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央淋巴清扫术在临床颈侧淋巴阴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临床颈侧淋巴阴性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患侧甲状腺、峡部切除及对侧甲状腺腺叶次全切术+中央淋巴清扫术,术后长期随访.结果24例出现中央淋巴转移,48例未出现中央淋巴转移,随访1.5~4.5(3.4±1.1)年,4例患者出现喉返神经麻痹,均在4个月内恢复正常.4例患者术后第3年发现颈部淋巴转移,余患者均未见转移.结论临床颈侧淋巴阴性PTMC患者易出现中央淋巴转移,行中央淋巴清扫术对临床颈侧淋巴阴性PTMC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颈淋巴结清扫术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Ⅵ淋巴转移状态预测颈部淋巴阴性(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接受同侧预防性颈部淋巴清扫(Ⅱ~Ⅴ或Ⅱ~Ⅳ)的73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Ⅵ淋巴转移与侧颈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结果73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侧颈淋巴转移率为16.4%(12n3),Ⅵ淋巴转移率为42.5%(31/73),多因素分析显示Ⅵ淋巴转移是影响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7.3,P=0.020).结论Ⅵ淋巴转移状态用于预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转移是可行的.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浅表淋巴病变的检测能够提示很多临床疾病,例如,淋巴瘤、甲状腺肿瘤、乳腺癌、全身性感染等疾病,均可通过浅表性淋巴进行判断。检测浅表性淋巴病变的方法有很多,可通过触诊、淋巴管造影、X线、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等多种方法,但是每种检测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随着临床医学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运用到浅表性淋巴诊断之中,其中超声检测就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的关注,成为诊断浅表性淋巴病变的主要方法。

  • 标签: 浅表性淋巴结 病变 超声检查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小儿肠系膜淋巴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导致肠系膜淋巴肿大。其症状主要包括腹痛、发热和呕吐。此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本研究旨在分析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小儿 肠系膜 淋巴结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4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的诊治。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40例肠系膜淋巴炎患者的诊治数据。结果40例肠系膜淋巴炎患者经过我院医治和护理,有24例完全康复,占60%。有10例有效,占25%。有4例显效,占10%。有2例无效,占5%。无效的2例病人在一星期的治疗后状况明显好转。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炎无典型的、明显的临床表现,使用腹部彩超检查可以准确的鉴别小儿肠系膜淋巴炎,同时需进行其它急腹症检查排除后,采用抗菌感染及维生素调节对症等的医治手段医治患者,

  • 标签: 小儿 肠系膜淋巴结炎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淋巴痣(Nodal Nevus,NN)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例淋巴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55岁,因发现右乳溢血一周余入院,肿块切除病理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行右侧乳腺改良根治及腋窝淋巴清扫术,在腋窝淋巴内发现NN1枚。镜下痣细胞团分布于淋巴被膜处,直径约0.2cm,其内可见散在的棕色色素颗粒,细胞呈上皮样,胞质淡染,核卵圆形或圆形,核仁不明显,细胞无异型,大小较一致。免疫组化标记痣细胞HMB45弱阳,S-100蛋白 和 MelanA 均强阳,Ki-67 增殖指数约3% 。 结论 NN很少见,多为意外发现,根据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可以确诊,主要与淋巴转移性乳腺癌或恶性黑色素瘤相鉴别,以免误诊。

  • 标签: 淋巴结痣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腹部良、恶性淋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患者腹腔淋巴MRI资料,比较良、恶性淋巴相对信号强度(RS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40例共计139枚淋巴,良性81枚,恶性58枚。139枚淋巴全部为DWI高信号,128枚呈ADC低信号,11枚呈等高信号;良、恶性淋巴平均ADC值分别(1.359±0.212)×10-3mm2/s和(0.960±0.261)×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I分别为(3.144±1.587)和(5.603±1.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成像可作为腹部淋巴检查及良恶、性淋巴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腹部 淋巴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核患者外科治疗围手术期中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100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淋巴核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案,即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的创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淋巴结核 外科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艾灸在肠系膜淋巴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针对本次研究工作,其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肠系膜淋巴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儿进行临床随机编码,然后选择1到30号患儿作为对照组,其在临床治疗采用的是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剩下的31号到60号患儿为观察组,其在临床治疗中采用的是艾灸方法进行治疗,在两组患儿临床治疗完成之后,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对于肠系膜淋巴炎患儿,其在临床治疗用艾灸方法进行治疗,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且观察组患儿采用艾灸方法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儿临床复发几率。结论对于艾灸肠系膜淋巴炎患儿,其在临床治疗中采用艾灸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临床治愈率,且该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还能够降低患儿的复发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艾灸 肠系膜淋巴结炎 西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出我院2020.09——2021.10期间就诊颈部淋巴结核患者共计50名,以回顾统计法统计资料,对患者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已确诊颈部淋巴结核患者共计24名、非淋巴结核患者共计26名,经病理检查后确诊颈部淋巴结核患者共计25名,非淋巴结核患者共计25名,检查准确率96.00%。两种类型病患诊断参数对比显示有差异性,p<0.05。结论:颈部淋巴结核患者病情诊断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一定准确性,可区分非淋巴结核、淋巴结核病症差异,诊断清晰准确,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颈部淋巴结结核 临床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颈部淋巴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某院2021年-2022年期间接受淋巴肿大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病症差异分为两组,颈部结核性淋巴节患者为实验组,颈部非结核性淋巴节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50例。对两组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差异分析,并观察结核性淋巴发生位置。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准确性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淋巴结核诊断中的准确性更高,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精准依据,是促进患者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超声诊断 颈部淋巴结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新技术在颈部淋巴结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70例颈部淋巴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把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淋巴结核诊断中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图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发现54例阳性病例患者,认定是颈部淋巴结核。通过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发现病程较短的患者表现为颈部淋巴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减低、包膜完整;病程较长的患者表现为结核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淋巴出现融合,且处于团状状态;,观察单个颈部淋巴发现边界显示不清晰,多个淋巴之间有一串珠样排列。患者病程发展不同,超声图像特征也是不同的。在本文研究中,70例患者接受病理活检后有53例确诊为颈部淋巴结核,其他疾病17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有54例阳性病例,其中有52例是真阳性,有2例是假阳性,有16例阴性病例,其中有15例是真阴性,有1例是假阴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71%、灵敏度为98.77%、特异度为88.24%,和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颈部淋巴结核具有较高价值,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较为接近,且可以对各个病程阶段患者颈部淋巴的形态特征变化进行准确反映,可以提供给颈部淋巴结核诊断、病程分期可靠依据,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超声新技术 颈部淋巴结结核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