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更换原因及评价旧电极的参数功能。方法:起搏器更换病例共59例,男36例,女23例,年龄(70±8)岁(29~87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2例。单腔起搏器36例,双腔起搏器23例,起搏器平均使用时间(86±11)个月(48~142个月),共更换电极10例次,更换过程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均预置临时起搏器加以保护。结果:起搏器更换术原因为起搏器电池自然耗竭46例次,电池提前耗竭13例。电极导线更换原因:起搏器由单腔换为双腔时更换电极6例,起搏阈值过高、电极阻抗过低、膈肌收缩及囊袋感染各1例。更换起搏器时心室、心房起搏阈值((1.1±0.4)V、(1.2±0.5)V)与首次植入时的阈值((0.5±0.2)V、(0.6±0.3)V)相比较明显高(P<0.01)。更换时心室、心房电极阻抗((640.7±171.5)Ω、(637.2±143.6)Ω),R波、P波振幅((11.0±3.4)mV、(3.8±1.8)mV)与首次植入时((596.3±169.5)Ω、(623.7±135.1)Ω),((10.3±3.8)mV、(3.7±1.7)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起搏器更换主要原因为电池自然耗竭,电池提前耗竭与不能按时随访有关;起搏器更换时大部分电极可以继续使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更换时需置入临时起搏器加以保护。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永久 临时 电极导线 更换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水合氯醛不同给药途径的药效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以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6岁以下接受水合氯醛镇静的患儿为对象,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口服组(100例)、灌肠组(100例),并根据年龄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口服A/B组、灌肠A/B组,A组患儿年龄在6个月以下,B组患儿年龄在6个月-6岁之间。比较不同给药途径下各个组别患儿的镇静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灌肠组总体镇静有效率为87.00%,显著高于口服组的80.00%(P

  • 标签: 水合氯醛 灌肠 口服 药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验证原位更换新型医用蒸汽发生器产生湿包的原因,探讨减少湿包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2021年7月-10月23581个灭菌包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湿包产生原因,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湿包率进行比较。结果 原位更换蒸汽发生器产生湿包的主要原因为下排水主管道不完全堵塞(23.9%)、瞬时供汽量不足(37.9%)、灭菌用水水质不达标(33.1%)和人为因素(5.1%);干预后湿包率由2.51%降低至0.33%,湿包控制效果佳,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取加强下排水管道管理、并联蒸汽发生器、细化设备管理、规范冷却流程和购置专用灭菌筐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湿包率,夯实了灭菌质量,为降低湿包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蒸汽发生器 压力蒸汽灭菌 湿包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管道标识在ICU患者管道安全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ICU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管道标识管理。比较护理满意度、给药差错、管道更换差错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给药差错、管道更换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ICU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管道标识管理效果确切,可减少给药差错、管道更换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管道标识 ICU患者 管道安全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管路系统更换频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呼吸衰竭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53例,给予患者呼吸机管路及湿化装置治疗,将患者分为A、B、C组。其中A组有17例,间隔3d更换呼吸机管路系统;B组有18例,间隔5d更换;C组18例,间隔7d更换。通过对呼吸机管路的集水杯进行采样及细菌学检测观察3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情况。结果:A、B、C组患者分别有1例、4例、8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疾病。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高低与有创呼吸机管路系统更换频率呈负相关,建议每7d至少更换呼吸机管路1次,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管路系统 更换频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规范化管道固定培训在神经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中参与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86例作为样本,随机分为培训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方法护理,不参与规范化管道固定培训,培训组护理人员参与规范化管道固定培训。观察两组患者管道风险发生几率。结果培训组43例患者中,1例发生管道风险,管道风险发生几率2.33%。对照组43例患者中,5例发生管道风险,管道风险发生几率11.6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培训组管道风险发生几率更低。结论参与规范化管道固定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管道固定及护理水平,能够有效降低管道脱出等管道风险的发生几率,对于神经外科管道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规范化管道固定培训 神经外科 管道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问题导向实施管道管理对管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胸外科患者80例,均进行置管,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计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道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问题导向管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术后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置管、下床活动及出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问题导向实施管道管理能显著减少管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基于问题导向实施管道管理 管道不良事件 常规管道管理 术后康复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探讨科学的管理对策,提高管道护理质量。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年来发生的 51 起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并实施合理的管理对策。 结果: 不良事件原因上,因 安全管理不到位所致 18 例,占 35.29% ;因患者评估不到位 14 例,占 27.45% ;因护患沟通不到位 11 例,占 21.57% ;因管道固定不到位 8 例,占 15.69% 。 结论: 加强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及强化相关的管理,可提高管道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管道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生命体征与意识等症状进行观察与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与临床护理措施。结果62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接受全面的治疗与护理之后,总临床有效率为91.94%,并发症发生率为6.4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及加强临床护理与观察,能够帮助其及时发现患者病情进展,从而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最终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临床护理与预后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病人 管道护理 恢复健康
  • 简介:文章介绍了BIM技术用于医院建筑管道安装的特点、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并以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保健综合楼制冷机房的管道安装为例,详细阐述了具体应用。

  • 标签: BIM 医院建筑 管道安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实践价值。方法:分析对象为2020.7-2021.10 在我院胃肠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31例予以循证护理者纳入研究组,31例予以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和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74.19%),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6.77%)明显较高,P

  • 标签: 管道护理 胃肠外科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对90例2022.10-2023.10期间我院收治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以双色球法划分为对比组、观察组,各45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统计组间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前后疼痛程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有助于降低疼痛程度,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荐。

  • 标签: 循证护理 胃肠外科 管道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复苏室中 PDCA循环干预的 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90 例行全麻术后的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治的时间为 2017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 将每年设为一个轮转周期,每年选取 30 例患者,直至 2019 年 2 月结束 。将三组干预后的管道脱落情况与复苏室停留时间进行对比 。结果:经分析,三组的导管脱落率相比具有差异性 ( P< 0.05); 三组在复苏室停留时间具有差异性 ( P< 0.05)。结论:给予全麻术后的 患者 PDCA循环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 管道护理 麻醉复苏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复苏室中 PDCA循环干预的 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90 例行全麻术后的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治的时间为 2017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 将每年设为一个轮转周期,每年选取 30 例患者,直至 2019 年 2 月结束 。将三组干预后的管道脱落情况与复苏室停留时间进行对比 。结果:经分析,三组的导管脱落率相比具有差异性 ( P< 0.05); 三组在复苏室停留时间具有差异性 ( P< 0.05)。结论:给予全麻术后的 患者 PDCA循环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 管道护理 麻醉复苏室
  • 简介:摘要:在对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中,有许多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管道脱出、管道堵塞等,阻碍神经外科患者的康复,增加他们的痛苦。在神经外科护理领域,需要了解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观察120例神经外科手术、分析风险因素和研究相应的预防措施,如下所述:

  • 标签: 神经外科 管道护理分析 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肝胆外科患者,为保证管道使用的质量,提出循证护理措施,就如何提升肝胆外科管道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方法: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8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均留置管道,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各项指标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意外脱管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满意率观察组大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在外科肠道护理具有显着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适应各种管道的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减少以外情况的发生,从而改善整体医护品质。

  • 标签: 肝胆外科 管道护理 循证护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