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高脂血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如何有效的治疗高脂血症成为了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中医通过分析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且通过长期的临床及试验研究,证明了中医药对治疗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该文从祖国医学及西医对高脂血症认识、中药降脂机制、中药降脂常用代表性药物及其作用机理这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介绍。

  • 标签: 高脂血症 中药 降脂 治疗机理
  • 简介:介绍全国名中医兆伟教授治疗Hp相关性胃病的经验。教授认为脾胃虚弱为Hp相关性胃病和发病基础,湿热阻络为主要机理,气血同病为后期演变,辨证当分虚实、寒热、气血。治疗上重视益气健脾,顾护后天;清热利湿,活血通降;病证结合,加强疗效;用药轻灵,处方简约;健康宣教,防治结合。

  • 标签: 单兆伟 幽门螺旋杆菌 脾胃病 名医经验
  • 简介: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体外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作用及对MAPK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胃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取小鼠8只,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原代培养;用家兔制备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地塞米松组及半夏泻心汤5%含药血清组、10%含药血清组和20%含药血清组,各组分别给予对照血清、LPS、地塞米松和各浓度含药血清。作用6h后收集细胞,用q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IL-1β、IL-8和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作用24h后,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8和TNF-α的蛋白含量。收集20%含药血清作用30min、60min和2h后的细胞,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不含药血清对照组比较,LPS能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IL-8和TNF-α的mRNA表达(P<0.01);与LPS组比较,地塞米松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IL-8和TNF-α的mRNA表达(P<0.01);5%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巨噬细胞TNF-α的mRNA表达(P<0.01),10%和20%含药血清均能明显抑制IL-1β、IL-8和TNF-α的mRNA表达(P<0.01)。ELISA结果显示,5%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的分泌(P<0.01),10%、20%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IL-8和TNF-α的分泌(P<0.05,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作用30min、60min均能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APK信号通路中P38磷酸化水平(P<0.05、P<0.01);含药血清作用2h能抑制巨噬细胞的ER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可能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内MAPK炎症信号通路中ERK、P38的磷酸化水平,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1β、IL-8和TNF-α而起到治疗胃炎的作用。

  • 标签: 半夏泻心汤 含药血清 腹腔巨噬细胞 MAPK信号通路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毒调血方口服或鼻饲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HMGB1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清毒调血方口服或鼻饲。疗程均为7d。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判定、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RP、TNF-α、HMGB1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治疗组TNF-α、HMGB1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均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毒调血方治疗能提高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炎症白细胞计数、CRP、TNF-α及HMGB1水平。

  • 标签: 清毒调血方 脓毒症 炎症因子 HMGB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加替沙星滴眼液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EclipseXDB-C18(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以1%三乙胺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4.3)-乙腈(87:13)为流动相,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结果加替沙星与各杂质分离度良好,各杂质相对校正因子在0.6-1.3范围。结论以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加替沙星滴眼液有关物质含量的方法简单可行,为加替沙星滴眼液拟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 标签: 加替沙星滴眼液 有关物质 校正因子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独立招生的高职招学生日益增多,对高职招学生培养的模式改革研究,将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我院高职招学生特点,尝试与医院合作开办'1+2''床旁学习'的院校合作高职招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

  • 标签: 高职单招 床旁学习 模式改革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对患者血脂、细胞因子影响。方法:选自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CSS评分、MMSE评分、血脂和细胞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高于对照组(70.7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SS评分、LDL-C、TG、TC、TNF-α、MMP-9、IL-6水平降低,而MMSE评分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SS评分、LDL-C、TG、TC、TNF-α、MMP-9、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而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辅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明显,且可改善患者血脂和细胞因子,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 标签: 银杏内酯注射液 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 血脂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甘草附子汤治疗风湿病及对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水平(RF)的影响。方法:选取风湿病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片治疗,研究组采用甘草附子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研究组患者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附子汤对于治疗风湿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抗CCP抗体和RF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甘草附子汤 风湿病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类风湿因子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蛇葡萄素对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IL-17A、IL-21、IL-23含量和结肠IL-17A、IL-21、IL-2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对照组、蛇葡萄素低剂量组、蛇葡萄素中剂量组、蛇葡萄素高剂量组6组。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制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各组分别灌胃给药7d,测定大鼠结肠湿重及长度、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血清和结肠中IL-17A、IL-21、IL-23含量和结肠IL-17A、IL-21、IL-23mRNA表达。结果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结肠湿重指数、结肠MPO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血清和结肠中IL-17A、IL-21、IL-23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结肠中IL-17A、IL-21、IL-23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蛇葡萄素可下调血清和结肠中升高的IL-17A、IL-21、IL-23含量,下调结肠中升高的IL-17A、IL-21、IL-23mRNA表达,调节IL-23/IL-17炎性轴功能失衡可能是其减轻结肠炎性损伤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实验性结肠炎 蛇葡萄素 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炎性轴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21 白细胞介素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