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封市麻疹流行特征,为麻疹的消除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对开封市2014年麻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4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56例,确诊病例50例,报告发病率为9.03/100万;12月达到发病高峰;0~6岁儿童发病数较多,占报告发病数的66.00%,确诊病例中68.00%无麻疹类疫苗免疫史。结论常规免疫覆盖儿童麻疹病例疫苗接种率低是造成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应提高含麻疫苗接种率,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提高监测敏感性、加强疫情数据分析。

  • 标签: 麻疹 疫情分析 流行病学
  • 简介:时隔75年,炭疽疫情"重返"位于俄罗斯北西伯利亚地区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致使一名男童死亡,另有数十人受感染,2300多头驯鹿死亡。当地政府将这场疫情归因于异常炎热的天气,称热浪致使那里的永久冻土融化,而原先埋藏在地下、曾受感染的驯鹿尸体是这轮疫情的病源。[损失严重]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政府1日证实.一名12岁男童因炭疽死亡。

  • 标签: 西伯利亚地区 永久冻土 阿里克 边疆区 波波娃 德米特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襄阳市2012年的疟疾流行现状和分布特征,为制定消除疟疾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襄阳市9个县、市、区2012年疟疾网络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2年襄阳市累计报告疟疾病例15例,发病率为0.03/万,与2011年同期相比,下降67.39%。其中本地感染疟疾病例6例,且多为散发病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0.43%,流行范围缩小为1个县级市;输入性疟疾病例9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50%,有2个县、市报告,输入疟疾的种类有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本地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7-9月,输入性病例无明显季节性;本地病例发病年龄为20-60岁,输入性病例为20-45岁青壮年;本地病例全部是农民,输入性病例均为男性外出务工人员。结论2012年襄阳市本地感染疟疾病例近一步下降,已达到较低状态,但传播并未完全阻断,加强疟疾病人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有效根除残存病灶点是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的关键;输入性疟疾的增多,已成为当今疟疾防控的重要任务。

  • 标签: 疟疾 疫情 输入性疟疾
  • 简介:目的评价住院隔离在登革热疫情中期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市采取住院隔离措施后2014年10月27日~12月14日为研究时间段,以住院隔离率为研究因素,以报告发病率、平均报告街镇率为结局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014年10月27日~12月14日,全市共报告2956例,应住院隔离2039例,实际住院隔离1264例,住院隔离率61.99%。周平均报告422例,周平均报告发病率3.29/10万,周平均报告街镇率49.70%。在校正人口密度、平均布雷图指数后,随着住院隔离率的上升,分区县总报告发病率(R^2=0.6138,P=0.045)、分区县周平均报告发病率(R^2=0.6253,P=0.041)、分区县周平均报告街镇率(R^2=0.6341,P=0.037)均随之下降。在校正周次、人口密度和滞后2周的周平均气温、周平均降雨量、周平均布雷图指数后,随着分区县周住院隔离率的上升,周报告发病率(R^2=0.5204,P〈0.001)、周平均报告街镇率(R^2=0.6813,P〈0.001)亦下降。结论传染期登革热患者采取住院隔离措施可以降低新病例的发生速度和地理扩散速度,今后应重视住院隔离措施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

  • 标签: 住院 病人隔离 登革热 流行病学方法
  • 简介:目的分析2005~2014年间疟疾疫情资料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疟原虫镜检站、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及疟疾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报告,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间共报告疟疾108例,本地感染6例,国内输入性感染74例,非洲输入性感染16例,12例无法确定感染地。所有恶性疟及卵形疟病例均来自非洲输入性感染。2009年以后,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2010年起无本地感染病例发生,但近几年国外输入性疟疾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结论继续加强对国内外流动人员的监测,尤其要加强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及疟疾诊治技能培训等措施以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

