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活性维生素D应用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5例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采用活性维生素D冲击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血钙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的血磷水平、钙磷乘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的iPTH水平为(648.9±89.6)pg/ml,治疗后的iPTH为(220.5±54.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应用活性维生素D冲击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加强应用。

  • 标签: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冲击治疗 活性维生素D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针对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提供腹腔镜下D2根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8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远端胃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科室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为观察组患者提供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并发症情况;随访患者3年观察生存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用时(183.29±15.38)min、术中出血为(332.29±75.21)mL、离床活动为(4.51±1.02)d、住院时间为(17.49±3.31)d、腹部切口为(16.39±1.24)cm;观察组手术用时(159.35±13.02)min、术中出血(151.92±28.10)mL、离床活动(3.01±0.82)d、住院时间(12.73±3.29)d、腹部切口(6.02±0.51)cm(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离床活动、住院时间、腹部切口等指标结果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例(25.58%),观察组为4例(9.30%),观察组明显低于對照组(P<0.05)。结论该院为胃癌患者提供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治疗,取得疗效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术后恢复用时较短,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后,三年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相似,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 D2根治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OH)2D3对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分化、成熟的影响及其介导免疫耐受的机制,为临床预防及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在体外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分化成树突状细胞,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1,25(OH)2D3(10-10mol/L、10-9mol/L、10-10mol/L)对照组加入等量无水乙醇,流式细胞仪分析DCs表面共刺激因子(CD80、CD83、CD86、CD1a)表达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后,MTT法评估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1,25(OH)2D3实验组DCs表面标志CD80、CD83、CD86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CD1a高于对照组(p<0.05)。10-10mol/L1,25(OH)2D3组CD80、CD83、CD86、CD1a表达率分别为(35.91±10.19)%、(27.15±11.64)%、(61.49±8.41)%、(40.43±9.83)%;10-9mol/L1,25(OH)2D3组分别为(32.04±8.3)%、(23.65±10.13)%、(54.45±9.29)%、(43.81±11.53)%;10-8mol/L1,25(OH)2D3组分别为(19.44±5.36)%、(12.64±4.65)%、(37.13±5.92)%、(46.57±10.91)%;对照组CD80、CD83、CD86、CD1a表达率分别为(45.49±6.59)%、(36.77±7.42)%、(73.20±11.86)%、(29.36±13.34)%。(2)10-10、10-9、10-8mol/L不同浓度1,25(OH)2D3实验组DCs在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方面的能力均较对照组降低,且细胞增殖能力随着1,25(OH)2D3浓度增高而降低。结论1,25(OH)2D3抑制DCs的成熟,抑制DCs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及介导免疫耐受,为诱导器官移植的免疫耐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1,25(OH)2D3 DCs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人参皂苷主要通过三种苷源组成,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人参二醇,人参二醇具有相当高的生物活性,存在于多种植物当中,分析其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这种物质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本研究主要分析人参二醇的现代药理和生物活性,希望所得内容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人参二醇 现代药学 生物活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维生素D属于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具有预防佝偻病的作用,是固醇类衍生物,主要存在于天然动植物以及人体皮下经过紫外线照射后转化为维生素D。维生素D会导致少儿佝偻病和成人软骨病,患者多出现肌肉萎缩、骨关节疼痛、痢疾腹泻等症状。因此,对于维生素D的检测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维生素D 检测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中药炮制机制的研究就是探讨中药炮制增效、减毒、缓性或产生新药效的原理,这是炮制研究的核心。本文重点介绍了炮制对中药药性、对中药化学成分、对中药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影响,我们提出了中药炮制既要尊重传统中医理论,又要不断充实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和深入,中药加工炮制将取得更多成果,更好地造福人类。

  • 标签: 中药 活性成分 炮制法 功效
  • 简介: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借助哮喘动物模型不仅可用于哮喘疾病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研究,也可用于相关药物的药效研究.人类和动物之间存在物种差异,因此,全面、成功地建立一个与临床发病机制相似的、稳定可靠的哮喘动物模型非常重要.本文就哮喘模型的品系选择、模型建立及评价指标作简要分析.

  • 标签: 哮喘 小鼠模型 模型建立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底前脑(BF)多巴胺D1受体是否参与调节丙泊酚麻醉诱导和苏醒过程。方法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BF微注射模型并随机分为D1受体激动剂(chloro-APB)组,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组和生理盐水(Saline)组,n=8。观察BF微注射SCH23390、chloro-APB或Saline对丙泊酚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的影响。结果BF微注射chloro-APB加速丙泊酚麻醉苏醒(P<0.05),对麻醉诱导无明显影响(P>0.05);微注射SCH23390产生相反的效应;微注射Saline对丙泊酚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均无影响(P>0.05)。结论BF多巴胺D1受体参与调节丙泊酚麻醉苏醒和皮层EEG觉醒,没有参与麻醉诱导过程。

  • 标签: 基底前脑 多巴胺 丙泊酚 苏醒
  • 简介:VideoDoorbell2智能门铃不仅拥有第一代门铃的可远程控制和支持视频拍摄的特点,这次还改进了电池和视频拍摄的清晰度。VideoDoorbell2的电池组件是可拆卸的。也就是不需要整个门铃设备都拆下来,没电的时候,换块电池就行了。此外,新的智能视频门铃还支持1080p分辨率的视频拍摄和可配置的动作感应区域,不仅画质更清晰,在拍摄角度上也由原来的160度调整到了180度。

