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文章对比不同输血方法对危重症患者的应用效果,重点探讨限制输血策略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入组研究的2021年1月到2024年1月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参照组患者采用开放输血治疗(50例),入研究组患者采用限制输血策略治疗(50例),统计两组患者输血量、输血费用、疾病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情况,以此对比输血效果。结果 输血量对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输血费用对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患者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数据无差异性(P>0.05)。结论 本次研究分别对危重症患者采用开放输血治疗及限制输血策略治疗,两组救治效果均较为理想,限制输血策略治疗期间输血量更少,输血费用更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限制性输血策略 开放性输血 危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术中限制输血与开放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拟行大、中型手术患者(预计出血量超过400ml)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9例,观察组采用限制输血,对照组采用开放输血,比较两组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输血总量及输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拆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输血可以更好地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风险,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广。

  • 标签: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有效组织灌注前提下的术后限制液体管理对老年人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2例老年人腹部手术后患者,经6h复苏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限制液体管理组(限制组)和常规液体管理组(对照组)。结果限制组患者液体总入量和液体净平衡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中心静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人腹部手术后患者,术后保证组织灌注前提下减少液体正平衡,可以缩短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 标签: 老年人腹部手术 电解质紊乱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限制会阴切开术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09月至2012年12月100例头位阴道分娩的产妇,其中50例实施会阴切开术作为对照组(A),另外50例行限制会阴切开术,作为实验组(B),对照这两组的接产效果。结果在产时出血,术后伤口疼痛水肿上对照组明显多于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在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普通产妇而言,并不建议常规行会阴切开术助产来缩短产程,这样会引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紧急状态下需尽早结束分娩及会阴条件差胎儿较大者应行会阴切开术助产。因此会阴切开术的应用应根据具体病症实施,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利于产妇身体恢复及心理健康。

  • 标签: 阴道分娩 会阴切开 产时出血 第二产程时间 新生儿窒息 术后伤口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观察术中开放输血及限制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大中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开放输血,观察组主要采用限制输血,对两组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4(16.43%)、输血量390U、并发症发生率24.43%、死亡率7.8%,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1(2.3%)、输血量300U、并发症发生率6.32%、死亡率1.2%,通过两组患者的比较,观察组的各项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对大中型手术患者采用限制输血,可以有效的节约血液资源,减少输血不良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术中 开放性输血 限制性输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术中限制输血与开放输血的疗效并进行分析。方法2008年1月-2015年6月本研究组收治的需要术中输血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术中开放输血,观察组实行术中限制输血,对比两组平均输血量、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和术后拆线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输血量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和术后拆线时间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限制输血较开放输血优势明显,能够节约血液资源、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对手术和术后恢复无影响。

  • 标签: 手术 开放性输血 限制性输血 不良反应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限制输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就诊的5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止血治疗,对照组接受积极输血策略,观察组接受限制输血,对比两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时间、退热时间、止血率、再出血风险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24小时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出血风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限制输血的早期止血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患者的再出血风险,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限制性输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加以比较,观察组采用限制液体复苏,对照组采用充分液体复苏。结果通过临床验证,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限制液体复苏可减少创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液体复苏在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则采取限制液体复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组复苏3 h后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3 h后,两组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较复苏前升高,但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液体复苏,可有效改善乳酸与pH值,减轻对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急诊多发伤合并休克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为探讨低危初产妇采用限制会阴切开术的临床实际效果。方法2014年12月-2015年6月,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临床收治的低危初产妇1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是否予以限制会阴切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76例,分别给予限制会阴切开术和不限制会阴切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切开情况和恢复情况。结果1观察组(21.05%)的会阴切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2.37%),观察组(32.89%)会阴完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84%),观察组会阴裂伤I度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性生活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性交痛发生率水平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低危初产妇实施限制会阴切开术可以有效保护产妇的会阴损伤,有效提升产妇产后恢复进程,是临床实践过程中理想选择方式。

  • 标签: 低危初产妇 限制性会阴切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液体复苏疗法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运用情况。方法对12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液体组)和(限制液体组)加以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常规组入院后病死率22.18%,限制组入院后病死率为8.98%,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P<0.01或0.05)。结论限制液体复苏可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 消化道出血 低血压 失血性休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限制探视模式对于提高重症监护室患者满意度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5月辛集市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 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 2017年 1月 -2017年 10月采取传统探视制度的 100例患者作为开放组, 2017年 10月 -2018年 5月实施限制探视制度后 100例患者作为限制组,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和谵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探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限制组和传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限制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限制组患者家属总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134, P<0.05)。结论 限制探视模式可使患者家属有一定时间对患者进行陪伴,增加了医护与家属的沟通,提高患者及家属依从和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 ]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家属探视模式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基于限制液体复苏与升压控制的综合护理实施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实施基于液体复苏的常规护理、基于限制液体复苏与升压控制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红细胞悬液输入量、补液量低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限制液体复苏与升压控制的综合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补液量与红细胞悬液输入量,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限制性液体复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开放限制输血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144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使用的输血策略不同分成开放组(70例)与限制组(74例),分别在术中使用开放输血策略和限制输血策略。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开放组比较,限制组患者术后3d、7d、15d的Harris评分均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输血策略比较,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限制输血策略可以更加显著的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降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开放性输血 限制性输血 老年 髋关节置换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限制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的液体复苏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限制液体复苏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指标以及炎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炎分子等方面的情况均好于参照组,两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限流复苏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治疗质量,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失血性休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限制补液疗法在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抢救中的有效应用。方法:选择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的患者4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限制补液疗法,对照组使用传统补液方法。结果:两组的SV,V,EFV1评分,出血量,输液量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

  • 标签: 限制性补液疗法 产后出血 失血性休克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限制液体复苏护理对上消化道出血并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8例上消化道出血并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限制液体复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苏后各项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出血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输血量、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并休克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护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采取非限制自由体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04月--2020年10月对本院接入的100例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进行分组干预,其中常规组50例采取常规体位,研究组50例采取非限制自由体位。结果:研究组产程时间短于常规组(p

  • 标签: 孕足月胎膜早破 非限制自由体位 分娩方式 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中采取高渗盐水输注联合限制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方法:加入到此次研究中的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限制液体复苏),实验组(31例,高渗盐水输注联合限制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平均输液量以及输注红细胞量对比分析,可见实验组较低(P<0.05)。结论:在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中采取高渗盐水输注联合限制液体复苏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此种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渗盐水输注 限制性液体复苏 急性创伤失血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