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吴门医派名医天士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经验丰富,见解独特。他从脾胃与肺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从肺论治脾胃病的宣肺、降肺、润肺等治法;同时,又基于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和卫气营血之传变规律,注重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治肺以防邪传中焦脾胃。具体用药上常以桔梗、杏仁、枇杷、紫菀、瓜蒌等开降肺气之品,以助脾升胃降;又以桑叶、麦冬等清润之品润肺生津,以助脾阴、胃阴充盈。现梳理并总结天士现存古籍医案中从肺论治脾胃病的思路和实践经验,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前脾胃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叶天土 脾胃病 医案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橙皮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肾脏组织中Wnt/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在适应性喂养1周后,链脲佐菌素一次性法构建大鼠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橙皮苷治疗组三组,每组20只,造模成功后橙皮苷治疗组给予橙皮苷注射治疗,治疗量为0.2mg/kg大鼠体重(注射时称取1mg溶于1mL的丙二醇中),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丙二醇溶液注射。分别于治疗4周和8周后处死大鼠各半,收集其血、尿及肾脏标本,检测一般生化指标、肾脏组织病理学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ing检测肾脏组织中Wnt-4和β-catenin的表达特点。结果正常组大鼠毛色光滑,活泼好动,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有明显的多饮多食多尿的特点,此外毛发枯燥,精神萎靡,橙皮苷治疗后,其上述情况有明显好转,但和正常组差异仍然较大。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UTP)及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使用橙皮苷治疗4周后上述所有指标明显下降(P〈0.05),治疗8周后进一步降低(P〈0.05);病理学结果可见,正常组大鼠肾小管结构完整清晰,无明显病理改变;模型组可见肾小管间质局部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小管扩张,基底膜断裂,橙皮苷治疗4周后纤维化面积减小,治疗8周后进一步好转;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Wnt-4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橙皮苷治疗4周后明显下降(P〈0.05),治疗8周后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橙皮苷可通过抑制肾脏组织中Wnt-4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的表达,进而改善肾功能、减轻蛋白尿,最终起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橙皮苷 肾功能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干预对卵白蛋白(OVA)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模型小鼠中Th1/Th2细胞及其转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揭示电针干预改善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作用机理。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OVA-DTH)、电针治疗组(DTH+EA)、假电针治疗组(DTH+Sham),每组8只。电针治疗组予电针“足三里”穴,连续刺激7d;假电针组在“足三里”穴下5mm处的非穴位施行电针,时间同前。分离脾脏单个核细胞,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学检测CD4~+IFN-γ~+T细胞和CD4~+IL-4~+T细胞数量,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T-bet及GATA-3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针“足三里”减少T-bet(IFN-γ转录因子)蛋白表达,降低CD4~+IFN-γ~+T细胞比例,抑制Th细胞向Th1分化。结论电针干预通过抑制Th1分化,重建Th1/Th2平衡,改善Th1介导的过敏性皮肤炎症。电针足三里可作为过敏性炎症和Th1介导的炎症反应有效疗法。

  • 标签: 电针 足三里 炎症 TH1/TH2 迟发型超敏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银杏联合叶酸对糖尿病肾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血小板、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肾病Hhcy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银杏联合叶酸)36例和对照组(叶酸)34例,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浆Hcy、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Hcy、P-选择素、血浆vWF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P-选择素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银杏联合叶酸治疗可下调糖尿病肾病Hhcy水平,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小板及内皮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进展。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银杏叶 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P-选择素
  • 简介:目的:探讨川芎平喘合剂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h1/Th2及相关转录调节因子T-bet/GATA-3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风哮夹瘀型且符合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川芎平喘合剂,疗程均为1个月。监测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检测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水平及转录因子T-bet、结合蛋白-3(GATA-3)的mRNA表达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ACT评分、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最大呼气峰流量占预计值%(P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血清IFN-γ、T-betmRNA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IL-4、GATA-3mRNA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IFN-γ/IL-4及T-bet/GATA-3的调节作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平喘合剂对哮喘的疗效确切,且可能与调节患者Th1/Th2及相关转录调节因子T-bet/GATA-3的平衡有关。

  • 标签: 川芎平喘合剂 哮喘 风哮夹瘀 细胞免疫反应 γ-干扰素 白介素-4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尾香茶菜中Kamebakaurin、excisaninA、rabdokunminC、Kamebanin四种二萜类成分的HPLC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测多评法方法学考察模式,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尾香茶菜药材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用性。方法:以尾香茶菜中的4种活性成分为指标成分,采用两种校正方法分别建立各成分与Kamebakaurin的相对校正因子(fk/s),计算各成分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尾香茶菜中这4种成分的含量,并比较两种一测多评法所得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建立了尾香茶菜中4种二萜类成分一测多评法方法学考察模式;不同仪器和色谱柱多点校正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斜率校正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时测定尾香茶菜中Kamebakaurin、excisaninA、rabdokunminC、Kamebanin4种二萜类成分的多点校正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尾香茶菜药材的质量控制。

  • 标签: 一测多评 尾叶香茶菜 Kamebakaurin excisanin A rabdokun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