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流行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124例HFMD患儿,了解并记录患儿一般资料,并采集其疱疹液、粪便、咽拭子、肛拭子等标本,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验明确病原菌分布,对变量赋值实施logistc回归分析。结果:124例患儿中,患病率较高年龄为1~2岁,3~4岁其次,病原菌主要为EV71型,CoxA16 型其次,农村为主要分布地,4~7月为发病主要季节。经分析可见,就诊前10d与类似症状者接触、卫生习惯差、体质若为发生HFMD危险因素(P=0.000),而主要照顾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为保护因素(P=0.045)。结论:1~2岁患儿为EV71 型阳性HFMD多发群体,病毒主要为EV71 型,就诊前10d内与类似症状接触、卫生习惯差、体质弱为危险因素,临床可从此着手,控制疾病发生。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特征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学分析及防治对策。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巧家县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32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病流行学的特点,并提出防治对策。结果所有患者中,<5岁的患者最多,占比31.1%,其次6-10岁、11-15岁者,分别占29.9%、20.7%;<5岁、6-10岁接种疫苗者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均高于未接种疫苗者;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发病季节是春季,其次是冬季,不同季节的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的最主要的发病群体,因此应该加强儿童的整体疫苗接种,有效提高该病的疫苗接种率。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营养是指人体获取和利用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营养素是指食物中能够通过消化、吸收和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是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合理的营养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营养不良可引起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和各种营养缺乏。营养过剩容易肥胖。因此,合理的喂养方式、良好的饮食行为和健康的饮食模式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本文综述了儿童(主要是婴幼儿)营养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 标签: 儿童膳食模式 健康关系 流行病学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由于布鲁氏菌的传染性强,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在与带菌动物接触,或者是食用这类食物时,都非常有可能会感染。这种疾病具有快速雾化的特点,若不及时防治,就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抑制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在流行学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布鲁氏菌的特点。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过敏性鼻炎疾病的流行学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选择2021.1-2022.1年门诊调查居民10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指标,设计过敏性鼻炎疾病基本知识调查问卷,为100例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包含自觉症状以及病史等情况,由通过专业培训的调查人员采取面访形式开展问卷调查,统一回收问卷。结果  100例居民中过敏性鼻炎病人16例,其中属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病人5例,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病人11例;根据统计学研究表明,民族、吸烟史、家族史、文化程度以及过敏史属于过敏性鼻炎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过敏性鼻炎疾病的临床发病率相对比较高,大部分属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其中民族、吸烟史、家族史、文化程度以及过敏史属于过敏性鼻炎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流行病学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骨折流行学、影响因素及骨折预防干预措施。方法:本次调查选择我院2016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小儿骨科住院骨折患儿23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记录患儿的年龄、性别、骨折的原因、时间以及骨折类型,对流行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结果:2360例骨折患儿中,男患儿1349例,女患儿1011例,多发生骨折的年龄在5-9岁之间,一年中的6、7、8月份为儿童骨折高发时期。骨折发生的原因:休闲玩耍、体育锻炼、意外事故,其中休闲玩耍是造成骨折的主要原因;发生骨折的时间段:发生骨折的时间段集中在早上8点-晚上22点,其中晚上19点-21点为高发时间段;骨折类型:青枝型骨折、竹节型骨折、弯曲型骨折、骨骺板损伤、多段骨折,青枝型骨折其最为常见的类型。结论:儿童骨折多发生于儿童休闲玩耍时,且男孩骨折远高于女孩,6、7、8月份为儿童骨折高发时期,晚上19点-21点为高发时间段,青枝型骨折其最为常见的类型,因此,积极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儿童骨折的情况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  身体机能的衰退使得老年人尿失禁发病率逐渐上升。尿失禁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严重困扰老年人的生活。老年人尿失禁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健康相关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强调可控的危险因素,在这些方面进行预防,及早处理可能引起