  • 标签: 疟疾 疫情 输入性 常熟市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某小学发生一起乙型流感暴发疫情的原因和特点,总结学校防控流感经验。方法对此次流感暴发学校的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部分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PCR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15年12月30日-2016年1月6日该班累计报告18例流感样病例,全部为学生,班级罹患率为45%。100%病例发生发热、咳嗽,50%病例发生咽痛。采集患者咽拭子10份,分离到乙型(victoria)流感病毒9株,阳性率为90%。结论确定此次流感暴发疫情为乙型(victoria)流感暴发。因此加强学校晨午检、缺勤制度,及早发现隔离病例,消毒和取消集体活动等是防控流感疫情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流感样病例 乙型流感 暴发
  • 简介:目的描述并分析临澧县血吸虫病疫情出现两次回升前后螺情与病情的动态变化,找出变化规律,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搜集、记录临澧县从1960年到2013年的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建立调查资料数据库,分析螺情、病情变化趋势及规律。结果临澧县两次血吸虫病疫情回升过程中,均有螺情回升,且钉螺密度与人群,牛感染率均呈正相关(1982~1997年:r人=0.879,P<0.01:r牛=0.898,P<0.01。2003~2013年:r人=0.791,P<0.01;r牛=0.845,P<0.01)。结论螺情是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的重要预警指标,有效控制螺情是减少血吸虫传播的重要手段。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当血吸虫病疫情降低到一定水平时,应加强疫情监测预警,防止疫情反弹。

  • 标签: 血吸虫病 回顾性调查 疫情 临澧县
  • 简介:目的分析宜昌市2005—2015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5年宜昌市疟疾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5年全市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08例,分别来自非洲、东南亚地区的19个国家,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24/10万。全市1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西陵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0.19%(65/108)。男性107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岁年龄组,共报告80例,占总病例数的74.07%;职业分布以工人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55.56%。108例病例中,临床诊断病例(未分型)5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03例,其中间日疟67例、恶性疟34例、卵形疟1例、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1例。结论宜昌市输入性疟疾流行形势严峻,需进一步联防联控,加强对重点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做好出国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监测。降低疟疾继发性传播的风险。

  • 标签: 疟疾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传染病疫情统计上报管理情况,并分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中接诊的3107例传染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结果检验结果显示肝炎疾病发生率较高,占42.45%,淋毒仅占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8.43%;水痘占与手足口病的发生率分别占其他疾病分类的6.18%与6.63%;婴幼儿期所占比例较高,达36.14%;中年期占比例最低,仅有13.05%;春秋季节传染病患者发病较高,分别占34.25%与33.42%。结论对多发传染病提高警惕,重点防治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等,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为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综合医院 传染病 统计 管理
  • 简介:国境口岸传染病防控是卫生检疫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际传染病流行出现新特点、我国出入境人员数量日益增多,给口岸传染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为更加有效地防控口岸传染病的传播,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构建了服务型疫情防控模式,以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旅行医学的优势,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延伸了传统的口岸疫情防控战线,提高了口岸传染病检出率,将在口岸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口岸 卫生检疫 传染病 旅行医学
  • 简介:目的分析2002~2015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特征,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2~2015年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到2015年,我省全部达到全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其中15个市(区、县、场)达到传播阻断标准。湖南省血吸虫病人数、报告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数分别由2002年的20.64万人、197例减少到2015年的2.79万人、0例,分别下降了86.48%、100%;我省血吸虫感染病牛数从2002年的3901头下降至2015年的285头,下降了92.69%;实际有螺面积2003年有所回升,2015年为175953.31hm2。结论2002~2015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显著下降。防治钉螺扩散和急性血吸虫病仍是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 标签: 血吸虫病 疫情 钉螺 湖南省
  • 简介:目的分析北京市东城区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暴发疫情的发生原因,探讨集体单位聚集性疫情监测的重要性。方法采用确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暴发疫情病例的分布特征及感染来源。结果此次疫情共发病78人,罹患率15.4%。首发病例3月2日发病,发病高峰在3月5日,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84.6%)、呕吐(66.8%),男女性别比为1∶2.1,部门3的罹患率最高为42.9%。发病者和未发病者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5%和22.2%。发病者发病时间均在与首发病例密切接触或食用可疑污染食品后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内(24~72h)。结论该起疫情为一起食堂凉菜制作人员感染诺如病毒GⅡ型后继续在岗工作,引起就餐人员发生诺如病毒感染的暴发疫情,高度怀疑通过污染食品和密接接触传播途径传播。

