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患者留置针穿刺的技巧及输液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050例老年患者行5号短导管留置。结果998例留置时间达到规定要求,72-96小时,有2例发生Ⅰ度静脉炎,热敷后恢复正常。结论良好的穿刺技巧,妥善的固定,密切的观察,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扫描仪(PET/CT)性能检测过程中18F的放射性活度及活度浓度准确使用量。方法按照NEMANU2-2001标准,采用其相关模体,结合飞利浦Gemini系列,GEDiscovery系列和西门子Biograph系列PET/CT性能检测项目所使用18F的放射性活度或放射性活度浓度进行分析。结果①空间分辨率:飞利浦1.48~2.22GBq/ml;GE〉185MBq/ml;西门子1.11GBq/ml);②散射因子、计数丢失和随机符合测量及精确性(计数丢失和随机符合校正):飞利浦481~555MBq;GE900MBq;西门子1.07GBq;③灵敏度:飞利浦7.4MBq;GE10MBq;西门子4.6MBq。结论各厂商提供的放射性活度及活度浓度可用于NEMA标准检测。

  • 标签: PET/CT 性能检测 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活度浓度 质量控制
  • 简介:让部队卫生防疫人员了解和使用好SS150F型烟雾机。从卫生装备原理人手,结合操作规程和自身的维修经验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取得了一些操作和维护经验,便于部队卫生防疫人员更好地使用卫生装备。对于进口的部队卫生装备,进行操作和原理分析,确保卫生装备的正确使用,延长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卫生装备的使用价值。

  • 标签: 烟雾机 卫生装备 分析 使用价值
  • 简介:1983、1994年的6-7月,连续两次在舒城县庐镇乡进行DDT室内滞留喷洒,第一次喷洒后,嗜人按蚊组成比和叮人率分别下降98.4%和99.5%,恶性疟发病率下降92.1%,第二次喷洒后直至1996年10月底,嗜人按蚊和恶性疟均消失;1985年6月,在该县洪庙乡(对照区)进行室内一次喷洒,亦取得了与两次喷洒相同的防治效果

  • 标签: 嗜人按蚊 恶性疟 p.f. DDT 灭蚊 疟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 探讨内蒙一起菌痢爆发的特异传染源。方法 对43株F2a志贺菌进行质粒图谱和质粒DNA酶切图谱分析。结果 ①质粒图谱和质粒DNA酶切图谱特征相同的菌株为引起本次菌痢爆发的优势克隆;②本次爆发偶合有部分散发病例;③经污染的食物传播是本次爆发的主要传播途径。结论 质粒分析能较为特异、敏感地揭示不同来源志贺菌间的遗传联系和差别,从而准确说明爆发或流行事件的真相

  • 标签: 志贺菌 质粒图谱 限制性内切酶图谱
  • 简介:探讨18F-FDGPET/CT在宫颈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提高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的认识.方法对2017年4月~2018年3月我院18F-FDGPET-CT检查发现宫颈病变并病理结果进一步确认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初诊患者,12例宫颈癌,2例为良性病变,PET/CT诊断为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3.33%,100%,在22例治疗后患者中,PET/CT诊断肿瘤复发或残余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1.7%,100.0%.结论:18F-FDGPET/CT显像在宫颈癌的诊断及其复发、转移灶探测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远处转移灶和小淋巴结转移灶的检测,可使临床分期更准确.

  • 标签: 18F-FDGPET/CT 宫颈癌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中T/N比值在判断为肺部疾病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进行18F-FDG代谢显像并病理活检证实为肺部疾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靶组织和非靶组织比值(T/N)≥2.2为恶性,而T/N<2.2为良性作为判定标准,65例病例中T/N≥2.2为53例,T/N<2.2为12例。结果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诊断肺部恶性病变的灵敏度96.08%(49/51),特异度71.43%(10/14),准确性90.77%(59/65)。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在肺部病灶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18F-FDG 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 靶组织和非靶组织比值(T/N) 肺部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过程中,神经传导速度及F波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本医院接受诊疗的糖尿病患者中抽选20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患者100例,列为A组,有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患者100例,列为B组,同时选取正确的健康对照组100例。结果A组患者所有检测神经的MCV、SCV平均传导速度值与B组无明显差异,但均较对照组减慢,计算出之后,得到P<0.05,B组患者的胫后神经以及腓浅神经的MCV、SCV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慢,计算出之后,得到P<0.05,所以,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组及B组患者正中神经及胫神经F波的异常率无明显差异,但两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结论神经传导速度以及F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来说是一项敏感指标,可以用以显示某些亚临床病例。

