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对透析患者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透析患者 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分成运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的参照组,以及运用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的研究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观察治疗以后的碱性磷酸酶、血清肌酐、尿素氮、血清钙、血清 β2微球蛋白水平以及不良透析事件发生率,结果显示研究组均显著的优势于参照组, 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对透析患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且可以减少不安全事件。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透析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毒症患者治疗中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抽取本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就诊的尿毒症患者共计 88例,通过抽签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在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仅对甲组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对乙组患者实施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统计和记录两组患者相关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甲状旁腺素、中分子物质、肌酐及血尿素氮的水平较低,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为突出,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相比单一实施血液透析,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在尿毒症患者治疗过程中有着更好的效果,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相关生理指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环状混合庤,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其术后恢复的作用和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2年内收治的环状混合庤患者3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是否采用护理干预作为指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观察患者的昏阙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阶段进行了相关对比研究之后,研究组的昏阙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预防环状混合庤术后昏厥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和意义,能够有效地减少术后昏阙的情况发生,具有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对相关病例进行研究,确定小脑混合性卒中后共济失调患者的前期评定与康复治疗方法,同时分析康复治疗工作的实施效果。方法:针对一例存在小脑混合性卒中后共济失调的患者,进行专科查体与评定分析,掌握影像学检查信息,完成评定后,为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同时进行言语训练。记录患者的训练成果。结果:接受长达 1个月时间的全面康复训练之后,患者的情况相比刚刚入院时有了明显的好转,其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了解到,在面对这种情况比较复杂的患者时,必须要对其进行精准有效的评定,同时根据患者的评定情况,来设置康复治疗方案,注重特殊训练项目,以此可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小脑混合性卒中 共济失调 评定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通过尿动力检查,在此期间通过有效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一共收治了60例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针对性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检查过程中的并发症(上腹疼痛、反酸、呕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28/3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0.0%(21/3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6.7%(2/30),其中上腹疼痛患者有1例,反酸患者有1例,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6.7%(8/30),其中上腹疼痛患者有2例,反酸患者有3例,呕吐患者有3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在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患者的尿动力检查中,可以得到良好的的护理满意度,严格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尿动力检查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难治性癌痛患者中应用鞘内埋入输注系统联合无线自控镇痛泵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经我院收治的重度癌痛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止痛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常规组对患者进行三阶梯类口服药物止痛,观察组应用鞘内埋入输注系统联合无线自控镇痛泵止痛,观察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与止痛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存在可比意义(P

  • 标签: 鞘内埋入式输注系统 难治性癌痛 无线自控镇痛泵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度混合痔 行 内括约肌侧切术 加 外剥内扎治疗的临床 效果。 方法:将 200 例重度混合痔患者行随机法分组, 2 组各 100 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控制组,而实验组采用 内括约肌侧切术 加 外剥内扎治疗 。比较两个组别治疗情况。 结果:两个组别并发症率对比发现实验组更优, P<0.05 ,说明差异显著;但二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未表现出差异( P>0.05 )。 结论:重度混合痔 行 内括约肌侧切术 加 外剥内扎治疗 效果良好,即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研究。

  • 标签: 重度混合痔 内括约肌侧切术 外剥内扎 临床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分析 PPH 、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联合治疗重度混合痔的远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所接治的 66例重度混合痔患者纳为此次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接受 PPH 、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联合治疗,对研究对象临床疗效、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由数据结果可知, 66例均痊愈出院,一年后仅 2例复发,复发率为 3.03%,上述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感染、出血发生。结论:在重度混合痔的治疗之中,采用 PPH 、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进行联合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兼具安全性、稳定性,远期疗效确切,可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PPH 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 重度混合痔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对比双侧足三里新斯的明穴位注射与传统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肛肠科 2019年 06月 -12月 60例住院尿潴留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 ,60例患者按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时间先后顺序标号 ,奇数标为实验组 (双侧足三里新斯的明穴位注射组 ),偶数标为对照组 (传统治疗 ),每组各 60例;分别观察、记录治疗尿潴留是否有效,患者是否自动排尿,排尿功能是否稳定,排尿次数是否正常,排尿感觉是否正常;将两组各疗效指标进行对比 ,得出两组总有效率。文中数据均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有效 28例 ,无效者 2例 ,总有效率达 93.33%;对照组有效 18例 ,无效者 12例 ,总有效率 60%。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证明双侧足三 里新斯的明穴位注射疗效优于传统治疗。观察过程中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侧足三里新斯的明穴位注射对混合痔术后尿潴留较传统治疗疗效更明显

