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方法:采用医学研究观察对比法,选定陕西西安某医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以来收治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按照护理路径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和预见性护理干预,临床观察和比对两组护理实施后,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总依从率为100%(50/5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38/50),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客观满意度、主观感知、满意度总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护理疗效显著,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对辅助治疗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值得在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大力推广实施。

  • 标签: 护理干预 慢性乙肝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前,医院接待的不同类型疾病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妇产科作为临床医院治疗中特殊的群体,主要收治的人群为孕妇以及新生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难点和复杂性;同时,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也在不断的增多,若未对此类危险因素加以重视,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疗效;同时还可能会威胁孕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引发医患纠纷事件,不利于医院医疗工作顺利开展,因此给予针对性管理措施是确保医院治疗安全性的关键。随着我国三胎政策的放开,妇产科的高龄产妇也在不断的增加,妇产科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本文就针对妇产科护理常见问题开展分析,从而做好相关预防工作,保证妇产科护理质量。

  • 标签: 妇产科 问题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探讨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自我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年我院感染科的9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自身防护措施。结果:护理人员在对其对自身危险因素防护及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通过实施自我防范措施,护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得到有效提升。结论:感染科存在较多高危职业暴露因素,应对护理人员应提高对各种职业有害因素的认识、处理及防范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以减少职业伤害,确保自身安全,维护个人健康。

  • 标签: 医院感染科 护理人员 自我防护 职业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肠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的预防护分析。方法:随机入选我院收治于2019年4月/2020年3月(开始/结束)80例大肠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防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PICC置管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ICC置管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大肠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护理中采用预防护理效果明显,有效降低患者PICC置管感染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大肠癌 化疗患者 PICC置管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防护意识形成的影响。方法:近期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集中式管理模式,在实施集中管理模式前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比分析在不同管理模式下工作人员安全防护知识考核成绩以及安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集中式管理后工作人员安全防护知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常规管理模式,安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模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中式管理能有效帮助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降低安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管理 防护 安全 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机动车检测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配套防护设施设置,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工程分析、职业卫生检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机动车检测线作业人员接触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浓度小于接触限值,接触噪声8h等效声级符合限值要求。结论 正常运行情况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低于限值,职业病防护设施及措施有效。

  • 标签: 职业病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家庭预防护理与保健对小儿哮喘产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到2021年5月在我院进行小儿哮喘治疗的患儿72例作为分析对象,将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家庭护理组,每组36例患儿。常规护理组给予患儿常规性的护理干预,家庭护理组给予家庭预防护理与保健干预。结果 家庭护理组患儿哮喘的平均发作次数为(1.2±0.1)次,常规护理组患儿哮喘的平均发作次数为(3.4±0.2)次,家庭护理组要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家庭护理组患儿的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平均为(86.4±6.4)%,常规护理组患儿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平均是(72.1±5.8)%,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小儿哮喘,采取家庭预防护理与保健护理,可以达到有效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增强患儿的通气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家庭预防护理 家庭保健 小儿哮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防护行为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间于我院供应室内工作的1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单纯接受了问卷调查纳为常规组,而其实施了防护措施培训再进行问卷调查的将其归纳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经对比,观察组在烫伤、利器刺伤、血液飞溅、高温环境、持证上岗等方面的职业危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防护行为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了提升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知识的掌握程度与防护意识,有必要在日常工作中开展相应的培训知识,不断增强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思与防护能力,使其可以顺利开展供应室工作。

  • 标签: 供应室护理 管理人员 职业危害 防护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我院医护人员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感染原因以及防护策略。方法 对我院在2020年1月~2020年6月期间的医护人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医护人员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总结有效的防护策略。结果 我院909名医护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率为0。结论 医护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其职业暴露与被感染风险急剧增加,积极采取科学的防护应对措施能够有效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护人员 急诊部 感染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应用于乳腺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区组随机化法从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进行放射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中选取50例,并以奇偶数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基础皮肤保护,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使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皮肤损伤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皮肤损伤整体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生活质量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射线防护喷剂能够有效保护乳腺肿瘤患者皮肤,减轻放射治疗对患者皮肤的损伤,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放射治疗 射线防护喷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铸造企业每天都无可避免的面对因电焊、打磨、熔炼以及碳刨岗位引起的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高温的危害。而对于这些危害的处理及防范,因诸多企业除尘设备利用率不高、设备老化陈旧、管理不到位等因素,以致企业在控制粉尘、噪音处理等方面不理想。对此,为避免上述职业危害因素对企业员工身体造成伤害,企业需高度重视、保证各类除尘排毒等防范设施的有效运行。

  • 标签: 铸造企业 职业病危害 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期恶性肿瘤病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感染发生的原因,提出对应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70例处于化疗期恶性肿瘤病人,均行IVAP。根据化疗期是否发生感染将病人分为发生组58例与未发生组112例,查阅文献并结合医院临床经验纳入导致IVA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经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70例化疗期恶性肿瘤病人发生IVAP感染58例,发生率为34.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指数(BMI)、合并糖尿病、IVAP置管时间、IVAP封管液选择、植入路径、化疗方案是影响化疗期恶性肿瘤病人IVAP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植入路径、IVAP封管液选择及IVAP置管时间均为影响化疗期恶性肿瘤病人IVAP感染发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化疗期恶性肿瘤病人IVAP感染风险与病人自身状况及置入操作均密切相关。应加强监测与防护,尤其对于高龄、合并糖尿病及长时间置管者,同时医护人员应加强置入路径与IVAP封管液选取培训。

  • 标签: IVAP 感染 恶性肿瘤 化疗期 影响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前在医疗工作过程中,传染科医护人员长期与病患直接近距离接触,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危感染人群。随着威胁医护人员健康的因素日益增多,尤其是在传染科临床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淡漠,非常令人担忧。因此,提高传染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合理使用防护用具,是预防其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务人员开展临床工作时遇到的针刺伤时间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针对性抽调我院2019年247名临床医务人员作为甲组,2020年326名临床医务人员作为乙组,对乙组326名医院人员分别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及医疗垃圾处置流程相关培训,最后对比甲乙组临床医务人员遭所遇的针刺伤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乙组针刺伤不良事件发生率较甲组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其下降9.6%,通过对比分析来看,发生针刺伤事件的主要为实习医护人员及护士;而发生原因主要有:整理医疗物品、套回针头套及未对准或戳破等。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应注重对实习医护人员及护士开展严格的职业防护培训,提升其安全防护观念,减少错误的诊疗操作,以免发生血缘性传播疾病不良事件。

  • 标签: 医务人员 针刺伤 调查分析 防护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老年人跌倒风险较高,跌倒发生后长期卧床不仅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导致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低下,还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因此近年来临床对老年人发生跌倒的高危因素予以高度重视,以便于及早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跌倒的发生。

  • 标签: 老年人 跌倒 因素 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