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肩胛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12例肩胛关节骨折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均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均在术后进行8-24个月随访,骨折均已完全愈合,功能恢复按Neer标准评定,优9例,满意2例,不满意1例。结论手术内固定治疗肩胛关节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为患者早日进行功能锻炼提供有力的支持。

  • 标签: 肩胛胸壁关节 肩胛骨骨折 肋骨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肾结核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经过确诊的24例肾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此24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影像诊断结果及水平。结果影像学能及时发现肾脏的增大、缩小,对钙化很敏感,诊断率高。结论影像学对肾结核有一定特征性显示,掌握好诊断依据,密切结合临床,能大大地提高诊断水平。

  • 标签: 肾结核 影像学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肾结核患者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其诊断符合率,为临床下一步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肾结核患者的相应CT表现。结果肾结核的CT表现随着病程以及病理的改变而变化,主要临床表现为实质内低密度灶、形态变化以及钙化,并可合并肾积水、输尿管膀胱、肾周变化以及肾功能损害等。结论采用CT检查能够发现肾实质及肾盂、肾盏内的病灶,对肾结核的典型表现如花瓣征、钙化、输尿管以及膀胱的增厚等方面显著优于其他方式,而且还能够明确患肾功能、附近情况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结核,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肾结核 CT表现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腔闭式引流配合正规抗结核治疗结核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结核水患者,随机性分成观察组(胸腔闭式引流)与对照组(穿刺抽水),每组患者各有41例。结果观察组41例患者水吸收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闭式引流与正规抗结核联合治疗结核水获得了较好疗效,操作简单且安全,在临床治疗中可实用性、推广性强。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正规抗结核治疗 结核性胸水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腰椎结核患者进行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前、术后行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抗结核并观察其疗效。结果3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46个月(平均23.4个月)。末次随访CT证实植骨融合良好、全部为骨性愈合,植骨块无移位和吸收,植骨愈合时间3个月~6个月(平均为3.5个月)。Frankel分级2例B级患者恢复至D级,其余患者全部恢复至E级。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疗效肯定,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胸腰椎 结核 植骨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肺部结核球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选择80例肺结核中合并球形病灶形成的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肺结核中合并结核球55例,合并肺癌25例。结论结核球的形态特征、钙化特点及其周围影像学表现是鉴别要点。

  • 标签: 肺结核 结核球肺癌CT DR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CT对主动脉内血肿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整理分析21例主动脉内血肿的CT检查影像资料,通过观察整理CT平扫、增强、MPR、CPR、VR、MIP等图像,分析主动脉内血肿的MSCT表现特点。结果16例表现为主动脉新月形增厚;5例表现为环形增厚;21例内血肿平扫表现为高密度或稍高密度;4例内血肿平扫表现为等密度;16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12例伴有血管壁钙化斑内移;21例增强检查均未发现内膜破裂口及主动脉强化;7例合并内溃疡,1例为穿透性溃疡;按照主动脉夹层DeBaKey分型法其中Ⅰ型6例,Ⅱ型1例,Ⅲ型14例。其中4例合并心包积液,7例合并双侧胸腔积液。结论64排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内血肿的位置、范围及其它并发征象,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主动脉壁内血肿 主动脉夹层 64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趋势加剧,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增加,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外伤的常见病之一,尤其是老年人骨质疏松,在轻微的外伤下即可发生腰椎骨折,临床症状隐匿,易被忽略。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发现患者出现腰椎新旧骨折同时存在的情况。部分病例在常规的X线及CT诊断下也容易出现漏诊及误诊,部分椎体呈压缩改变,但信号正常,此为陈旧骨折;部分新鲜骨折,椎体形态正常,但信号异常,是常常被忽略的隐形骨折。新鲜骨折需要制动,再进一步治疗,而陈旧骨折却不需要,甚至不适用于某些治疗方法,故鉴别腰椎骨折的新旧对临床治疗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传统X线、CT往往难以辨别骨折新旧,而MRI检查对脊柱外伤有特异性影像表现,并且其在判断脊髓、软组织挫伤中有优势,尤其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对新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及隐匿性骨折的发现有明显的优越性。

