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VBIV)患者采取活血通络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86例作为观察目标,采取随机抽签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以常规疗法为基础联合活血通络汤治疗,评价患者病情改善效果及动脉血流情况,治疗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相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速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速度比对照组快,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BIV发病后,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活血通络汤可改善其临床病症,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流功能及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活血通络汤 VBIV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时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针灸治疗的治疗价值。方法:此次试验区间2020年8月023年8月,将32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纳入此次研究范围,电脑随机取数的方式完成分组,其中1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针灸治疗),另外16例列为观察组(天麻钩藤饮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使用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眩晕症状,采用Berg平衡量表测定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为75.00%,观察组患者的更高,P<0.05;(2)治疗前两组的DHI、Berg得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疗效显著,治疗有效率更高,也能更好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可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天麻钩藤饮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针灸治疗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底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结合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中医症状积分两组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s-CRP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能降低患者的hs-CRP水平,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两组治疗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说明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在改善脑部供血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在改善患者症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脑血流状况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后循环缺血眩晕蛭龙活血通瘀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护理的应用对-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改善效果。方法:按照选用护理方式的不同,在我科2018年09月至2020年09月收治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当中选取132例。采用常规护理的6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中医护理的6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48%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中医护理,对-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具有缩短恶心、头痛、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的效果,且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升高,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中医护理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临床症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动脉溶栓组(30例)和静脉溶栓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率高于静脉溶栓组(P<0.05);治疗后7天、14天,动脉溶栓组NIHSS评分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脑梗死能提高血管再通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动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以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有效护理措施为探讨中心,剖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的价值。方法:以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者100例分成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及研究组(50例,综合性护理),评价组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研究组恶心呕吐(1.46±1.23)d、耳鸣(4.12±1.16)d、视力下降(2.56±1.09)d及眩晕(4.62±1.78)d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后循环缺血眩晕中的应用。方法:抽选84例本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中医临床护理路径予以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患者干预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充分发挥中医优势,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促使医院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提升患者护理体验,增强科室护理人员准确识别风险的能力,强化患者住院疗养安全程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 后循环缺血性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面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20.2-2021.8收治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全面护理。对比生活质量、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生存质量 全面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2-2022.2期间在本院治疗的86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做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西医治疗)观察组(43例,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加味苓桂术甘汤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性眩晕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17例自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参与本次研究的缺血脑卒中患者,参考TOAST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LAA型及小动脉闭塞型(SAO)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分析LAA型缺血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脂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LAA型缺血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AA型缺血脑卒中以高血脂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降低LAA型缺血脑卒中发生风险。

  • 标签: LAA型缺血性脑卒中 SAO型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老年缺血脑卒中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价值。方法:围绕98例患者展开临床检查的对比实验,通过双盲法将其中的49例纳入参照组,剩余49例纳入观察组,给予不同的检查方案,对比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效能比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针对老年缺血脑卒中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价值更高。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超声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措施结合平衡针刺法在缺血眩晕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缺血眩晕患者取样63例,救治时间为2020年09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分组,行常规院前急救(n=30,对照组)和院前急救+平衡针刺法(n=33,研究组),比较总有效率、VSI分值。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94%(31/33),比对照组73.33%(22/30)高,头晕(2.08±0.75)分,头痛(0.86±0.25)分,恶心呕吐(1.75±0.53)分,平衡障碍(2.67±0.68)分,视觉敏感(1.90±0.63)分,眩晕(2.46±0.81)分,比对照组VSI分值低,P<0.05。结论:缺血眩晕患者院前急救中结合应用平衡针刺法可提升急救有效性,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借鉴。

  • 标签: 预后分析 缺血性眩晕 院前急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当前脑血管常见疾病,其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群,患者脑部神经组织损伤后,临床致死率、致残率较高。中药在缺血脑卒中治疗方面可起到显著作用,能够改善患者血小板聚集、保护其脑组织、减少自由基等重要作用,其临床应用效果令人满意。本研究针对缺血脑卒中中药治疗相关学术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应用进展。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中药 进展
  • 简介:【摘要】缺血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当前脑血管常见疾病,其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人群,患者脑部神经组织损伤后,临床致死率、致残率较高。中药在缺血脑卒中治疗方面可起到显著作用,能够改善患者血小板聚集、保护其脑组织、减少自由基等重要作用,其临床应用效果令人满意。本研究针对缺血脑卒中中药治疗相关学术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应用进展。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中药 进展
  • 简介:  摘要:目的:通过侧支循环开放情况评估急性缺血卒中患者取栓疗效。方法:收集近2年我卒中中心所有急性缺血卒中颅内大血管闭塞行动脉取栓术的患者资料共71例;以三级侧支循环分级(一级侧支willis环,二级侧支颅内-颅外血管代偿开放,三级侧支新生血管吻合(造影可见软膜支开放))为标准分为willis环开放组、二级侧支颅内-颅外血管开放组、三级侧支新生血管吻合开放(软膜支)组及未开放组,分别对患者基线资料、再通时间、取栓前、取栓后1周,取栓后后30天,取栓后90天NIHSS评分及mRS评分并进行不同组别疗效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一级侧枝循环开放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高于二级及三级侧枝循环开放组,不良后果及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 均 <0.05;而三级侧枝循环开放组及无侧枝循环开放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其中4例术后出血,6例术后死亡。

  • 标签: 侧支循环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取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4 月本院收治的 90 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循序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的注射西医治疗,为普通组,一组采用天麻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91.11% ( 41 例),高于普通组的 73.33% ( 33 例),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验组复发率为 6.67% ( 3 例),明显低于普通组的 22.22% ( 10 例),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临床疗效明显,且能够有效减少复发情况,建议在临床中进行使用。

  • 标签: 天麻素注射液 注射用血塞通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