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 12 心电图在肺源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 方法: 此次研究实验中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 70 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诊断过程中以 CR 胸片检查结果 为金标准,进行 12 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在肺源性心脏病当中发挥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比评估 患者的诊断结果以及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特点 。 结果: 12 心电图诊断下,有 65 例患者确诊, 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阳阴性预测值依次为, ( 65/70 ) 92.85% 、( 61/65 ) 93.84% 、( 4/5 ) 80.00% 、( 61/62 ) 98.38% 。 70 例患者当中,检出异常者有 61 例,类型主要包括心律失常、肺型 P 波、 PtfV1 异常、低电压、电轴偏移、 ST-T 段改变。 结论: 在肺源性心脏病诊断过程中应用 12 心电图诊断具有显著效果,准确性高、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较强,能够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提高患者病情诊断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12 导联心电图 肺源性心脏病 诊断价值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12 lead ECG in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游离皮瓣在四创面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20年1月-2023年6月四创面修复患者中抽取20例,以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10例)和观察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带蒂皮瓣修复,观察组则给予游离皮瓣修复,对比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瓣成活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较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四创面修复过程中使用游离皮瓣修复可提升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推广。

  • 标签: 游离皮瓣 四肢 创面修复 成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四疗法与阿莫西林四疗法治疗消化溃疡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消化溃疡患者64例纳入研究,双盲法分两组,各32例,对照组左氧氟沙星四疗法,观察组阿莫西林四疗法,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6.88%,较对照组81.25%高(P

  • 标签: 消化溃疡 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 四联疗法
  • 简介:摘要红斑性痛症是一种由微热和运动促发的阵发性端皮肤扩张潮红、局部温度升高、伴灼热和疼痛为特征的少见皮肤脉管性疾病。本病预后与并发症密切相关,继发感染是其中较为棘手的问题。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红斑痛症继发细菌感染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红斑肢痛症 细菌感染 疗效
  • 简介:摘 要:上肢骨折创伤后,由于出血和反应性炎症,往往会出现肿胀,这是骨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也会给治疗造成困难。如果肿胀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会延迟手术时机、影响手部的早期功能活动和康复、增加患伤口感染机会、延迟愈合、导致骨髓炎的发生,严重者手部血循环发生障碍,甚至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本研究现就上肢骨折创伤后患肿胀的护理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上肢骨折 患肢 肿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四疗法与阿莫西林四疗法治疗消化溃疡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本院2020年9月-2021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实施左氧氟沙星四疗法与阿莫西林四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前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后者,差异性显著(P

  • 标签: 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 阿莫西林四联疗法 消化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生软骨瘤的X线和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内生软骨瘤的临床、X线和CT表现。结果11例病灶均为单发;掌骨2例,指骨3例,趾骨1例,股骨3例,胫骨2例。单发型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为病灶呈囊状或类圆形透光区,瘤灶有钙化,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可出现病理性骨折;CT表现为病灶内有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楚,可见钙化,骨皮质可局部溶解吸收。结论内生软骨瘤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伴病灶内不同程度钙化是其特征性表现,X线空间分别率高,是首选检查方法结合临床可作出明确诊断,CT作为X线的补充。

  • 标签: 单发 内生软骨瘤 X线摄影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观察开展良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抽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40例为一组进行均分,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接受早期康复常规护理,基于此,后者结合良位摆放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生活质量。结果: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来看,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肢体运动能力改善效果更加显著、生活质量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统计结果之间差异较大(P<0.05),符合统计学差异标准。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常规护理过程中,配合应用良位摆放进行干预,有助于完善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还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突出的护理价值。

  • 标签: 脑卒中偏瘫患者 良肢位摆放 肢体运动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位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法分二组。参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早期良位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并发症率。结果:干预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并发症率和参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良位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且有利于提升患者自理能力。

  • 标签: 脑卒中偏瘫患者 早期良肢位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四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法医学鉴定案例结果分析,并且以分析结果应用在后期法医学鉴定中。方法:选择法医学鉴定的四长骨骨折不愈合84例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选择时间段设置为2019年4月--2021年4月,并且使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法医学鉴定四长骨骨折不愈合结果。结果:(1)对84例病人骨折不愈合统计中,有59例为医源性骨折不愈合,占比70.23%;其中内固定钢板松动19例,骨缺损8例,骨折间隙过大13例,内固物断裂10例,伤口感染不愈合9例。(2)对84例病人伤残鉴定结果中,10级伤残45例、9级伤残30例、8级伤残9例。结论:法医学鉴定四长骨骨折不愈合过程中大部分由于医源性因素导致,并且可以根据相关的鉴定标准对骨折不愈合病人进行伤残评级。

  • 标签: 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 医源性 法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