  • 标签: 诺如病毒 腹泻 暴发疫情
  • 简介:目的分析2009~2014年安徽省繁昌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今后一个阶段血防工作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9~2014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数据、疫情监测点数据及全县面上防治资料,进行纵向分析。结果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人群感染率已降至0.27%,较2009年下降了55.7%,2008年以后全县未出现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全县耕牛血吸虫平均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以后未查出阳性。全县有螺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全县钉螺面积下降至103.2hm2,较2009年下降了16.4%;阳性螺面积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以后全县未查出阳性螺面积。活螺密度2009~2011年呈波动状态,2011年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活螺密度降至0.14只/0.1m2,较2009年下降了65.0%;阳性螺密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繁昌县血吸虫病流行得到了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疫情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 标签: 血吸虫病 传播控制 疫情分析 安徽繁昌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医院在传染病疫情防控管理中的对策。方法本研究分析了2013年社区医院传染病疫情防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2014年起实施防控管理对策,对比实施防控管理对策前后一年内传染病疫情控制效果。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2014年传染病疫情暴发明显低于2013年,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医院在传染病疫情防控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健康教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监测和报告有助于控制传染病疫情暴发。

  • 标签: 社区医院 传染病疫情防控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病例的现场调查,对收集到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结果果洛州玛沁县某乡寄宿学校共发病37例,罹患率24.03%,临床症状以手、足、口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为主,部分患儿有发热症状。结论此起疫情系是以肠道EV71感染为主,通过加强室内空气流通,规范消毒,每日晨检、午检等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寄宿学校 手足口病 预防控制
  • 简介:近日,省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员部门在省卫生计生委召开寨卡病毒等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各成员部门联络员和省卫生计生委相关处室、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党组成员、省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左毅出席会议并讲话。

  • 标签: 联防联控 疫情防控 会议 病毒 寨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简介:目的调查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腹泻疫情,核实信息、明确病因、查找感染来源及传播途径,并提出针对性防控建议。方法按统一的病例定义,对病例进行搜索,并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对临床症状及体征描述、暴露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了解发病情况及传播途径。采集病例便、肛拭子、厨具涂抹、水等样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该起疫情共发现患者12例,流行曲线较接近为“人传人的传播模式”。病例对照研究提示就餐、饮水暴露因素与腹泻暴发无关联,其OR值和95%c,分别为1.36(95%CI:0.25—7.37)、1.87(95%CI:0.51~6.85)。采集到的9例患者便样本检测诺如病毒GII型核酸阳性。现场卫生学调查发现职工在生产、生活、办公中可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接触。结论该公司12名职工发生了一起感染腹泻疫情,可能是由于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播途径可能为首发病例引入后以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人传人传播为主。建议公司强化职工卫生防病知识,提高管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能力,并加强医疗单位对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疾病监测。

  • 标签: 诺如病毒 食源性疾病 感染性腹泻 暴发
  • 简介:目的了解汕头市濠江区一起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卫生部统一制定的手足口病病例调查表,对汕头市濠江区河浦街道河北社区在2011年8月14―20日期间发生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8月14―20日该社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0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3岁的8例,〉5岁的2例;散居儿童4例、托幼儿童5例、学生1例。10例病例分布于7户家庭中,其中1户家庭出现2例病例的有3户。采集10例病例肛拭子样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5例阳性,均为其他肠道病毒。结论该起疫情为一起社区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发病以3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应采取以加强宣传教育、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为重点的综合防控措施,控制疫情传播。

  • 标签: 手足口病 疾病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传染源,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早扑灭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采取病例的血样和肛拭子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在3份血样及1份肛拭样本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结论此为1起因村民举办婚宴,食物受污染引起的1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

  • 标签: 婚宴 副伤寒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