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导引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操作技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进行CT导引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与CT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对比,CT穿刺活检结果分为诊断正确组和错误组,判断CT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可能影响CT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的因素。结果(1)CT穿刺活检对恶性病变、良性病变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5%(292/330)、69.6%(110/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穿刺活检总体诊断正确率为82.4%(402/488)。(2)正确组与错误组男性比例、年龄、病灶至皮肤距离、病灶有无空腔及穿刺时仰卧位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组与错误组病灶大小、病灶良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CT导穿刺活检对诊断肺部微小病灶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及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 标签: CT导引 胸部病变 穿刺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导引术在亚健康保健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将其分随机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受试前使用疲劳量表进行评分,对照组采用慢跑干预,实验组则进行八段锦锻炼,一个月后再使用疲劳量表进行评分。结果 运用中医导引术八段锦干预后,亚健康人群疲劳症状显著改善,疲劳积分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导引术对人体亚健康疲劳状态具有改善作用,能改善亚健康人群的疲劳状态。

  • 标签: 中医导引术,八段锦,亚健康,疲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刃针治疗肱二肌长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抽取2022.01-2023.03在我院就诊的肱二肌长肌腱炎患者,共计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给予刃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VAS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对照组VAS评分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1月,两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1月,观察组的外展、外旋活动度比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刃针治疗肱二肌长肌腱炎的疗效显著,利于缓解肩关节疼痛感,改善预后,临床可进一步应用。

  • 标签: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刃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肱二肌长肌腱( 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 LHBT)病变的认识也不断更新。肱二肌长肌腱炎是引起肩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肱二肌长肌腱的损伤若不及时治疗,容易转化为肩周炎。目前,治疗 LHBT损伤的途径包括手术疗法和保守治疗,其中针对大部分人群,保守治疗仍是肱二肌长肌腱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很多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可以明显减轻甚至完全消除。

  • 标签: LHBT 复合损伤 滑车系统 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娩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剖宫产娩困难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娩困难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胎深嵌骨盆66例,占33%;②胎高浮48例,占24%;③巨大胎36例,占18%;④麻醉不满意34例,占17%;⑤皮肤及子宫切口相对小16例,占8%。采取的对策:①胎深嵌骨盆时取低臀高位,牵拉胎肩向上,协助胎娩出,或用单叶产钳插入胎后缓慢将胎撬出切口;②胎高浮时,术者用手推压宫底,使胎下降至切口以下,纠正胎位置后用产钳助娩;③巨大胎时子宫切口采用“U”型切口向两侧弧型剪开,延长子宫切口以娩出胎;④麻醉效果不满意时,除调整麻醉外,尽可能延长子宫切口及皮肤切口,以利胎娩出。结论:对剖宫产孕妇应术前了解胎位置高低、胎儿大小,术中选择恰当的切口,当发生娩困难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娩头困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中头位难产的识别与临床处理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科室进行分娩且临产后经四步触诊法结合B超检查而筛查出的横枕位和枕后位的产妇100例,按照产妇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组内均设置5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均给予顺其自然分娩,不给予任何特殊临床处理;观察组产妇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处理。对于两组宫缩乏力的产妇均给予催产素加强产力,行胎心监护。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92.0%,对照组产妇仅为74.0%,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潜伏期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宫口扩张速度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组间比较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活跃期观察组产妇的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宫口扩张速度,都明显的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熟练掌握位难产的征象,严密观察产程,及早识别位难产,并及时给予人工破膜、产妇体位、徒手扩张宫颈和徒手旋转胎头等临床护理,可显著降低产程胎难产发生率,对于确保产妇与胎儿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头位难产 识别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 藏医浴疗法又称热敷疗法,藏语称“古龙”,属于藏药浴疗法中的敷浴法,主要通过各种谷物粮食磨成细粉,芝麻油或陈年植物油调和,涂擦于头部,再将加热后的陶瓷仪器(热疗器具)罩于头部,使陶罐释放微量元素和涂于头部的藏药制剂释放出生物活性物质,并通过增热原理开放头皮毛(发)孔、扩张皮下毛细血管、增加通透性、调节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加快血流速度,使已投入组织的活性物质弥散加快,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主要治疗脑供血不足、失眠、多梦、脱发、脑梗、神经性头痛、抑郁及产后头痛、弥尼尔综合征(培龙古乃)等。

