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防范住院患者跌倒安全对策。方法回顾性我院2012-2015年间125例病人发生跌倒不良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生跌倒例数、年龄结构、伤害严重度等级、跌倒地点。结果住院患者跌倒以年龄大于65岁患者为主体。跌倒地点频率最高依次是卫生间、病室、走廊。跌倒事件逐年上升,伤害严重度等级中1级伤害程度及所占比例逐年增多,2伤害程度有下降趋势,3级伤害程度所占比例逐年降低。结论应用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制定对策,协同跨部门合作,才能有效地、致力地降低跌倒/坠床的伤害程度,预防跌倒/坠床的发生,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

  • 标签: 跌倒事件 分析 对策 管理
  • 简介:目的调查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认知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医院制定不良事件报告非惩罚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500名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为59.6%,不同科室、学历、职称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基本知识认知存在差异;医院员工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影响因素前3位的阻碍影响因素是担心上报后会受处罚或责备、担心因为不良事件而使个人名誉受影响、不清楚不良事件的概念;前3位的积极影响因素是以奖励为主、处罚为辅,报告程序简洁化,报告的信息反馈。结论制定非惩罚性制度,提高医务人员认知程度,简化报告系统流程,信息及时反馈可以促进医务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

  • 标签: 医疗不良事件 认知现状 影响因素 上报率 非惩罚性制度 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师参与患者药学指导中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20例服用中药进行治疗的患者以参照组和研究组区分,每组60例,对比两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用药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用药依从性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由中药师开展对患者的药学指导,对于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积极影响,患者在专业、精准的药学服务下其用药依从性也得到明显提升,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大有裨益。

  • 标签: 中药师 药学指导 不良事件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认知障碍患者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初步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接收的120例AD患者,均居家接受治疗,于居家3个月时采用微型营养评定短表(MNA-SF)评估营养状况,分为营养不良组、营养状况良好组;于居家第1天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估认知功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照护者自我效能;询问家属并记录一般资料,分析AD患者居家期间发生营养不良影响因素。结果 居家期间发生营养不良62例,未发生营养不良58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后,纳入符合条件的变量,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卧床、合并抑郁是AD患者居家期间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MMSE评分、照护者GSES评分高是AD患者居家期间发生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应密切关注长期卧床、合并抑郁、认知障碍程度低及照护者自我效能低的老年AD患者居家期间营养状况。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营养不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中药调剂管理方案对中药房不良事件与差错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自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强化中药调剂管理实施前与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强化中药调剂管理实施后各选取80例中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将强化中药调剂管理实施前行常规中药调剂管理的中药处方纳为对照组,强化中药调剂管理实施后的中药处方纳为观察组,对两组的中药房不良事件、用药不合理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药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用药不合理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药房实行强化中药调剂管理,对降低各类不良事件与差错事件的发生风险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与用药质量。

  • 标签: 强化中药调剂管理 中药房 不良事件 差错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分析评估及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和措施,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者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的重视、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督导。方法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用药的合理性、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行政管理干预的方法。结果干预后,不和理用药例数下降,护理操作冲管率达100%,药师干预率100%,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师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督导率为100%,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十四家医疗机构开展培训2次。结论在采取干预措施后,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拓宽药师为患者和医师及护士的服务内容、提高医疗机构管理质量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对信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建立信息不良事件登记报告系统,对某三级医院212例信息不良事件进行归类统计,使用失效模式影响分析思路进行风险评估和排序,明确应对重点。结果:通过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可了解医院各类信息不良事件的危险程度,确定医院需要优先应对的信息不良事件,提出应急处置和改进措施。结论: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是降低信息安全风险和制订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能有效提高医院信息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培训管理对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影响。方法:选取2021.12-2022.12期间参与手术的44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2020.11-2021.11期间参与手术的44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护理人员常规护理培训模式,观察组开展分层培训管理,两组的手术病例数量均为140例,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分层培训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 手术室
  • 简介:摘要护理不良事件带来的诸多社会危害已引起国内外各级医疗机构的广泛重视,其中护理安全发展成为医疗机构中护理管理最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优质性护理服务开展的基石。本文总结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原因,并制订相应防范对策,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规范操作流程,有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传统医疗安全观念经常将护理过程发生的不良事件归咎于医护人员本身,认为是医护人员的个人操作行为和防范意识不当导致事件发生,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应该把事件发生的责任归咎于系统失误因素。本文对我院95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通过深入了解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从而探讨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 标签: 临床护理 不良事件 对策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19-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采取奥氮平与美金刚联合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影响。方法:抽选 40例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患者为本实验研究对象,研究时段为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7月,随机分组时以系统法为标准,各 2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奥氮平与美金刚联合治疗与盐酸美金刚单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BEHAVE-AD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治疗第 4周、治疗第 12周 BEHAVE-AD评分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 MOCA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治疗第 4周、治疗第 12周 MOCA评分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采取奥氮平与美金刚联合治疗,能够提升患者认知能力,改善患者老年痴呆症状,保证治疗安全性,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实践。

  • 标签: 老年痴呆 美金刚 奥氮平 精神行为症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优质护理对婴儿湿疹生活质量和不良事件影响。方法 选取 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50例婴儿湿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1)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感染率和体重未达标率分别为4.0%、8.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婴儿湿疹 生活质量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实习生的心理状态的影响对策,以便加强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7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实习生的心理状态,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实习期间护理不良事件会导致护理实习生产生害怕、不安、无助、压力大、逃避等不良心理问题,导致心理负担过重。结论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护理管理者应该着重掌握实习生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相关情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完善相关院感知识的培训。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实习生 心理状态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消化内科患者消化功能及不良事件影响。方法:将本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的接收的消化内科的病患160例,按随机抽取的方法将这160名患者分为两组,两组的患者人数均为80人。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肠胃消化功能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胃动力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4h胃排空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治疗消化内科的病患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还可以避免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影响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消化功能 不良事件
  • 简介:近年来血糖试纸作为一种快速即时监测血糖的工具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呈显著上升趋势。文章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近年来收到的220例血糖试纸的可疑不良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糖试纸生产企业应加强产品稳定性研究工作和不良事件监测工作,血糖试纸经营和使用单位应加强对血糖试纸使用人员的培训与指导。

  • 标签: 血糖试纸 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