  • 标签:   老年 尿失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住院患者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7月收治的220例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住院患者,采用鼻拭子和咽拭子对患者进行确诊,通过多重反转录(RT)PCR法对患者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以及冠状病毒(HcoV)和人偏肥病毒(HMPV)这8种病毒进行分析,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其流行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患病季节等分布特点。结果:通过研究120例住院患者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特征,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最高(18.6%),在春季时该疾病感染率明显增加(25.1%,X2=11.12,P=0.01);鼻病毒感染率位居第二(14.7%),多数患者易在秋季感染(25.3%,χ2=6.43、P=0.013);流行毒A型多数患者易在夏季感(3.43%,χ2=16.32);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检测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住院患者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东莞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轻中重度症状及流行学资料,旨在了解东莞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特点,以期为今后有效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2021年10月-2021年11月期间东莞市石龙镇,石排镇,松山湖社区,企石镇,茶山镇5个社区,进行40岁以上社区人群肺功能筛查及流行学调查总计1500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进行肺功能分级,统计分析COPD轻中重度情况及症状,并对患者进行流行学分析。结果 1500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其中COPD轻度患者526例,中度患者625例,重度患者186例,极重度患者163例。随着肺功能分级的增加,患者症状加重。1500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其中轻中重度组与年龄呈正相关;男1111例,女389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吸烟患者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发病率与职业暴露及呼吸道感染均相关,但轻中重度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在东莞地区患病率较高,性别、 年龄、 吸烟与 COPD 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而职业暴露及呼吸道感染因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轻中重度 东莞地区 症状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非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不断攀高且起渐趋低龄化,现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一大肝病,在我国亦有望成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流行病学 自然史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来广营社区管理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流行学调查结果,为基层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来广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近3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8例肺结核患者,研究时间介于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采用描述性流行学方法对本文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肺结核患者的一般资料信息及治疗依从性,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规律服药情况及治疗转归情况等。结果:近3年,来广营社区肺结核患者发病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较为平稳;肺结核患者中男女比例无显著性差异;年龄分布中主要以老年患者为主,且多数患者伴有其他类型的基础性疾病;在教育程度方面,文化水平越低,结核发病率越高;且年龄、文化程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规则服药率等指标,影响着疾病的治疗转归情况。结论:基层医疗机构要继续加强肺结核患者管理工作,加强结核宣传和培训,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提升患者的治疗、服药配合度,共同努力,降低甚至是终结结核。

  • 标签: 社区 肺结核 老年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临桂区2019-2021年手足口三间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描述性分析临桂区2019-2021年手足口病例的临床资料,并采用Excel表格分类汇总。结果 2019-2021年临桂区手足口年均发病率228.61/10万,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1-3岁幼儿发病较高,男女性别比1.45:1,城区发病高于乡镇、农村,以散居儿童为主,发病高峰期5-7月。结论 临桂区手足口发病率高于全国发病率,应根据流行学特征制定相应防控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发病率 高峰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学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5月廊坊地区上报的22例COVID-19无症状感染病例,并对其流行学特征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20年1月-5月,廊坊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为1.75:1;年龄最小4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在(46.25±4.78)岁,其中8例为确诊病例的密接者,9例为长时间暴露在污染环境,22例无症状感染者从末次暴露-首次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的间隔时间中位数M(Q1,Q3):5(0,9)d,8例密接者共判定168名密接者,平均每例无症状感染者判定约21名密接者;判定密接者最多的无症状感染者有48名密接者。2例无症状感染者的4名密接者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结论: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主要分布在中青年群体中,通过接触确诊病例或受其污染的环境感染,对密接者进行有效筛查是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主要途径之一。

  • 标签: 新冠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特征 无症状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后的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方法:流感疫情资料的来源渠道是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借助流行学分析方式,综合性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后2019年与2020年流感发病资料,探究对福州市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的一些因素。结果:福州市2019年流感病例中有2000例男性,1540例女性,男女比例是1.30:1。2020年流感病例中有900例男性,746例女性,男女比例是1.21:1.对比可知,2019年与2020年流感病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019年流感男性比例高于2020年。2019年哨点医院送检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2400份,借助Real-time PCR法或者RT-PCR法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520份;2020年福州市哨点医院送检标本2399,检出阳性标本70;可见,2020年流感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2019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与2020年流感优势毒株都是H3N2,这两年的流感毒株构成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在福州市爆发后,对于学校为核心的公共场所加强疫情防控,持续强化流感疫苗接种和宣传教育,能够有效降低流感的整体发病率。

