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etalfibronectin,fFN)、宫颈长度及细菌性阴道病(BY)的检测结果对先兆早产孕妇发生早产的预测价值,及三者联合应用时对早产的预测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因先兆早产入院保胎符合条件者91例,回顾性统计其妊娠结局、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宫颈长度及细菌性阴道病的检测结果。结果各检测指标对分娩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各不相同。结论当以单独因素预测早产发生的风险时,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的结果较宫颈长度及细菌性阴道病检测结果的预测意义大。三者联合预测早产发生风险可提高单独以胎儿纤维连接蛋白阳性预测的阳性预测值。

  • 标签: 早产 预测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 宫颈长度 细菌性阴道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压疮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资料,按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分期预防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及压疮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41%,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9.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需要对压疮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预测,并给予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压疮 危险因素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前后心肌缺血预测因素。方法选取150名非心脏手术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方法来对患者进行监测,手术之前要监测12小时,手术之后要监测8小时。之后对将有可能诱发心肌缺血的因素记录下来,比如性别、病史、体重等。通过单因素分析方法来对心肌缺血发生的潜在因素进行分析,将这些因素选择利用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手术之前,心肌缺血发生率是4.7%,手术之后心肌缺血发生率是22.7%。心肌缺血发生率与发生次数在手术之后的12-24小时之后出现了最大值,心肌缺血时间与曲线下面积在手术之后的12小时之内出现了最大值。没有发现手术之前的心肌缺血预测因素,手术之后的心肌缺血预测因素发现8个。结论手术之后发生心肌缺血概率要明显的高于手术之前,同时多出现在手术之后的第1天,医生可以按照心电图、患者病史来对手术之后的心肌缺血进行准确的预测

  • 标签: 非心脏手术 心肌缺血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身锻炼心理预测因素与运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使用调查问卷法,对600名运动居民进行调查,分析上述命题。结果回收问卷共计572份,回收率为95.3%。有效问卷464份,有效率为77.3%。运动者对于健身运动风险和运动损伤发生之间呈负相关性。运动者运动能力判断分数和最近一年中运动损伤次数之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重视健身锻炼心理因素,合理评估自身运动能力、发生运动风险以及及时控制风险,可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率。

  • 标签: 健身锻炼 心理预测因素 运动损伤 相关性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分析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预测和影响因素预测因素包括孕妇相关因素、胎儿相关因素和分娩相关因素。孕妇年龄、妊娠期疾病史和并发症等因素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有关。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多胎妊娠和先兆早产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分娩方式、使用的工具、产程和窒息事件等分娩相关因素也可能对早产儿颅内出血产生影响。影响因素包括颅内出血的部位、合并症和治疗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提前预测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风险,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早产儿 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预测 探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盆底三维超声联合临床因素,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进行预测,并提供临床分析。方法:选取今年6月至12月期间约200人次的女性患者,其中6月份开展的人次为100人,而6月到12月期间的人次为100人,对照组为没有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观察组为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通过盆底三维超声技术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照试验和数据分析,发现观察组女性的盆底三维超声结果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盆底三维超声 压力性尿失禁 临床分析 临床因素预测
  • 简介:目的预测某汽油吸附脱硫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并分析其关键控制点。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划分生产单元,采用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进行分析。结果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汽油(内含苯及芳烃)、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烷、乙炔、吸附剂粉尘及吸附剂含有的镍、钴、噪声、高温、工频电磁场、电离辐射等,类比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但炼油部有25.59%的噪声操作工人听力异常。结论该项目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化学毒物、噪声和电离辐射危害,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 标签: 汽油 吸附脱硫 职业病危害 关键控制点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实验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患在出现早发房颤和晚发房颤时的临床特征,并对其房颤预测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于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135名病患,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病患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研究,并根据病患是否出现房颤分为以下三组:第一组是对照组,病患并未出现房颤症状;第二组是实验1组,病患出现早发房颤(实施治疗24h内);第三组是实验2组,病患出现了晚发房颤(实施治疗24h后)。结合病历相关临床治疗数据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发和晚发房颤的临床特征和预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患出现早发房颤的人数为11人,即发生率为8.15%,而出现晚发房颤的人数为27人,即发生率为20.00%,两组数据之间有差异(P<0.05);对未发生房颤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患、早发房颤和晚发房颤病患的临床发病特征进行对比可知,三种病患之间的临床特征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早发房颤病患的预测因素主要有右冠状动脉病变、糖尿病以及左回旋支病变;而晚发房颤病患的预测因素则主要是与左心室功能有严重障碍、二尖瓣反流、左心房增大等。结论 通过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患发生早发房颤、晚发房颤的临床特征和预测因素,对发病后是否会出现房颤情况提供了一定的判定依据、相关预测因素的考察支持,有助于临床上可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患进行更好的治疗与预后管理。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早发房颤 晚发房颤 临床特征 预测因素
  • 简介:几乎每个人睡眠时都做梦。有些梦与疾病有关。老年人做恶梦。梦见有人追逐。自己身体歪斜扭曲,肢体沉重,情绪激动,醒后心有余悸、大汗、心跳加快。这些都可能与心脑供血不足有关。常是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的先兆。

  • 标签: 疾病 睡眠 癫痫 梦境 身体健康
  • 简介:摘要目前早产及早产儿死亡有一定的发病率,而对于早产的预测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本文就各种早产预测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早产 早产儿 预测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医学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怀孕就像一个"生命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能会发现女性多种潜在疾病的发生风险,对女性未来的健康具有预测作用。研究人员认为,怀孕期间在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女性的身体发生巨

  • 标签: 女人健康 预测女人
  • 简介:现今世界上有18%的婴儿属于早产(EP37周之前出生),平均一百万的早产婴儿无法存活。早产婴儿也需面对各种各样的发育问题,例如视觉或听觉障碍,心脏或肺脏的缺陷以及认知障碍等等。此前并没有预测女性是否正常分娩或早产的手段,最近来自MIT的研究者们则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即通过分析子宫黏液成分预测胎儿早产的风险。他们发现,37周以前分娩的女性的子宫黏液成分与正常分娩的女性有明显的区别。这项研究是由Ribbeck与来自Tuft大学的MichaelHouse合作完成的,结果发表在《ScientificRepods》杂志上。

  • 标签: 早产婴儿 预测 MICHAEL 正常分娩 听觉障碍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夜间血压控制的情况与左心室肥厚以及脑梗塞的发生有相关性。方法在高血压患者中,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动态血压监测以及头颅CT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夜间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其左心室肥厚以及脑梗塞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夜间血压的控制情况有助于预测左心室肥厚以及脑梗塞的发生。

  • 标签: 夜间血压 左心室肥厚 脑梗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简便的门诊人次预测方法,为医院管理服务。方法使用Eviews软件,采用时间序列分解方法与趋势外推法预测门诊人次。结果Eviews软件小巧实用,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得到结果误差较小,趋势外推法误差较大。结论Eviews软件操作简单,界面简洁,值得推广。

  • 标签: Eviews软件 预测门诊人次 时间序列分解
  • 简介: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作为与病人直接打交道的护理工作,如何才能适应我国飞速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怎样才能满足患者“全方位优质护理”的要求,找到与病人相互理解,与病人家属双向护理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在医生、护士、病人之间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促进护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发展,是摆在护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联系十多年护理工作的实践,谈谈如何在搞好常规性护理的同时,开展护理预测,进行超前护理的问题。

  • 标签: 超前护理 预测 护理工作 医疗卫生事业 良好医患关系 医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