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外科患者管道护理的具体方法。方法采用外科管道护理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组,对比同期行常规外科管道护理组,各有50例,对比二者患者焦虑程度和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结果实验组发生的概率是5%,常规组发生的概率是15%前者比后者低。结论进行外科患者管道护理的方法,最好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效果较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

  • 标签: 外科 管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无菌吸引管在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总结目前市售无菌吸引管的不足,了解新型无菌可伸缩双管道吸引管的研制方法、使用方法及应用方法。方法通过总结目前市售的无菌吸引管现状,探讨不足,从而研制新型无菌可伸缩双管道吸引管,讲解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通过使用举例,说明无菌可伸缩双管道吸引管在手术应用中的优点。结果讲解使用方法,举例证明新型无菌可伸缩双管道吸引管的优点,适用于各科、各种手术需要,避免了手术时间的延误。为手术医生,在手术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方便,也使无瘤技术操作更加严谨。结论结果表明新型无菌可伸缩双管道吸引管,在外科手术中,有效满足了现阶段医疗技术的各种手术需求,具有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

  • 标签: 可伸缩 双管路 吸引管
  • 简介:摘要目的证实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术后护理中的实用性。方法将2015年6月到2016年7月肠道外科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实验与治疗两组进行观察,每组64例,实验组的患者在术后护理中加用循证护理,治疗组的患者在术后护理中不加入任何其他方法。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64例患者中,私自拔管有2例,占其观察人中的3.13%,治疗组中的64例患者中,私自拔管的情况有10例,占其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胃肠外科管道护理的私自拔管现象,使患者在术后护理过程中能更快更稳定的恢复其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

  • 标签: 循证护理 外科管道护理 应用
  • 简介:目的为全面了解上海市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供水的历史沿革、行业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开展管道分质供水卫生状况调查。方法选择本市从事管道分质供水的10家经营单位、175名业主和35名从业人员,采用专题调查方法,通过查阅资料、现场问卷、个别访谈等方法进行逐一调查。结果上海市管道分质供水行业自2008年后逐步趋缓,目前几乎停滞。供水小区平均开通用户为30%~50%,专业人才匮乏和使用者欠费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大部分使用者在购房时已经将管道分质供水作为购房理由之一,同时也有其他业主因家里已有净水器或认为自来水水质较好不选择使用管道分质供水。管道分质供水卫生监督合格率和出水水质合格率均在95%以上,由于输水管网设计先天不足以及用户比例偏低的影响,回水和居民家中水龙头水质情况要差于总出水水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上海市管道分质供水仍有一定的市场需要,但行业发展停滞、经营者积极性下降、缺乏管理主体等原因也给行业带来远期的卫生安全隐患,建议明确管理主体、探索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构建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管道分质供水的卫生安全。

  • 标签: 管道分质供水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泌尿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98例留置导管的患者,根据是否采用PDCA循环管理分为对照组(99例)和观察组(9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5.96%高于对照组的83.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2%低于对照组的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泌尿科管道护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 循环管理 泌尿外科 管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儿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观察。方法本文选取70例新生儿,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皮肤抓伤和管道脱落发生结果。结果护理组的皮肤抓伤发生率大小是0.00%,对照组的皮肤抓伤发生率大小是14.29%;同时护理组中出现了1例氧气管脱落,1例留置针脱落,总管道脱落发生率大小为5.71%,对照组中除了上述两种管道脱落情况外,还出现了2例胃管脱落患者,总管道脱落发生率大小为28.57%,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可以降低新生儿皮肤抓伤发生率,同时避免胃管、氧气管等脱落,使得其安全度过生产过程。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生儿 皮肤抓伤 管道脱落 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呼吸管道更换时间之间的相关新分析,寻求最佳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为机械通气患者寻求最佳的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机械通气患者40例,将其随机生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对照组每7d更换一次呼吸机管道,对每2d更换一次呼吸机管道,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床边胸叶、2次痰液培养,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几率。结果:经过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以及护理成本,相较于每2d更换一次呼吸机管道而言,每7d更换一次呼吸机管道更为合适,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呼吸相关性肺炎 呼吸管道更换时间 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