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及感染控制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血液透析净化患者98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分析血液透析净化过程中出现的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然后依据标准采用严格规范管理进行感染控制,观察比较感染控制前后医院感染发生几率、护士护理质量改善情况及各项感染监测指标合格率等。结果血液净化室感染风险主要是血液净化室布局设计不合理、室内空气洁净度不达标等等;进行过感染控制后,医院感染几率减少,没有出现因为复用透析及操作因素等导致的医源性感染事件,各项感染监测指标合格率大于98%;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率是3.1%。结论医护人员应具有较高风险意识,严格执行血液净化室感染管理规范,持续改进质量,预防血液净化室感染发生。

  • 标签: 血液净化室 感染风险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沟通技巧在血液净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血液净化患者86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结合血液净化科护理工作特点,制定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培训护士使用护理沟通技巧在血液净化患者护理中,观察比较护理沟通技巧使用后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护理工作改善情况。结果护理中使用沟通技巧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为93.02%(80/86);护士责任心也得到了加强,与患者关系也更加和谐。结论护理沟通技巧在血液净化患者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效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值得使用与推广。

  • 标签: 护理沟通技巧 血液净化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钠体外抗凝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70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枸橼酸钠进行抗凝,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进行抗凝。观察二组治疗前后滤器的凝血情况及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体内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滤器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体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钠离子、钙离子、碳酸氢根离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钠抗凝剂对患者体内的内环境无明显影响,能延长滤器的使用时间。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枸橼酸钠 肝素 抗凝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68-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群发性重症毒覃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研究所研讨的84例患者入选方式为随机抽签法,抽取范围为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群发性重症毒覃中毒患者内,8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42例对照组(血液净化+单纯药物治疗)和42例研究组(血月净化+内科常规治疗),把两组治疗状况进行对比讨论。结果对比两组治愈率,研究组95.24%比对照组80.95%高,其死亡率,研究组4.76%比对照组19.05%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AT、TBil、AST、DBil、Bun、HBDH、GLB、PT等体征指数,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净化方式治疗群发性毒覃中毒状况,疗效得到了肯定,可将毒覃毒素较好清除,降低毒素吸收,对肝肾功能的损坏性有有所降低,凝血状况得到改善,血液净化后,可联合内科治疗,提升患者生存率,控制疾病死亡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固定的应用在临床骨科治疗中能够发挥出较强的积极作用和价值,尤其是相对于以往的骨折处理方式而言,推广外固定的应用是极为必要的。本文就重点针对临床骨科治疗中外固定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外固定器 临床骨科 治疗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更换原因及评价旧电极的参数功能。方法:起搏更换病例共59例,男36例,女23例,年龄(70±8)岁(29~87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2例。单腔起搏36例,双腔起搏23例,起搏平均使用时间(86±11)个月(48~142个月),共更换电极10例次,更换过程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均预置临时起搏加以保护。结果:起搏更换术原因为起搏电池自然耗竭46例次,电池提前耗竭13例。电极导线更换原因:起搏由单腔换为双腔时更换电极6例,起搏阈值过高、电极阻抗过低、膈肌收缩及囊袋感染各1例。更换起搏时心室、心房起搏阈值((1.1±0.4)V、(1.2±0.5)V)与首次植入时的阈值((0.5±0.2)V、(0.6±0.3)V)相比较明显高(P<0.01)。更换时心室、心房电极阻抗((640.7±171.5)Ω、(637.2±143.6)Ω),R波、P波振幅((11.0±3.4)mV、(3.8±1.8)mV)与首次植入时((596.3±169.5)Ω、(623.7±135.1)Ω),((10.3±3.8)mV、(3.7±1.7)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起搏更换主要原因为电池自然耗竭,电池提前耗竭与不能按时随访有关;起搏更换时大部分电极可以继续使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更换时需置入临时起搏加以保护。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永久 临时 电极导线 更换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永久起搏安置术后的动态起搏心电图的情况,为临床医学提供一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到2016年3月接受永久起搏安置的患者110例,通过对这110例安置永久起搏患者术后动态图的随访,记录患者治疗的数据,对比分析感知和起搏功能异常情况,还有与起搏相关的心律异常情况,评价动态心电图在永久起搏术后随访的价值。结果:其中,正常起博的患者有92例,占总例数的84%,包括安全性起博、逆行室房传导、室早后反应与术后不同程度室性融合波、起博心律中手风琴以及起搏滞后功能;有18例患者出现起搏功能障碍16%,起博功能障碍率为,主要的表现为起博异常和感知异常,例如起搏电池问题或出现起博功能异常,与感知不良或感知过度等;另外有82例患者出现自身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博、心房颤动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结论:对患者安置永久起搏后,会使得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变得复杂化,对于患者的动态心电图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控。

  • 标签: 永久起搏器 动态起搏心电图 安置术后分析
  • 简介:脑积水分流产品是脑积水患者长期甚至终身使用的医疗器械,且该产品种类较多,设计各有特点。本文对脑积水分流产品的注册申报资料中的要点进行了概述,为产品的研发、生产及上市前注册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脑积水分流器 脑积水 注册申报 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