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在新发传染应对的早期往往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以传播健康知识和推广健康行为为目标的健康教育活动尤为重要,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而这些是传染健康素养的一部分。传染健康素养应该作为传染防控重点指标之一,在未来的传染(尤其是新发传染)防控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传染病 健康素养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传染住院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200例传染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内容。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传染住院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加入心理护理内容,使患儿心情愉悦,身心早日康复。

  • 标签: 传染病 住院患儿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作为我国国民事业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卫生事业不仅能够对群众的身体健康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能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程度。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地手段来加以控制。本文主要对公共卫生传染控制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公共卫生 传染病 疾病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社区内常见的传染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本文研究的数据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对社区内随机选取的90名居民为来源,对参与研究的居民其年龄、学历水平和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进行了统计,随后使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常见传染的日常预防工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其中只有10%的研究对象表示对常见的传染有所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会注意进行防控;有15名研究对象表示会按时进行体检或者是依照公司等要求进行定期的检查,但是只有6名研究对象表示会在检查后进行相关疫苗的接种。通过采取有效的合理措施后居民对于常见传染的了解都有了极大的提升。结论对于常见传染的了解和认识大不部分居民并没有深刻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所以加强社会传染的宣传,对提高居民防范意识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将传染的产生和传播做到有效的阻断,从而确保居民的身心健康。

  • 标签: 社区传染病 预防控制 研究分析 意义 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传染预防控制措施的应用效果,为社区传染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社区生活的居民2100名为对照组,未实施预防控制措施,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社区生活的居民2100名为观察组,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对两组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两组居民传染的感染率情况、传染知识知晓程度、安全性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居民的传染感染率为0.14%相比于对照组的6.10%,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居民传染知识知晓程度、安全性评分分别为(91.24±1.24)分和(92.54±1.04)分相比于对照组的(80.26±2.15)分和(79.65±2.14)分,观察组的传染知识知晓程度、安全性评分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传染预防控制措施的应用效果显著,居民的感染率明显降低,提高了居民的传染知识知晓程度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 传染病 预防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传染漏报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门诊1年内(2015.9~2016.9)接收的病例共558例进行分析,调查传染漏报原因。结果制定对策前后门诊传染漏报率存在明显差异,数据组间差异比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传染漏报的原因是医生对全国法定传染知识掌握地不够;医生对法定传染上报不够重视;门诊医生工作忙,易造成传染漏报。故建议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解决的对策,降低传染漏报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 标签: 门诊传染病 漏报率 对策 原因
  • 简介:摘要传染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免疫预防传染可避免和预防一些传染的快速传播,而疫苗的出现为传染的预防带来了福音。从最早的治万天花的牛痘疫苗到最近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都成功地说明疫苗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笔者主要从传染免疫接种的起源、发展和应用,以及一些传染的消除措施展开阐述。

  • 标签: 传染病 免疫预防 消除措施
  • 简介:摘要疾控中心又叫疾病控制以及预防中心,是政府举办的国家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公共卫生技术管理,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逐渐增加。本文中作一综述讲解如何加强疾控中心传染的管理。

  • 标签: 疾控中心 传染病 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化和经济的进步,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许多传染没有国界,公共卫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卫生和传染预防与控制系统目前还不完善,本文分析了在中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公共卫生和传染的预防和控制体系的对策,并分析了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措施。

  • 标签: 公共卫生 传染病 预防和控制
  • 简介:目的了解2016年北京市法定传染发病及死亡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2016年北京市法定传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6年北京市法定传染报告发病率为561.85/10万,较2015年上升12.6%,较2010年下降32.2%;报告死亡率为0.84/10万,较2015年下降8.5%,较2010年下降48.7%。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甲、乙类传染分别为痢疾、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和猩红热,各区发病率在84.22/10万~308.75/10万波动。职业以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干部职员为主,占发病人数的51.8%。丙类传染报告发病率为423.86/10万,较2015年上升21.77%,较2010年下降32.2%;发病呈夏秋季和春冬季两个高峰,病人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等为主,占发病人数的67.5%。结论疫情总体平稳,不同病种发病率有升有降,需继续警惕新发、少发传染传染数据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亟需更新。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甲、乙类 丙类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划免疫预防儿童传染的对策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5月到2017年3月接收的178例儿童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各有89例儿童,对照组儿童应用传染常规预防方法,观察组儿童应用计划免疫预防方法,比较两组儿童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儿童麻疹、甲肝、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以及百日咳的发生率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计划免疫预防儿童传染能够获得显著预防效果,可明显降低儿童传染疾病的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计划免疫 儿童传染病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肥东县2016年丙类传染疫情流行特征,为传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应用WPS2007软件,对2016年肥东县报告的丙类传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肥东县2016年丙类传染以其它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为主,占全年总发病数的99.4%。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年龄组,以散居儿童发病数最多,其次为幼托儿童和农民。丙类传染一年四季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5-7月份,占全年构成比为39.9%。结论肥东县丙类传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尤其应加强对其它感染性腹泻及手足口病的防控。