  • 标签: 藏医 头浴 失眠 养生
  • 简介:摘要本文对太赫兹成像的技术特点和技术原理进行了总结介绍,并对其在各种应用场合作了详细的介绍。

  • 标签: 太赫兹 成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波普成像脑部临床应用。方法:本文以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为例,进行研究探讨磁共振波普成像的脑部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脑部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超微血流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2021年5月1日-2023年4月30日期间的乳腺癌患者125例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超微血流成像,观察结果。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两型组,良性组49例,恶性组76例,比较Alder分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SMI Alder分级与SWE检查参数Emax、Emean、Emin无明显相关性(P>0.05);恶性组Emax、Emean、Emin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SMI Alder分级与SWE检查参数Emax、Emean、Emin呈正相关(P<0.05)。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超微血流成像对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剪切波弹性成像 超微血流成像 乳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 X 线成像( 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 DBT )是乳腺 X 线检查中的一种新兴技术,它使用不同投照角度扫描来实现乳腺三维重建成像,由此来解决二维成像重叠的缺点。能够有效提高少脂肪腺体型 ( 如致密型、多量腺体型 ) 中乳腺病灶的检出率以及乳腺病灶形态特征,不仅降低了乳腺癌筛查的成本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降低了复查率。

  • 标签: 乳腺,断层融合,全数字化乳腺 X 线成像
  • 简介:摘要 :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 X 线成像( 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 DBT )是乳腺 X 线检查中的一种新兴技术,它使用不同投照角度扫描来实现乳腺三维重建成像,由此来解决二维成像重叠的缺点。能够有效提高少脂肪腺体型 ( 如致密型、多量腺体型 ) 中乳腺病灶的检出率以及乳腺病灶形态特征,不仅降低了乳腺癌筛查的成本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降低了复查率。

  • 标签: 乳腺,断层融合,全数字化乳腺 X 线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整脊推拿疗法结合导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整脊推拿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整脊推拿疗法结合导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颈椎生理曲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0.05)。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整脊推拿疗法结合导引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改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整脊推拿疗法 导引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CT灌注成像与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诊断技术联合应用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重点统计评估其临床诊断价值和可推广意义。方法专门回顾性统计分析了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82例。该85例患者为定量随机抽样方式选取,依照患者临床早期不同诊断方案实施下的差异,分别对本组82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诊断结果予以分析评估。本组82例全部为经过颈动脉B超证实后的重度狭窄患者,诊断检查中全部进行了颅脑CT灌注成像检查和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联合方案。结果患者实施闭环支架置入术过程中,有2例患者手术中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另有1例患者心率明显减慢。对症治疗后,患者心率逐渐恢复先前状态。2例高龄患者(男女各1例)在支架手术后的次日,发生脑出血。紧急转入治疗,将血液控制在100-140/70-90mmHg。所有患者手术期间均未发生心脏并发症,手术成功率95.1%(78/82),且所有患者手术后残余狭窄控制在了30%以内。结论颅脑CT灌注成像联合高分辨磁共振狭窄诊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可充分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通过了解狭窄段管腔斑块的成分和症状表现,为后续的手术针对性治疗规避风险、做足保障。

  • 标签: 颅脑CT灌注成像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及分析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以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脑血管疾病病人50例。对这5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病人先后实施核磁共振的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以及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并将其分为CT与MRI,以此来进行诊断价值研究与分析。检查完成后,对核磁共振的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以及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方式的基本性能评分和脑血管疾病的检出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与MRI的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CT的准确性以及清晰度评分低于MRI(P<0.05);MRI的疾病检出准确率高于CT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对于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应该首先选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 标签: 核磁共振 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价值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及分析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以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脑血管疾病病人50例。对这5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病人先后实施核磁共振的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以及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并将其分为CT与MRI,以此来进行诊断价值研究与分析。检查完成后,对核磁共振的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以及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方式的基本性能评分和脑血管疾病的检出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与MRI的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CT的准确性以及清晰度评分低于MRI(P<0.05);MRI的疾病检出准确率高于CT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对于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应该首先选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 标签: 核磁共振 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价值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