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为了促进标准和规范的一致性使用,实现全面的互操作性,HL7提出了互操作框架(Services-AwareInteroperabilityFramework,SAIF)。其中的信息框架关注静态语义,描述了概念及其组成、受控术语、非编码概念、数据类型、类、术语绑定、信息模型、模板等信息标准相关构件。综合分析SAIF和国内外卫生信息标准现状,促进语义互操作的标准应包括医学术语系统、信息模型、数据元及数据集标准、模板及文档规范等类型,各类标准之间密切关联,相互依赖。因此,各类标准的开发应保持协调和同步。我国目前主要的语义标准需求包括健全数据标准体系、建立元数据维护机制;规划和逐步建立满足临床信息化需要的医学术语系统。

  • 标签: 卫生信息标准 语义互操作性 元数据 信息模型 HL7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焦虑、抑郁、恐怖、敌对、躯体化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行为干预 先兆流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孕妇的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knowledgeattitudeandpractice,KAP)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孕妇合理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0年8月1日至12月1日在自贡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待产和接受产前检查的410例孕妇进行调查。结果孕妇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地了解,营养态度普遍较好。粮谷类、蔬菜、水果、奶类的摄入频率较合理,对孕期特殊需要食物如茼藻类、坚果类、动物肝脏和血的摄入较低。,营养知识(K)、态度(A)、饮食行为(P)之间有明显正相关性,孕妇的营养K、A、P水平与其文化程度和孕期体重增长数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目前孕妇人群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有待改善。提高医护人员的营养知识技能水平,加强孕妇及家人的营养教育,是促进母婴健康,降低母婴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孕妇 营养知识 营养态度 营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脑梗塞病人的遵医行为护理干预方法,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社区脑梗塞病人43例纳入本研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情绪状态、遵医行为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对比,我们发现干预后患者各项遵医行为明显改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社区脑梗塞病人容易出现多种后遗症,患者具有用药依从性不高等特点,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遵医行为,对预后有益。

  • 标签: 社区脑梗塞病人 遵医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7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血压、心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8.67%,组间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护理极大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行为护理 冠心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护理中行为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内分泌科室接收的糖尿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试验组患者进行行为干预,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就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体重指数的达标率进行评估,结果糖尿病护理中,行为干预后,试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体重指数达标率分别在89.12%、90.01%、80.03%,相比对照组要高。结论糖尿病护理中行为干预的效果要好,可以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行为干预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取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母婴同室收治的新生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新生儿按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数相同,均为70例;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分别采取不同护理办法,其中对照组新生儿均采取常规的护理办法,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办法的基础上,专业抚触师在新生儿出生后2天就开始对其进行抚触,责任护士记录两组新生儿睡眠、觉醒、哭吵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新生儿在睡眠时间、觉醒时间以及哭吵时间上差异显著,观察组照新生儿在睡眠时间更长,而觉醒时间与哭砂时间却更短,本次实验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对新生儿心理和行为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抚触 新生儿 心理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住院病人自杀行为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在本院接收的有自杀行为的精神病病人中随机选择48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这些有自杀倾向的病人中,其女性较男性显著,但是自杀企图的这48例者中,男性较女性显著。其中企图自缢者18例(37%);春季企图自杀者有24例(50%),此组企图自杀的患者,最终都被阻止,无一例自杀成功病例。结论针对有自杀行为的精神病病人实施专业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病人的自杀率。

  • 标签: 住院精神病病人 自杀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目的了解某市吸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析吸毒人员的吸毒行为和不安全性行为.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吸毒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访谈方式开展调查,使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双录入建立数据库,导入SPSS18.0中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卡方检验.结果有效调查了某市2个社区及1个强制戒毒所的275名吸毒人员,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9.12%,艾滋病正性态度率为50.18%,吸毒人员的年龄与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与艾滋病正性态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人员在进行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29.25%;夜间注射买不到针、着急注射当时没有针是吸毒人员共针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对20~30岁人员的禁毒教育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合理设置针具交换点,采用多种方式开展针具交换工作,使其能方便获取清洁针具;加强对吸毒人员安全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教育.