  • 标签: 神经传导速度 F波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评估无症状体检人群中18F-FDGPET/CT筛查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应用18F-FDGPET/CT筛查恶性肿瘤的无症状体检人群4899例,平均年龄(51.8±9.5)岁,男性3390例(69.2%),女性1509例(30.8%)。结果PET/CT检查发现可疑高代谢或占位病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72例,包括肺癌、甲状腺癌以及结肠癌等13种肿瘤,筛查阳性率为1.5%。PET/CT筛查假阴性8例,假阳性65例,筛查的敏感度为90.0%,特异性为99.8%,阳性预测值52.6%,阴性预测值98.4%。结论体检人群中PET/CT筛查可发现全身多部位的早期恶性肿瘤。为减少假阴性和假阳性,PET/CT筛查恶性肿瘤应与甲状腺、肝脏超声及胃肠镜检查相结合。低阳性预测值及射线暴露诱发肿瘤的风险是在无症状体检人群中应用PET/CT筛查恶性肿瘤时应重视的问题,应注意选择适应症,防止滥用检查和过度医疗。

  • 标签: 肿瘤筛查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健康体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评价18F-FDG(18氟-脱氧葡萄糖)肿瘤代谢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探讨两种显像结果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方法对31例恶性肿瘤有骨转移的病人在1周内同期行18F-FDG显像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两种显像在判断恶性肿瘤骨转移方面的效果基本相同,都是比较理想的检查方法。但18F-FDG显像对骨转移瘤诊断的准确率要高于骨显像。

  • 标签: 18F-FDG(18氟-脱氧葡萄糖)肿瘤代谢显像 99mTc-MDP全身骨显像 骨转移瘤 符合线路 恶性肿瘤骨转移 特异性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ATI相关的受体蛋白(APJ)拮抗剂Apelin13(F13A)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Apelin13(F13A)(75μg/kg)处理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Apelin13(F13A)通过皮下注射给药。检测肝功能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肝脏中TGF-β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pelin13(F13A)处理显著降低了大鼠血清ALT、AST和TGF-β1的水平,增加了血清ALB水平,降低了大鼠肝脏组织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APJ拮抗剂Apelin13(F13A)保护了肝纤维化大鼠的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与Apelin13(F13A)降低TGF-β1的表达有关。

  • 标签: Apelin 肝纤维化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半边旗中二萜类化合物5F(1la-羟基-15-氧-16-烯-ent贝壳杉烷-19酸)诱导人胰腺癌细胞株PC-3凋亡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的胰腺癌细胞株PC-3中加入8.875umol/L,37.5umol/L,142umol/L浓度的5F孵育24h,RT-PCR分析各组细胞中mRNA-PUMA表达,MTT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利用Lipofectamine?2000将人类siRNA-PUMA转染导入胰腺癌细胞PC-3中抑制PUMA的表达后,观察转染96h后的细胞株PC-3在上述浓度的5F的作用下各组细胞中mRNA-PUMA的表达、细胞凋亡以及细胞生长的变化。结果在5F作用下,细胞mRNA-PUMA表达提高,细胞存活率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而明显提高,且呈量效关系;转染siRNA-PUMA后的细胞在5F作用下,细胞中mRNA-PUMA未见明显表达,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改变。结论5F可能通过上调PUMA基因表达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

  • 标签: 胰腺癌 半边旗 二萜类 PUMA基因 转染 凋亡
  • 简介:目的建立PCR-RFLP方法对三带喙库蚊钠通道基因L1014F(TTA-TTT)突变进行快速检测与分型。方法根据三带喙库蚊钠通道基因DNA序列,合成PCR引物,在上游引物3’端第二个碱基引入突变位点'C',构建酶切位点,扩增后对PCR产物酶切,在电泳结果读取分型结果并统计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结果建立的PCR-RFLP方法能够对三带喙库蚊钠通道基因L1014F突变进行快速检测与分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达到98%以上。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CR-RFLP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实现了对三带喙库蚊钠通道L1014F(TTA-TTT)突变的快速分型,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三带喙库蚊 钠通道基因 L1014F突变 PCR-RFLP法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18F-FDGPET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半定量指标-肿瘤和(或)正常组织比值(T/N)与病理类型和病灶大小的关系。方法:对6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行胸部18F-FDGPET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肺癌病灶经2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目测确认后,沿病灶周边勾画感兴趣区,通过与对侧正常肺组织比较计算T/N值;病灶大小=(长轴+短轴+纵轴)÷3。结果:鳞癌组、腺癌组、小细胞癌肺组、细支气管肺泡癌组和类癌组的T/N值分别为9.77±6.73、8.19±3.89、11.28±1.63、2.43±0.04和6.07±0.10。鳞癌、腺癌及小细胞肺癌的T/N比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种病理类型组间病灶大小差异无显著性,病灶T/N值与病灶大小相关(r=0.366,P=0.003)。将病灶按照大小分为≤3.0cm组、3.0∽4.5cm组、4.5∽6.0cm组和≥6.0cm组,各组的T/N值分别为6.35±2.73、10.07±5.00、10.92±7.13和15.12±11.5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4.989,P=0.004)。3.0∽4.5cm组与4.5∽6.0cm组的T/N值无显著性差异,4.5∽6.0cm组与≥6.0cm组的T/N值无显著性差异,其他各组间T/N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例T/N值〈2.5的患者中,2例为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为腺癌,腺癌病灶〈3.0cm。结论:鳞癌、腺癌及小细胞肺癌的T/N比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病灶小者T/N值低。

  • 标签: 肺肿瘤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射线计算机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