  • 标签: 特征分析 流行性感冒 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流感流行性特征及防控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流感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流感流行性特征并制定防控对策。结果 100例患者涉及各个年龄段,其中占比最高的是〈9岁(29.00%),占据第二位的是25-34岁(21.00%),最低的是>70岁(2.00%);男女比例55:45;农村患者较多(52.00%);春冬季发病率较高为31.00%、36.00%。结论   春冬季为流感的高发季节,呈多种流感病毒交替流行的特点。要对流感加大监测力度,重点关注流感病毒变异,及时发现流感病毒活动状态,科学地进行流感防控。

  • 标签: 流感 流行性特征 防控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苏州高新区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本区肺结核的诊治指南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结核信息管理系统登记管理的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学方法分析苏州高新区2017年6月至 2020 年 5月登记的肺结核患者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苏州高新区临床诊断753例肺结核患者,其中男性555人,女性198人。肺结核患者年龄分布第一和第二位的是21 ~40 岁 431 例(57.3%) ,61岁及以上患者146 例(19.4%)。职业分布首位是家政家务及待业,其次是农民和工人;户籍类型中,本地205人(27.2%),流动人口548人(72.8%)。结论 苏州高新区肺结核疫情防控需重点关注青壮年流动人口和老年人口的防治宣教、诊疗和服药依从性管理。

  • 标签: 肺结核 性别 年龄 职业 户籍
  • 简介:摘要:流行性感冒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因为感染流感病毒而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简称流感。该病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性、空气等方式传播。传播性较高、传播范围较广且具有一定危害性,患病后症状多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性中毒症状,同时可伴有流涕、流泪、咳嗽、咽痛等。部分患者在短时间内会出现自愈的情况,但会伴有各种急性并发症,例如中耳炎、鼻窦炎以及气管炎等,所以一旦患病不能忽视。现目前,西医针对流行性感冒尚且无特异性治疗方案,应用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药物其用药不良反应较多,用药安全性不高。近些年来,中医预防手段针对流行性感冒的诊疗取得了较佳的进展,同时也受到广大群众及临床医学者的推崇。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中医 预防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元谋县成人烟草流行现状和主要的控烟策略,逐步建立健全烟草流行调查和评估体系;掌握成人吸烟情况等重要指标,为制定有效的烟草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为评价元谋县卫生健康局及相关政策和慢性病防控项目的效果提供信息。方法  目标人群采用为 18 岁及以上非集体居住的城乡户籍人口,采用城乡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结果   我县 2021年 18岁及以上人群,现在吸烟率为 27.57%,接近全国(27.7%)1,现在每日吸烟率为25.25%,吸烟者平均开始每日吸烟年龄为20.45岁,现在每日吸烟者日均吸机制卷烟量为17.46支,高于全国(15.2支),吸烟者的戒烟率为15.88%,高于全国(14.4%),吸烟者成功戒烟率为12.75%,居民被动吸烟率为67.12%。结论  我县烟草流行形势严峻,吸烟率接近于全国水平,城市接近于农村;现在每日吸烟率农村高于城市;平均开始每日吸烟年龄农村小于城市;现在每日吸卷烟者日平均吸机制卷支数较多;吸烟者的戒烟率低,吸烟者成功戒烟率更低,两者均是农村高于城市;二手烟暴露情况较为严重。

  • 标签: 成人 烟草流行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施流行性传染病控制及预防措施的作用。方法:择取2020年1月-12月未实施流行性传染病控制及预防措施的居民50例作为对照组,择取2021年1月-12月实施流行性传染病控制及预防措施的居民50例作为研究组,对两组流行性传染病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并调查两组对流行性传染病的认知水平。结果:研究组结核、乙肝、腮腺炎、水痘等流行性传染病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流行性传染病 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