  • 标签: 吸毒人员 艾滋病 知-信-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规范护士行为中的应用效果,从而达到改进临床护理工作,确保护理工作质量与安全的目的。方法我科室2014年1月~2014年12月以自愿报名方式先后成立6个QCC,共23名护理人员参加,各圈按期顺利完成。在活动开展前后用自制评分表对参与“品管圈”活动的项目进行行为规范调查,内容包括吞咽功能的管理、坠床跌倒的管理、各项操作前告知、输液卡签字执行规范、按规定时间给药、输液沟通6项。结果经过1年的实践,分别统计各项分值,计算出每圈及总体平均分值并与活动前比较,每项均有一定程度的成长,活动前后所有项目每项分值总和的平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神经内科在护理人员中共开展6个品管圈项目,护理人员对品管圈管理的知晓率达96%,参与率100%,项目完成6项,品管圈目标达标率100%。结论品管圈管理有效规范了护士的行为,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科室的质量,保障了科室的安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品管圈 护士行为 管理&ldquo 品管圈&rdquo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干预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血液透析患者432例,由工作人员按住院号单双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总有效率96.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的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为了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改善其心理状况,医务人员应给予有效的行为干预。

  • 标签: 行为干预 心理状况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痛风患者健康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2013年6-11月,对永州市冷水滩城区1732名40岁以上城区居民痛风患者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进行调查研究,具体包括、问卷调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该地区痛风的发病率为12.1%,患有痛风者在年龄、BMI、收入情况、吃海鲜频率、饮酒、家族痛风史方面与不患痛风者相比,都存在显著性差异(<0.05),而在吸烟、婚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入水平较高、饮酒、吃海鲜频率、BMI、痛风患病史、高脂血都是痛风的危险因素。结论饮食及生活方式与痛风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宣教工作,争取早期发现、早期防治。

  • 标签: 痛风 健康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结合上海市区域疾病预防控制业务项目建设需求,在遵循国内外卫生信息标准的基础上,研究上海市区域疾病预防控制的数据标准体系的制定方法,描述了数据集、数据元和值域代码等编制技术路线。可以为同类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的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数据标准 数据集 数据元 值域代码 制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54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观察组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对对照组不施任何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病人遵医情况及生化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病人的遵医情况及生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病人的遵医行为及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健康教育 遵医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门诊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门诊部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8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进行走访,调查影响患者遵医行为的因素,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结果按时服药的患者仅有36人,约占总比的45%,遵医嘱饮食的患者有33人,占总比的41.25%,对影响遵医行为因素的调查中发现,有78.75%的患者由于对疾病危害性认识不足而未进行遵医嘱行为。33.75%的患者是由于对医生的不信任进而不遵医嘱。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医师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遵医率。

  • 标签: 门诊高血压 遵医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行为干预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明确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0例采用配对设计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方法一致,实验组加强健康行为干预,突出心理、情绪疏导作用,4周后对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前后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指标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两组治疗依从性及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加强健康行为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遵医嘱行为,对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失代偿期肝硬化 健康行为干预 依从性 营养状况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乡镇中学生对农村居民开展结核病核心信息人际传播后,农村居民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和行为改变效果,为农村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邯郸市两个乡镇在校中学生及其家长和部分居民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对两地研究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对试验组中学生实施结核病核心信息干预活动,并指导其将所学知识对家庭成员及周围居民进行人际传播.一年后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终末调查,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结果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基线调查,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学生、家长、居民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由51.7%、56.0%、58.9%提高到94.1%、89.5%、88.3%,高于对照组的35.4%、57.7%、59.3%(P<0.01).试验组学生、家长、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由49.5%、44.3%、46.6%提高到88.9%、81.4%、80.9%,高于对照组的49.4%、48.1%、49.5%(P<0.01).结论由乡镇中学生对农村居民开展结核病核心信息人际传播,对提高农村居民预防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和促进健康行为效果明显.

  • 标签: 结核病 健康干预 人际传播 中学生 农村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