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从卫生服务需方的角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甘肃和江苏两省5430名居民使用中医药服务的主观意愿和实际利用情况进行实证调查,了解两个地区中医药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利用情况.发现民众对中医药服务机构的选择不够理性,中医药服务利用率的提高需要各项的政策扶持.对比两个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需求与利用的差异,发现中医药服务意愿地区差异明显,但实际利用情况差异不显著;中医药服务意愿和利用的影响因素既有交叉又有区别,经常居住地、年龄、收入、性别、文化程度影响中医药服务的利用,地区、经常居住地、年龄、收入影响中医药服务意愿.

  • 标签: 中医药 卫生服务 服务需求 服务利用 不同地区
  • 简介:目的:研究福州地区不同年龄正常人群中医体质分布。方法:对1058例福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进行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调查,并用SPSS20.0软件对体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福州地区正常人群中医体质以单纯型体质为主,总体分布排前三的依次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②男女体质在阳虚质上存在差异。③健康状态下,中老年人平和质比例高于青壮年,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气虚质、血瘀质的分布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而阴虚质、气郁质呈递减的趋势;18-24岁年龄段人群阴虚质、气郁质较突出;25~44岁年龄段的人群阳虚质、痰湿质较突出。结论:不同年龄人群中医体质有所不同,说明中医养生防病也要讲究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

  • 标签: 福州地区 中医体质 不同年龄
  • 简介:目的:使用证素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年龄段女性的中医证候证素特点,为临床使用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以“7”岁为周期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进行年龄划分,评估不同年龄段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的中医证候分布。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病位证素构成比的顺位为:肝(65.263%)、肾(49.473%)、脾(13.684%);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医病位证素的频数分布中,肝与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病性证素的分布特点中,实性证素痰与虚性证素气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实性证素气滞、痰与虚性证素血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04);实性证素气滞、血瘀、湿、痰与虚性证素阴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14,P=0.022,P=0.000);实性证素气滞、血瘀、痰与虚性证素阳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47,P=0.002)。不同年龄组病位证素、实性证素、虚性证素构成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973;P=0.917;P=0.983),三组居于前3位的病位证素构成比分别为:肝(22.105%)、肾(16.842%)、脾(4.211%);肝(32.632%)、肾(25.263%)、脾(6.316%);肝(10.526%)、肾(7.368%)、脾(3.158%)。三组居于前3位的实性证素构成比分别为:痰(15.789%)、气滞(14.737%)、湿(12.632%);湿(15.789%)、气滞(15.789%)、痰(14.737%);痰(5.263%)、血瘀(3.158%)、寒(3.158%)。三组居于前3位的虚性证素构成比分别为:阴虚(18.947%)、阳虚(14.737%)、气虚(12.632%);阴虚(31.579%)、血虚(23.158%)、阳虚(20.200%);阴虚(13.684%)、阳虚(8.421%)、血虚(7.368%)。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主要病位证素依次为肝、肾、脾。病性证素中,痰、气滞、湿、血瘀、寒在实性证素中占主导地位,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在虚性证素中占主导地位,且虚性证素的影响大于实性证素。

  • 标签: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证素辨证 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