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结果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68例,并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本组68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死亡人数6例,死亡率为8.82%,胃癌死亡人数3例,尿毒症死亡人数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死亡人数1例,其余患者通过针对性治疗均得到治愈,治愈率达到91.18%。结论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重点应及时对消化道进行止血,补充血容量,保证患者血液正常,同时诊断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并进行处理,避免感染其他器官,加重病情。

  • 标签: 上道化道出血 消化内科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PAS疗法)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分析12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组(AS组)和PSA疗法治疗组(PAS组),分别在入院后第2天及治疗后一年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PAS治疗组的颈动脉斑块积分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PAS疗法能够稳定颈动脉粥样斑块

  • 标签: 脑梗死PAS疗法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敷康在可吸收线连续内缝的剖宫产产妇切口的应用前景及效果观察。方法将26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可吸收线连续内缝合,观察组患者用可吸收线连续内缝,术后联合海敷康甲壳质外用。通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疤痕情况、愈合时间及切口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可吸收线连续内缝联合海敷康甲壳质外用后,患者的疤痕呈线形,伤口美观,疼痛轻微,无需拆线。产后42天复查切口满意。结论海敷康甲壳质与可吸收线联合使用有效地弥补了可吸收线单独使用中存在的结缔组织增生,伤口感染问题,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承受的痛苦,并促进了手术质量的提高。

  • 标签: 海敷康 可吸收线 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月入住本院的全部消化性溃疡病人64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住院的慢性胃炎病人6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患病时间和病情上无显著性差异。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分析显示Hp感染、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吸烟、饮酒及不良情绪对消化性溃疡的预后有严重影响。结论Hp感染、服用非甾体消炎药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吸烟、饮酒、不良情绪是消化性溃疡危险因素,服用非甾体消炎药是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唯一危险因素。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感染特点。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抽取已被感染的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本组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感染情况和分布特点。结果本组200例患者中,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者最多,其次为上呼吸道,与其他部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细菌引起的感染率高于真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最高(P<0.05);高龄、住院时间在15d以上、应用过多种抗生素治疗、接受过侵入性诊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更高(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具有多样性,需加强预防。

  • 标签: 消化内科 感染特点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消化性溃疡(PU)是最常见的消化性疾病之一,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其治疗目的是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持久愈合、防止溃疡复发和减少并发症,搞高生活质量。随着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不断出现,溃疡病的近期愈合率大大提高,但停药后极易复发。在临床治疗中传统药物及新型药物的联合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心理等非药物疗法的运用,使消化性溃疡在缓解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近年来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治疗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分析12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8例(61.4%)位于上消化道;49例(38.6%)位于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48.7%,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16.7%)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2.8%);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和炎症性病变,分别占55.1%和16.3%。结论消化道出血的部位以上消化道多见,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而下消化道出血则以瘤多见。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病因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原子吸收法测定巴戟天药材中七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分析,评价微量元素与巴戟天药材功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消解巴戟天药材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其钙、铁、锌、铜、钾、锰、镁的含量。结果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0.5%~102.9%,RSD在1.38%一2.31%。结论方法快速、灵敏、准确,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巴戟天 微量元素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对肠黏膜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厌食症患儿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患儿使用捏脊疗法,对照组患儿通过口服甘草锌颗粒进行治疗,一疗程为7d,两组患儿均治疗2个疗程。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时间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中医症候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患儿大便不调等症状明显改善,起效时间短。结论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时,使用捏脊疗法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中医症候,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 标签: 捏脊疗法 小儿厌食症 肠黏膜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心呕吐的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便及时治疗。方法通过消化内科住院患者37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对其病因统计分析。结果恶心呕吐常见病为反流性食管炎、巨幼贫、胆系结石、颅内占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论通过对恶心呕吐的对症治疗,所有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均逐渐减轻或消失。

  • 标签: 消化内科 恶心呕吐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枸橼酸铋钾、呋喃唑酮、阿莫西林四联疗法与泮托拉唑、枸橼酸铋钾二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疗效。方法将140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1例,口服泮托拉唑、枸橼酸铋钾、呋喃唑酮、阿莫西林,14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69例,口服泮托拉唑、枸橼酸铋钾,14天为1个疗程。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四联疗法疗效明显高于二联疗法(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好的疗效,愈合率高,且复发率低。

  • 标签: 泮托拉唑 枸橼酸铋钾 呋喃唑酮 阿莫西林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