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两种不同的冲方法,尽可能减少复用透析器消毒液含量,达到更好的冲效果,降低因复用产生的并发症。方法选择本院长期透析患者共214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先排空透析器内的消毒液,NS(生理盐水)500ml灌注透析器后连接旁路,开放与闭路循环相结合冲;观察组则用NS200ml灌注透析器后连接旁路,开放与闭路循环相结合冲。结果对照组残余量高于观察组残余量。结论采用不排尽消毒液,先连接旁路方法的观察组消毒液残余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 标签: 复用透析器 预冲方法 预冲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直接对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的场所。而检分诊是门诊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如何加强检分诊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就诊患儿按病种准确快捷得到就诊治疗和及时抢救,传染病人得到有效隔离管理,做到规范制度和规范服务并重,规范检分诊流程,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分诊率,既满足患儿及家长的需求,又调动检分诊护士的积极性。

  • 标签: 儿科 预检 分诊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检分诊质量直接影响绿色通道的救治质量①检分诊是根据急诊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和合理利用急诊资源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治疗过程。②目前,急诊医疗服务需求已超过急诊室有限的空间与资源,如何从这一庞大的就诊人群中准确分流出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重病患者进入绿色通道,是绿色通道检分诊的重要目标,因此,扎实地做好急诊分诊工作对医院、对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目的是将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病员就医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 标签: 医院感染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检导诊在眼科门诊的应用。方法 我院眼科门诊于2021年1月-12月间应用检导诊模式;纳入41例就诊者,评价检导诊模式应用效果。结果 41例就诊者抽血等待时间(14.15士2.55)min、视力检查等候时间(8.25土1.71)min、治疗等候时间(15.65士7.55)min。41例就诊者中非常满意31例、一般8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39例(95.12%)。结论 眼科门诊应用检导诊干预可缩短就诊者等候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眼科门诊 预检 导诊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盘龙参的各类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实验,研究盘龙参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对盘龙参的水提取液、95%乙醇提取液及石油醚提取液进行化学成分鉴别,初步研究盘龙参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检查项目中三萜类、挥发油、强心苷、油脂类成分、植物甾醇、生物碱、有机酸、多肽、黄酮类、氨基酸、糖类、鞣质、酚类等成分。结论盘龙参中可能含有三萜类、挥发油、强心苷、油脂类成分、植物甾醇、生物碱、有机酸、多肽、黄酮类、氨基酸、糖类、鞣质、酚类等成分。

  • 标签: 系统预实验法 盘龙参 化学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检分诊系统优化就医流程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6-7月每月1日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为观察组,共636人次;2017年6-7月每月1日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共605人次;比较两组的分诊耗时、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红区患者抢救成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分诊耗时、患者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诊检分诊系统能迅速准确地甄别急危重症患者,提高分级分区分科准确率和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分诊耗时和患者候诊时间。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 信息系统 就医流程 分诊准确率
  • 简介:摘要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其不但代表医院的医疗水平而且表现医院的服务水准。急诊科中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分诊,只有及时有效的诊与分诊才可以提高诊疗速度与护理质量,更直接影响患者的救治效果。加强前台分诊中心的管理,可缩短候诊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急诊护患矛盾,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急诊科 预诊 分诊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经过专家们多年的论证,将肿瘤定位为“可控慢性疾病”。我在上世纪曾经担任WHO癌症部的咨询委员十年,并参加过讨论:到底我们把癌症分到哪一类疾病里面去?那时候我们专家都说:最好把癌症单分成一类病。可是经过20多年的讨论,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公布癌症是一类慢性疾病。

  • 标签: 肿瘤定位 世界卫生组织 治疗 慢性疾病 癌症 WHO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瑞芬太尼在临床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的60例患者在手术前根据患者的体质量给予适量的芬太尼、咪达唑仑、维库溴铵以及丙泊酚静吸的复合麻醉;观察组在手术前应用瑞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之后再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进行维持麻醉。将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HR、血氧饱和度、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麻醉前HR、DBP、SBP和手术过程中的血氧饱和度统计学比较后,P>0.05,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气腹前、气腹后、气腹结束、手术结束时HR、DBP、SBP以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率进行统计学比较后,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短,不良反应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手术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