  • 标签: 丙类传染病 流行特征
  • 简介:本文就陕西口岸归国劳务人员2014-2015年的传染监测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目前现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关于归国劳务人员传染监测的工作建议。

  • 标签: 归国劳务人员 传染病 监测
  • 简介:基于事件感知的传染协同报告模式,通过智能插件的形式,打通公共卫生业务与医院医生工作站的实时数据交易通道,通过对医生工作站中关键节点数据的监控,实现对临床业务活动中特定事件的智能感知,促进原本以医生自主报告、抽查防漏报模式转变形成基于智能感知和任务驱动的疾病监测模式。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于"上海健康信息网"工程,在不改变传染直报本质的前提下,在多家医疗机构复杂、异构的应用环境中进行试点部署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试点为全国推进区域型、智能化的公共卫生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范本。

  • 标签: 平台 智能插件 事件感知 传染病协同报告
  • 简介:随着新发传染疫情已在进入人类的视线,其对人群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造成巨大的影响。全球各国均采取各类措施控制其发生、发展、蔓延。风险评估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化的、灵活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具有提前预警、应对得当、调整快速等特点。应逐步提升风险评估在防控新发传染中的作用,树立风险意识,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健全中国特色口岸公共卫生体系,保护我国居民健康安全。

  • 标签: 风险评估 新发传染病 预警决策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苏州市传染网络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传染网络报告质量。方法分析《传染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报告质量综合评价数据。结果2016年苏州市传染诊疗机构网络正常运行率为100%、及时报告率为99.99%、有效证件号完整率为98.67%、及时审核率为100%、重卡率为0%,综合率为99.73%在全省处于中等水平。结论苏州市传染网络报告质量较好,但仍存在薄弱环节,建议各医疗机构、疾控部门共同加强传染信息报告各个环节的管理,稳步提高传染网络报告质量。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网络直报 质量评价
  • 简介:传染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母婴传播)等。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健康 直接接触 空气传播 水源传播 食物传播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带动着城市设施的完善,人口也在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大量的人口流动,给传染的迅速传播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影响着公共卫生管理的干预效果。需要对目前卫生管理进行相应调整,以达到满意目的。该文概述了公共卫生管理领域传染预防的现状,论述了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防控中的价值,介绍了传播媒介干预、法律规则干预、行政管控干预策略,并提出具体的干预落实方案。

  • 标签: 公共卫生管理 传染病预防 定位与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省法定传染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发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传染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法定传染网络直报数据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16个市和2个直管县抽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医疗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共调查89家机构,抽查法定传染病例1268例。结果安徽省各级CDC和医疗机构对传染报告管理状况日趋完善,法定传染报告率为95.19%,但各地传染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仍存在待改进的问题。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淮北地区报告率显著低于江淮之间地区和江南地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江淮之间地区CDC得分显著低于淮北地区和江南地区(t_1=-4.618,P_1=0.002;t_2=-3.395,P_2=0.013),医疗机构传染报告管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前3位的地市为合肥市(0.9534)、铜陵市(0.9523)、马鞍山市(0.9456)。结论安徽省法定传染报告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报告质量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卫生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传染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完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鼓励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与传染网络直报系统的直接数据交换功能。

  • 标签: 法定传染病 管理 质量 调查 评估
  • 简介:目的了解国际航行船舶肠道传染传播途径及传播风险因素,探讨船舶突发肠道传染应急处置方法及控制措施。方法对患病船员便样进行采样化验,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核酸测定。结论患病船员便样检测沙门氏菌核酸阳性。口岸卫生检疫部门应加强卫生监督宣传力度,加强风险排查与处置,防止国际航行船舶发生群体性肠道传染

  • 标签: 国际航行船舶 肠道传染病 应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