  • 标签: 足三里 穴位注射 新斯的明 术后尿潴留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鞘内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麻醉在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自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在我院行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 100 例 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5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舒 芬太尼麻醉药物 ,观察组患者实施 鞘内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麻醉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小于对照组,运动神经阻滞完全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p<0.05 )。 结论 :在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应用 鞘内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麻醉,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鞘内布比卡因混合舒芬太尼 麻醉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护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在护理专业选择四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两个班作为研究组进行超星学习通混合教学,另两个班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教学。对两组的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及调查问卷进行比较。结果:明显提高了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学生乐于接受超星学习通平台在护用药理学授课中的应用。结论:超星学习通平台拓展了课堂空间,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护用药理学教学效果。

  • 标签: 学习通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高职护理 护用药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厌学案例,反思系统思考,经过临床实践,提供有效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激励护理干预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 效果应用。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0 月 -2020 年 1 月于本院分娩的产妇共 100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组 50例,对照组 50例使用常规方法对产妇进行护理,观察组 50例在以上基础上进行激励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及阴道分娩率显著优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观察组的产后出血率优于对照组的产后出血率,综合可知采用激励干预对促进自然分娩有很好的疗效。通过使用激励护理干预对促进自然分娩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 采用激励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的几率,同时,还能避免产后大出血、新生儿窒息死亡和延长产程的后果。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激励 护理干预 自然分娩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脑性瘫痪即脑瘫,指的是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视觉、听觉、言语、行为及情感等障碍。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所采取的综合治疗方法很多,以运动康复为主,侧重于患儿功能改善,对患儿心理行为、认知、社交和生活自理能力等问题关注较少,患儿康复后仍然无法适应环境的要求。

  • 标签: 引导式教育 脑瘫儿童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产妇 138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6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应用共同参与护理进行干预。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护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母婴同室新生儿实施共同参与方式进行护理,不仅能够降低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还能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护理能力,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母婴同室 共同参与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互动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应对能力、自护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年1月至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互动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应对能力(屈服评分、回避评分、面对评分)、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EA)评分]及神经功能[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结果 观察组屈服评分、回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自护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后,两组ES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互动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和自护能力,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转归。

  • 标签: 脑梗死 互动式健康教育 应对能力 自护能力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PACS系统是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缩写,意为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它是应用在医院影像科室的系统,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日常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包括核磁,CT,超声,各种X光机,各种红外仪、显微仪等设备产生的图像)通过各种接口(模拟,DICOM,网络)以数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来。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来临,影像设备中各种先进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图像技术的应用为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院的PACS系统于2013年投入使用,主要运用于MR,CT,DR,钼靶,超声,胃肠镜,DSA等设备。本文主要通过结合我院PACS系统的应用,论述PACS的优点以及PACS和HIS的融合。

  • 标签: PACS HIS 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135 例剖宫产手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示法分为对照组 65 例和观察组 70 例。给予对照组罗哌卡因腰麻,予以观察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治疗,对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情况,包含收缩压( SBP )、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以及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观察组 SBP( 101.11±5.36 )mmHg 、 MAP ( 75.22±6.44 ) mmHg 、 HR ( 100.48±5.94 )次 /min 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麻醉效果优于单独采用罗哌卡因腰麻,同时具有疗效好、作用时间长、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价值显著,可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中。

  • 标签: 剖宫产 血流动力学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腰硬联合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