  • 标签: 远程控制 拍摄 视频 第一代 清晰度 电池
  • 简介:目的:探讨佩戴R95活性炭呼吸器是否可以减少多环芳香烃(PAH)的摄入量,分析R95活性炭呼吸器对减少氧化产物吸入的作用,方法:选取44名街道工作人员,将其按照数表发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每组22名。观察组连续2d工作时间佩戴呼吸器,对照组则连续2d工作时间未佩戴呼吸器,运用气相色谱法和(或)高分辨质谱法检测羟基多环芳烃(OH-PAH)。结果:在两组受试者中,出租车司机占38.6%,街头小贩占34.1%。尿液中1-羟基芘浓度(1-OHP)的基线肌酐校正水平比其他国际标准高:1020ng/g肌酐(IQR:604~1551)。佩戴R95活性炭呼吸器对1-OHP水平无显著影响,乘数效应1.00(95%CI:0.92~1.09);对其他OH-PAHs亦无显著影响,1-羟基萘(1-OHN)例外,乘数效应0.86(95%CI:0.77~0.96)。结论:街道工作者的尿PAH含量较高。在大城市中空气高度污染的地区内,佩戴R95活性炭呼吸器并不会影响尿OH-PAH水平,除1-OHN例外。缺乏效果可能是因为R95活性炭呼吸器无法有效地过滤气相PAHs。此外,检测出的高浓度尿OH-PAHs,提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的必要性。

  • 标签: 尿液 污染 城市 多环芳烃(PAH) 1-羟基芘 呼吸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3D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的护理及实践。方法选取2015年10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脊柱外科患者,将其随机化分组,两组各有2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3D计算机导航技术基础上,再分别采用针对性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0.85±1.45)d、手术时间(144.12±5.36)min、出血量(145.86±5.98)ml、满意度(98.33%)、VAS评分(12.86±2.78)分、ODI评分(17.85±3.48)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患者中效果显著,若加强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感,促使手术的顺利实施。

  • 标签: 3D计算机导航技术 脊柱外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奥扎格雷钠协同阿司匹林运用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施以治疗过后的成效。方法抽选2015年7月到2017年8月来本院医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同时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施以奥扎格雷钠协同阿司匹林加以治疗,对照组43例施以阿司匹林加以治疗,并比较调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过后的PLT及凝血指数状况、6-K-PGFLa、TXB2层次改变状况等。结果比较就指出了,试验组经过治疗过后的PLT及凝血指数状况、6-K-PGFLa、TXB2层次改变状况都好于对照组同时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协同阿司匹林运用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施以治疗过后具备极好的成效,值得全方位推行及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 血小板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将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药液200mg/kg通过气管插管及导管分4次注入气管内,并通过正压通气使之均匀分布于两肺气道。结果观察患儿用药前后呼吸机参数的变化。10例患儿中,8例痊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1例在HMD痊愈后发生败血症、硬肿症(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感染性休克而死亡。结论应用PS治疗HMD后,对症的护理可明显改善其转归。

  • 标签: 肺透明膜病 肺表面活性物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采用D-二聚体定量检测后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患者80例来展开探讨,以免疫比浊法对所有患者的D-二聚体展开定量检测,根据下肢顺行的静脉造影作为标准,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没有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观察组的60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对两组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展开比较,并展开一系列分析。结果观察组的D-二聚体阳性率占比明显比对照组的更高;观察组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比对照组的更高。差异明显P<0.05,在统计学中有意义。结论以D-二聚体检测下肢静脉血栓在临床上能够提供可靠的证明,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D-二聚体 下肢静脉血栓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宝安区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变化,建立属于宝安区D-二聚体检测体系的参考范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实验数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体检(年龄≥18岁)的健康人群988例,根据年龄分为18~49岁、50~59岁、≥60岁3组。采用西门子医疗诊断公司的INNOVANCE*D-Dimer试剂,日本Sysmex公司的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浓度,分析比较3个年龄阶段人群血浆D-二聚体含量,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结果18~49岁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19±0.06)mg/L,与50~59岁健康人群的(1.23±0.06)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1.64±0.08)mg/L,均较18~49岁健康人群和50~59岁健康人群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95%分位数为参考区间上限,18~59岁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参考值为(1.21±0.01)mg/L,≥60岁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参考值为(1.4±0.07)mg/L。结论宝安区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年龄显著相关,年龄越大,血浆D-二聚体水平越高。

  • 标签: 宝安区 D-二聚体 健康人群 参考范围 免疫比浊法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相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鉴于此,文章重点就3D虚拟技术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3D虚拟技术 生物化学 实验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抑肽酶对肝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管活性药物以及输血输液需求的影响。方法收集肝病患者4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抑肽酶的干预。应用微泵的方式保持持续输入抑肽酶。针对收集到的对照组患者资料采取输入生理盐水的干预,剂量与抑肽酶相同。分析患者围手术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血液丢失量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物剂量。结果抑肽酶组别的患者手术不同期间的出血量和总出血量明显的少于对照组(P<0.05)。抑肽酶组别的患者输入的红细胞、血小板、液体,以及血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抑肽酶组别的患者在无肝时期,以及新肝阶段呈现出的多巴胺、和新肝阶段的肾上腺素使用剂量都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甲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并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病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应用抑肽酶能够降低围手术期间的失血量,可以降低患者对血液和液体的输入剂量需求,并且能够降低患者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需求,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肝炎 围术期 抑肽酶 血管活性药物 输血 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健康教育对预防儿童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来我院体检的60名儿童及60名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名儿童分为2组。对照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常规教育,观察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比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儿童及其家长对维生素D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表明,观察组儿童骨碱性磷酸酶和维生素D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儿童及其家长对维生素D健康知识的掌握,有利于预防儿童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 标签: 健康教育 儿童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