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模式转变,护理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护理人员在医院的工作除了执行医嘱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相对又显现出护理人力不足。护理人力配置不足,不但给医疗安全带来隐患,还会使护理人员健康状况下降。诚然,扩大护理队伍和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需要管理者从多方面进行研究。

  • 标签: 大学英语教学 模式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感染科护理工作的风险及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感染科护理工作人员50名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感染科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探讨,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对感染科中护理工作存在的风险分析后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经过实施针对性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规范其护理行为对临床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感染科 护理 职业风险
  • 简介:摘要职业倦怠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以身心疲惫和感情衰竭为主要特征的职业病症,在医生、护理、老师等职业等有社会服务有关的行业当中尤为突出。本文以护理行业为例,分析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帮助护理人员加强对职业倦怠问题的预防和改进。

  • 标签: 职业倦怠 现状及原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灾害救护人员心理反应进行分析,讨论如何通过科学的方式手段,及时对灾害救护人员进行心理支持,最大程度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促进救护人员的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方法对灾害救护人员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或阴影进行分析,采用劝导、启发、鼓励、支持、说服等支持疗法,帮助灾害救护人员发挥其潜在能力,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从而促进心身康复。结果灾害事件对参与救援人员有重要影响,科学的应对手段和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救护人员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结论提高灾害救护人员的心理防护能力,要从生理反应、情绪反应等多方面进一步关注参与灾害事件救援人员的心理卫生。

  • 标签: 心理反应 心理支持
  •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成为致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提高医护人员洗手效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 标签: 手卫生 依从性 对策
  • 简介:摘要锐器伤是医护人员日常诊疗护理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锐器伤的危害包括物理性伤害、感染风险、负面心理影响、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锐器伤发生的最主要群体是护士,主要器具是针具,主要发生在普通病房中拔静脉输液针、针头利器入盒和医疗废物处置等环节,损伤发生后处理情况不佳。对此应该多管齐下,采取针对性防护对策,降低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

  • 标签: 锐器伤 医护人员 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低盐饮食宣教认知、方法、效果。方法通过对医护人员进行低盐饮食的健康效应、生理需要量评价、低盐饮食中盐的推荐量等宣教知识认知,确定宣教方法。结果医护人员低盐饮食宣教认知水平提高,掌握适宜的宣教方法。结论医护人员在宣教低盐饮食时,还应遵循教科书的用量,在疾病饮食护理上有明确剂量的按要求宣教,并且根据病情调整用量。

  • 标签: 低盐饮食 健康宣教 医护人员
  • 简介:摘要从着力知识扩充,提高技术水平;强化质量控制,落实计量管理;加强沟通交流,发挥团队力量;技术改革创新,合作科研项目几个方面阐述了医学工程人员工作职能的转变和自身发展的规划。

  • 标签: 医学工程 工作职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妇科护理人员对医院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疼痛护理过程中的态度以及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5月-2016年05月妇科护理人员24名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我院自主完成护理人员针对肿瘤疼痛护理态度以及护理知识调查问卷的设计,完成后对护理人员进行发放,观察最终的调查结果。结果对于医院妇科护理人员,其学历的不同以及工作职称的不同等,最终在对疼痛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方面有所不同。结论对于医院妇科护理人员,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在实施疼痛护理的过程中,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针对肿瘤疼痛护理知识无法做到充分掌握,在肿瘤疼痛护理培训方面较为缺乏。

  • 标签: 妇科护理人员 肿瘤疼痛 护理知识 护理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消化内科88例患者,将其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整理汇总护理工作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实施风险控制后护理的89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效果。结果经过护理风险防范举措在消化内科中实施后,相关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风险管理后,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率为98.86%,明显高于风险管理前(86.52%),两组患者满意率对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规范与完善消化内科的护理制度规范,可以有效地降低并杜绝消化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

  • 标签: 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 消化内科
  • 简介:摘要伴随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医疗器械的材料以及种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种疾病的发病几率也在逐渐提高,与此同时,不同的化学因素以及物理因素严重危害着医护人员的具体工作。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的医疗情况,对于在手术室工作的职业危害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及感染率。方法对本院2015年在院的护理人员进行有关职业暴露的问卷调查,及近几年上报的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统计,分析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通过统计2010—2015年发生职业暴露32人,其中锐器伤27人,占84.38%,血液/体液暴露5人,占15.62%,暴露源病种以乙丙肝为主,其次为艾滋病、梅毒病人。其中1例感染丙肝病毒,经过暴露后系统干预,病毒转阴。结论通过加强新入职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性,采取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规程,制定安全防护制度,加强自身防护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根本所在。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分析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为加强急救组织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方法以急诊科护理人员为单位,使每位护理人员都经过严格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结果近2年,护理人员都能很好地应对本科室发生的突发事件,既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又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的急救水平,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论急诊护理人员要具备过硬的急救技术、急救知识和较好的协调管理能力,才能很好地完成急救护理工作适应目前医疗的需要。

  • 标签: 急诊护理人员 突发事件 应对 提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地区煤电煤化工企业接尘人员的相关职业暴露现状。方法对2004名粉尘作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职业健康体检,根据肺功能结果分为肺功能正常组和肺功能异常人群,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相关指标的分布情况。结果接尘工人以男性为主,肺功能正常人群的年龄和接尘工龄均低于肺功能异常人群,且肺功能异常人群的肺功能指标比肺功能正常人群的低,但未发现X线异常。结论通过早期发现肺功能异常人群,提供早期预防治疗措施,做好防护措施,是有效防控尘肺的发生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 标签: 粉尘 作业人员 肺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务人员鼻腔带菌及其耐药情况,为制订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棉拭子采样法,对某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ICU医务人员鼻腔黏膜进行采样,检测其携带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采集450份鼻腔标本,分离病原菌137株,检出率为30.44%。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岗位、工龄、文化程度的医务人员鼻腔带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不同季节鼻腔带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革兰阴性菌82株(占59.85%),以肺炎克雷伯菌(21.16%)、产气肠杆菌(18.98%)为主;革兰阳性菌55株(占40.1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8.98%)、表皮葡萄球菌(15.33%)为主。检出38株(27.74%)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69%(2/26),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占3.45%(1/29),耐亚胺培南产气肠杆菌占3.85%(1/26)。结论ICU医务人员鼻腔病原菌携带率较高,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务人员 鼻腔带菌 耐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护理质量除技术外,现在强调最多的是服务质量。而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护理工作前进和发展的基础。护理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人员素质的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才能造就高标准的护理后量,现代护理要求以人为本的服务,就同一个人的素质教育分不开。护理队伍的现状及社会的要求,促使我们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要激发她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她们保持积极、奋发向上的工作性情。

  • 标签: 护理素质 护理质量 管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分层培训模式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科室现有分层管理模式建立各级人员不同微信群,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有效沟通及相关培训。结果微信群的建立迎合了工作人员的日常习惯,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在传统分层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做到资源最大化,提高各级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减少工作压力,也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结论微信平台对于优化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分层培训模式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 标签: 微信平台 消毒供应中心 分层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