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溶血试验替代体内眼刺激性试验(Draize试验)用于评价隐形眼镜护理液眼刺激性的可行性。方法:采用Draize试验及溶血试验(hemolysistest)对10种不同品牌的隐形眼镜护理液进行评价,分析溶血试验结果的LogHC50(LogHC50为50%红细胞溶血的受试物的浓度)与Draize试验结果的相关性。评价其特异性(%)和准确性(%)。结论:溶血试验结果与Draize体内试验结果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100%。

  • 标签: 隐形眼镜护理液 眼刺激 体外试验 替代方法 溶血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6.4/8.0F细硬输尿管肾镜在安全建立标准皮肾通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98例肾结石患者全身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人工肾积水条件下行患侧肾超声引导下目标肾盏穿刺,穿刺成功后采用Amplatz扩张器依次扩张至8F、10F、12F、14F、16F,更换Alken金属套叠扩张器,依次扩张至24F标准通道并留置金属肾镜鞘.在扩张过程中用细硬输尿管肾镜检查12F、16F皮肾通道,确认通道扩张正常后继续扩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重新穿刺建立通道.结果198例患者251侧肾一期顺利建立皮肾通道,单通道231例次(92.0%,231/251),两通道15例次(6.0%,15/251),三通道5例次(2.0%,5/251).建立首个单通道时间15~40(27.5±12.4)min.除87例中重度肾积水患者外均顺利建立皮肾通道,皮肾通道扩张不完全20例次,均在导丝引导下6.4/8.0F细硬输尿管肾镜扩张肾皮质通道进入目标肾盏.通道丢失11例次,3例输尿管导管向肾盂注入亚甲蓝,在输尿管肾镜下找到喷出蓝色液体的穿刺孔,插入斑马导丝,皮肾通道也得以成功建立,8例原通道重新超声定位穿刺目标肾盏,成功建立通道.肾皮质通道明显出血8例次,肾盂损伤4例次,均对碎石取石无显著影响.术中和术后输血20例次,无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病例;术后发热32例次,无尿脓毒症病例.肾周血肿12例次,尿外渗32例次,气胸1例次,无肠道及肝脾损伤病例.结论6.4/8.0F细硬输尿管肾镜可提高标准皮肾通道建立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肾造口术 经皮 肾盏 经皮肾通道
  • 简介:目的探讨掌侧入路行T型钛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掌侧入路行T型钛板固定治疗,对照组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活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X线检查复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12.0±2.0)周和(13.8±2.4)周,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7,P<0.05).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19/20)比65.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掌倾角、桡骨短缩复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10.6±4.7)°比(6.6±4.0)°、(0.8±0.5)%比(1.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尺偏角复位情况虽然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畸形愈合,发生率为5.0%(1/20).结论掌侧入路行T型钛板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桡骨骨折 老年人 掌侧入路 T型钛板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急诊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缺血程度,探讨其对术后心源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急诊PCI的STEMI患者390例,发病时间均在12h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表现分为Ⅱ级缺血组(A组,248例)和Ⅲ级缺血组(B组,142例),分析住院期间两组基本资料、TIMI危险评分、ST段回落率、PCI后心血管事件(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再发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性别构成、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吸烟、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卒中、术后TIMI血流3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ST段回落率>50%比例明显低于A组[53.2%(132/248)比29.6%(42/142)](P<0.01),且心源性休克、院内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再发心肌梗死率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左室射血分数、TIMI危险评分>3分、Killip分级>1级、前壁心肌梗死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将两组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并以与心源性休克有关的因素为自变量,心源性休克为因变量进行分析,发现年龄(P=0.008)、Killip分级>1级(P=0.049)、ST段回落率(P=0.008)及Ⅲ级缺血(P=0.001)为PCI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入院时心电图Ⅲ级缺血是STEMI患者PCI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且对PCI后院内病死率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 标签: 心肌梗塞 休克 心源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Ⅲ级缺血 ST段回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