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一个科室的发展就是一个团队的发展,团队就是要每一个人都紧密结合在一起,努力做到最好,不出现短板,不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针对不足,提出针对性强的改进措施,只有这样,团队才能取得成功。一个科室运行的好坏,不仅需要护士长及护士的努力,更需要相关部门全体人员的努力和配合。案例中的护理团队并没有得到其他部门的有力支持。

  • 标签: 康复护理 团队精神 护理团队 护士长 科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精神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不断升高,国家卫生部在全国60个示范区开展了精神卫生项目工作,目的是探索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管理模式,把精神疾病人的管理从医疗部门向社区转移,实现精神病人管理家庭化、社区化、专业化。

  • 标签: 依托社区 精神疾病 防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闭症的中医精神以及行为异常特征,获取临床观察前瞻性数据。方法从我院2015年5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自闭症患者中随机选择78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使用西医干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治疗,回顾两组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总结自闭症的中医精神以及行为异常特征,并运用CARS量表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仅有10.1%的患者表现为严重语言、社交障碍或行为异常;对照组中严重语言和言语发育障碍发生率为7.7%,明显社交障碍发生率为7.7%,异常行为表现发生率为15.4%,主要表现为动作刻板、重复及姿势奇特、行为怪诞、感觉迟钝、行为定式等。观察组主诉症状、异常行为表现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闭症病发于脑,脑作为元神之府,患者先天感觉、思维、语言等功能皆受脑影响,后天表现为情志、精神失常也是因受脑控制,应用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主诉症状,改善基础病情。

  • 标签: 自闭症 中医精神 行为异常特征 综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精神症状患者的相关家庭护理干预,提高家属对患者过激行为的应对能力。方法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以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将6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取家庭护理干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相关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SDSS评分与BPR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S评分与BPRS评分均有所改善,研究组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的总满意度为28例(90.32%),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19例(61.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284,P=0.0177)。结论对外伤性精神症状患者实行家庭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外伤性精神症状 家庭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市重性精神疾病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对研究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对照组健康人群健康档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档案资料及对照组健康人群体检档案资料、询问患者及家属等。记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病因素,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两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资料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年龄分布、男性比例、家庭收入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压力、家庭关系及身体机能是导致重性精神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41.69%、28.21%、15.05%。结论从事精神病管理工作医生应准确掌握重性精神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诱因,对高危人群及时采取心理干预、家庭干预、药物干预等多种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重性精神疾病患发生率,对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根据其发病诱因给予正确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

  • 标签: 重性精神疾病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转变精神病专科医院的服务理念,既是现代医学模式对精神病专科医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规律对医院生存发展的客观压力。《精神卫生法》的实施为转变服务理念提供了法律保障。围绕以现代医学模式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所展开的医疗实践,证明了转变精神病专科医院服务理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标签: 专科医院 现代医学模式 服务理念 精神卫生 优质护理 人文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开放式病区护理管理在精神科护患信任度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所收治的92例精神科患者均分成甲组与乙组,前者予以封闭式管理,后者予以开放式管理,且观察2组患者的护患信任度情况。结果乙组患者在尊重、心安感、对未来的信心、对知识与技术确信四个方面均高于甲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实施开放式病区护理管理,可提升护患信任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精神科 开放病区护理管理 信任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对月经的影响及对其月经不调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月经周期及经量等相关情况进行现况调查,诊断标准符合ICD-10,所有患者住院前月经正常,主要观察项目女性使用药物种类及用药后月经变化,分析用药后月经变化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用药后女性出现不同程度月经异常,比例为22.06%。结论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月经影响明显,且不同药物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并随用药时间延长月经异常人数逐步增加,用药前应该加以考虑。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女性 精神分裂症 月经异常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精神分裂病患健康教育活动中,时间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病患122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探究组,每组均为61例。对常规组病患实施常规健康宣教,对探究组病患实施采用时间护理方式的健康宣教。结果探究组病患的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比常规组病患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病患健康宣教工作中应用时间护理可获取较好效果,增强病患对于疾病的科学认识,提升治疗配合度及其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时间护理 精神分裂症 健康教育 应用 知识掌握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风险评估表对精神科病房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共856例,均为女性,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精神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增加了风险评估,采用跌倒、噎食、攻击、自杀、出走5个风险因素评估量表,预测可能出现的高危行为,并给予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在使用风险评估表一年后不良事件发生率(6.90%)较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2.12%)降低,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使用风险评估表能降低精神科病房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风险评估量表;住院精神病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接受干预后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在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四个领域的生存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精神病患者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培酮联合奥氮平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给予对照服用奥氮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各自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培酮联合奥氮平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利培酮 奥氮平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均应用强制性药物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人际、适应、情绪、性格以及认知等精神心理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质量,并改善精神状况,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老年 精神病 个性化护理 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28-0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对首发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并对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然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精神病患者家属SCL-90均有某些因子高于国内常模。而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某些因子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心理护理有利于家属的心理健康。

  • 标签: 心理干预 心理状况 SCL-9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应用在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齐拉西酮,实验组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对于精神分裂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增加知觉、思维、情感的感知,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中西医 精神分裂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制定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为了更好的学习、宣传、贯彻和实施《规划》,现就《规划》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 标签: 精神卫生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计生委 解读 王国强 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