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移位的发生。方法以3例起搏器术后电极移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PDCA循环对起搏器术后电极移位问题进行现状评估,找出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加以实施、解决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结果经PDCA循环,提高护理质量后,3例电极复位术后患者均未发生电极再次移位。结论PDCA循环可有效找出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移位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从而减少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移位的发生。

  • 标签: PDCA循环 起搏器电极移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治疗宫颈病变时的临床效果及临床诊疗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58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冷刀锥切组与环形电切组,各29例,冷刀锥切组患者采用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环形电切组患者采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冷刀锥切组治愈率为68.97%,环形电切组治愈率为89.66%。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病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价值,效果显著,治愈性高,并发症少。

  • 标签: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为探讨心电监护一次性电极的使用对早产儿皮肤造成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从而更好的减少患儿的不舒适感和皮肤损伤。

  • 标签: 一次性电极片 早产儿 皮肤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药物通过静脉血管内给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快速吸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和方法。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故不应滥用。要考虑并注意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反应和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以导致不良后果。输液反应是输液不良反应之一,轻者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不适和痛苦,重者可置患者于死地。

  • 标签: 静脉输液 反应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药在我国疾病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是我中华名族传承的瑰宝,随着临床中药应用频次的增加,多数人对中药应用效果产生错误认知,认为中药具有天然性其药性相对平和,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导致中药不合理应用情况频发。本文主要针对中药应用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控制对策进行分析。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炮制
  • 简介:摘要康泰克缓释胶囊,特别适用于缓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的一些鼻塞、流涕、打喷嚏的适应症。虽然可以很有效的缓解以上的症状,但是它也有可能带给人们很多不良反应

  • 标签: 康泰克 不良反应 心血管反应 癫痫样发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反应的护理对策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并发生输液反应的32例患者,对发生静脉输液反应的患者采取及时护理处理,对症治疗,根据静脉输液反应的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对32例患者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总结发现,不同年龄的患者输液反应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注射中药液体发生输液反应的几率明显大于西药注射液的发生率(P<0.05);加药组数越多、输液量越大,输液反应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无菌操作的观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把控药品的质量,对于重点患者的静脉滴注要严密观察,以此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预后。

  • 标签: 静脉输液反应 原因 护理对策 预防
  • 简介: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休克指数(SI)与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根据SI不同,将63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重度休克组(重度组,SI〉2.0)15例、轻/中度休克组(轻/中度组,0.5≤SI≤2.0)38例和无休克组(对照组,SI〈0.5)10例,比较各组氧化应激指标、促炎和抗炎因子及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中度组及重度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白细胞介素-10(IL-10)、IL-13、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sTNF-RI)水平明显降低,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明显升高,但重度组降低及升高程度均明显大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SI的增加,脓毒症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及肝功能损伤程度加剧。

  • 标签: 休克指数 脓毒症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肝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戊酸致50例不良反应(ADR)情况,为临床使用丙戊酸钠和预防降低ADR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采用丙戊酸钠治疗后出现50例ADR,记录其一般资料、用药资料、ADR用药情况、ADR出现时间、患者血药浓度情况、ADR转归情况等,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50例患者中年龄≦10岁共38例,占比76(38/50);≧10岁共12例,占比24(12/50)。ADR多发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体质量、毛发等ADR类型则偏少。ADR发生于服药1周~6个月出现的ADR共34例,占比68.00(34/50)。发生于服药1周内和6个月后出现的ADR共16例,占比32.00(16/50)。50例ADR患者中有37例患者的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占比74.00(37/50);另有13例患者的血药浓度不在有效范围内,占比26.00(13/50)。50例ADR中,除1例出现头发变白合并脱发不良反应患者的症状未得到显著缓解,1例出现脱发不良反应患者的症状仅部分缓解。其余48例患者的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良好。结论10岁以下患儿是丙戊酸致ADR的主要危险人群,且ADR多发生于服药1周~6个月内。建议加强对丙戊酸的合理用药管制。

  • 标签: 丙戊酸 不良反应 癫痫
  • 简介:摘要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人们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几千年来,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近年来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屡见不鲜,引起了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如何正确地看待中药不良反应,为中药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策略,已成为摆在中医药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文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手术室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对患者应激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从我院选取84例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42例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接受整体护理,评估该两种方案对患者应激反应的改善效果。结果①护理前,两组的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评测结果经软件分析,统计学不成立(P>0.05),护理后观察组两项评测结果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改善,统计学成立(P<0.05)。②调查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占95.2%,显著比对照组的76.2%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在手术室积极推行整体护理,对减轻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提高科室质量非常有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整体护理 应激反应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输液不良反应的护理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的全面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医疗纠纷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和13.9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2%。结论规范全面的护理干预是有效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能有效降低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疗效 门诊输液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新康泰克,化学名称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目前已成为治疗感冒的常用药物,也成为了许多家庭的必备药。但由于相当数量的人缺乏医药学知识,故对新康泰克的不良反应没有一定程度的认知。现就临床当中遇到服用新康泰克导致血压升高的个案分析如下。

  • 标签: 新康泰克 不良反应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头孢氨苄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情况,以期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4-2016年收集的36例头孢氨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孢氨苄全身性损害24例次,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例次,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皮疹等。结论头孢氨苄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头孢氨苄 不良反应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生素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结论不同类型的抗生素不良反应各有特点,应全面了解不同类型的抗生素的易发和多发不良反应,以达到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控。

  • 标签: 西药 抗生素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