众多抗菌药中,酮类药物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拥有越来越广的抗菌谱,越来越强的抗菌活性,更重要的是不同病原微生物目前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仍很低,医药界人士甚至正在发掘其在抗病毒、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因此,该类药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酮类药物及其各种新药、新制剂大量涌现并进入临床应用,由于其各有优点,且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亦多,所以如何既安全又有效地合理应用酮类药物尤为重要。

  • 标签: 喹诺酮 作用特点
  • 简介:摘要酮类药物因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使用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兽药临床和水产养殖中。水产品中酮类药物残留不仅会给动物性食品安全带来潜在隐患,也会对人类的健康及生存环境造成危害。提供准确的水产品酮类药物多残留检测方法成为食品安全监测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对该类药物在水产品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和合理的展望,旨在为进一步开展水产品中酮类药物残留研究和监测提供借鉴。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水产品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治疗菌阳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路径及效果。方法选取64例菌阳肺结核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6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HRZE抗结核方案,观察组32例患者于常规治疗之上加用左氧杀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临床不同方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痰涂片转阴率、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菌阳肺结核患者,具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复治菌阳肺结核 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方法研究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老年肺结核结核药物使用患者,与40例青年患者做对比分析,分析两组在肝损害情况上差异。结果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上,老年组为32.5%,青年组为17.5%,p<0.05;在肝损伤发生时间上,老年组快与青年组,p<0.05;肝损害恢复时间上,老年组晚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抗结核药物使用中需要严密做好肝损害情况监测,及时做干预来提升肝功能恢复。

  • 标签: 老年 肺结核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乌体林斯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病例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肺结核患者160例,将其按抽签随机法分为免疫调节组(80例)与常规方案组(8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干预,与此同时免疫调节组患者辅助乌体林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6个月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和痰培养转阴率,并对治疗前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对比。结果经相关数据x2统计检验显示,免疫调节组治疗6个月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和痰培养转阴率均高于常规方案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经相关数据t统计检验显示,两组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免疫调节组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乌体林斯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患者的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消退,促进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提高转阴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乌体林斯 辅助抗结核药物 肺结核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采用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防感染、解痉以及平喘等,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抗结核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双肺消失、空洞闭合以及无效的人数分别为13、6例以及1例,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例、7例、7例,并且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防感染、解痉等常规治疗的同时,还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抗结核治疗,才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和预后质量。

  • 标签: 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 治疗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老年COPD合并肺结核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原有的疾病症状上掩盖肺结核症状,临床多采用CT诊断,以减少误诊。治疗上遵循“早期、适量、联合、全程、规律”的原则,其主要抗结核方案为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组成的化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用药史和敏感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和受耐得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并持续调整。密切注意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保护患者的脏器功能,降低死亡率。

  • 标签: COPD老年人 合并肺结核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吡嗪酰胺耐药对初菌阳肺结核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病例对象为我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初菌阳肺结核患者160例,将其按药敏试验结果分为敏感组(80例)与耐药组(80例)。其中,敏感组为对吡嗪酰胺敏感者,耐药组为对吡嗪酰胺耐药者,所有患者采取吡嗪酰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6个月肺部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结果经x2统计检验显示,敏感组治疗6个月肺部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均高于耐药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初菌阳肺结核选择吡嗪酰胺治疗可提高肺部病灶吸收率、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对吡嗪酰胺耐药者疗效受影响。

  • 标签: 吡嗪酰胺耐药 初治菌阳肺结核 疗效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