  • 标签: MR 胸腰椎骨折 诊断价值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治疗与血小板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初次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20例,其中57例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无感染组),63例已合并肺部感染(感染组);另有自愿参加对比试验的60例健康人员(健康组)。对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前后、健康人员的血小板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在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方面,肺结核患者均明显高于健康组人员,且感染组患者高于无感染患者;在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方面,三组之间没有明显变化。经治疗后,肺结核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有明显下降。结论对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进行测定,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肺结核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压积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64排螺旋CT对主动脉内血肿(MIH)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64排螺旋CT对15例主动脉内血肿患者进行检查,按照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分型和分析。结果15例MIH中,Stanford分型的升主动脉A型的有5例,仅累及到降主动脉B型的有10例。5例还患有穿透性溃疡,患有的并发征为胸腔积液的有6例,心包积液的有3例,主动脉夹层的有2例,主动脉瘤的有3例。结论64排螺旋CT具有无创、快速的特点,能够清晰的显示出内血肿的间接、直接征象和并发征象,能决定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

  • 标签: 64排螺旋 主动脉壁内血肿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肾结核的超声诊断与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经手术和临床证实为肾结核患者5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超声图像,观察并记录结果。结果经手术和临床证实为肾结核患者50例,其中超声检查符合患者有43例,超声误诊患者有7例,诊断率为86%。结论采用超声检查对肾结核患者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检出率较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肾结核的临床诊断和分型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 标签: 肾结核 超声检查 诊断与分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性脑膜炎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行CT扫描确诊为脑膜炎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8例未发现异常,24例颅内软化灶、梗死灶形成,17例蛛网膜下腔渗出,16例脑积水、脑肿胀,5例脑萎缩,4例脑实质内粟粒性高密度影,3例颅内占位性病变。结论头颅CT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敏感度高,能为其病变类型、部位、范围及性质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结核菌的两种早期诊断的检验方法。方法对2012年11月本科119名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行γ-干扰素试验、PPD试验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在进行γ-干扰素试验和PPD试验的119名血透患者中,γ-干扰素试验阳性率39.5%,PPD试验阳性率43.7%;其中继发性肺结核的23例血透患者中,γ-干扰素试验阳性率为91.3%,PPD试验阳性率为73.9%。结论血透患者合并结核菌感染发生率高;γ-干扰素试验在诊断血透患者合并结核菌感染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 标签: 结核 &gamma -干扰素试验 PPD试验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判断和衡量病人有没有传染性最可靠、最简便的方法是对病人痰液进行涂片染色、利用显微镜进行检查。若涂片的检查发现病人抗酸杆菌呈阳性的话,就认为其有传染性,也可以称作传染源。目前防治结核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及时发现病人,并对其进行DOTS,DOTS可以直接对结核病传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对结核病的预防及治疗都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结核病 预防诊断 治疗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及肺癌空洞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探讨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空洞型肺结核及空洞型肺癌CT表现。结果空洞性肺结核中以薄壁,卫星灶较多见.空洞型肺癌则以偏心空洞,深分叶,短毛刺,胸膜凹陷,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见。结论多层螺旋CT在观察肺结核空洞和肺癌空洞的影像表现及周围结构的影像表现中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肺结核 肺癌 空洞 多层螺旋CT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彩超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及室瘤的临床情况,为日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及室瘤疑似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彩超诊断,根据最终结果进行判定。结果经过彩超诊断,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及室瘤的发病率为80.0%;在10例患者当中,7例患者还具有高血压的症状,3例患者表现为前心肌梗死;患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10例患者均为2支以上血管病变。经过彩超诊断后,发现患者的左心室平均直径为54.0±6.1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0.3±10.7%,穿孔直径为9.4±3.8mm。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及室瘤疑似患者给予彩超诊断,可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结合临床病理诊断和分析,基本上不会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室壁瘤 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