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介绍了实验研究常用的医学形态技术如石蜡切片、冰冻切片、电镜超薄切片、组织化学和细胞培养等,因具有客观、直观等技术优势,在现代医学教学和科研中占有重要地位。将形态技术引入到经方现代研究中,对于阐释经方组方原理、探索经方治疗常见病、疑难病的机制,亦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形态学 实验技术 经方
  • 简介:目的:探讨'渐进式教学法'在血细胞形态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血细胞形态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血细胞形态的学习兴趣和细胞形态识别能力。方法:选取本校2013级-2015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年级随机选50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授课方式,试验组用'渐进式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分段执行,不同时段采用逐步渗透的方法,综合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开放实验室,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师生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开放、互动方式完成课程教学。结果:教学效果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教学流程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试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过程考核评价结果显示除了试验报告两组比较无差异外,其余各项过程考核成绩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式教学法'的应用在加深学生对细胞形态的理解、学习成就感等提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大激发和提高学生对细胞形态学习兴趣,在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方面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渐进式教学法 血细胞形态学 教学
  • 简介:目的:观察枳鳖胶囊抗肝纤维化形态和Ⅲ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66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枳鳖胶囊大、中、小剂量组.以40%四氯化碳花生油皮下注射结合高脂饲料、酒水饮料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结束后,除正常组不予处理外,其他组分别以蒸馏水,秋水仙碱混悬液,高、中、低浓度枳鳖胶囊溶液灌胃,疗程36d.疗程结束后,观察大鼠新鲜肝脏的表面情况、色泽、质地等大体形态,测定肝组织Ⅲ胶原mRNA的表达,光镜观察肝组织HE染色和网状纤维染色的病理形态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损害、肝脏脂肪变性和胶原纤维增生的程度最显著,Ⅲ胶原mRNA的表达最强.枳鳖胶囊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且可抑制Ⅲ胶原mRNA的表达,疗效优于秋水仙碱组.结论:枳鳖胶囊可较好地保护肝细胞,并能阻止肝纤维化进程甚或逆转肝纤维化病理改变,抑制胶原基因表达,抑制胶原基因表达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之一.

  • 标签: 枳鳖胶囊 肝纤维化 光镜 胶原 基因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中华苦荬菜的生境条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华苦荬莱自然分布区,测定土壤质地和pH值,观察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中华苦荬菜自然分布区以砂质土壤为主,pH值在7.5-8.5之间。结论:中华苦荬菜自然分布区土壤贫瘠,以砂质土壤为主,偏碱性。

  • 标签: 中华苦荬菜 形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肝汤对亚健康疲劳状态大鼠血清ALT与AST含量及组织形态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组采用补肝汤灌胃,检测各组AST与ALT含量的变化并观察肝脏形态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影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较大(P〈0.01);治疗组大鼠血清AST、ALT含量的影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补肝汤可以改善亚健康疲劳状态大鼠的肝功能,具有补肝护肝的作用。

  • 标签: 亚健康疲劳状态 补肝汤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 简介:目的:观察火针温补法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甲状腺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火针温补组4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造成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造模成功后,除空白对照组外余组大鼠均继续给予维持剂量的丙基硫氧嘧啶,同时西药组给予0.08%甲状腺片混悬液灌胃,火针组用细火针点刺,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4w后摘取甲状腺做病理检测。结果:病理检测显示,火针组和西药组大鼠镜下见甲状腺形态有明显改善,且接近正常。结论:火针温补法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甲状腺具有保护作用,且与西药作用相当。

  • 标签: 火针 温补法 甲状腺 病理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检验在贫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0例贫血患者,研究时间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检验、骨髓细胞形态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因诊断情况。结果:200例患者均经血常规检验,确诊为贫血。明确病因154例,其中39例白血病,占比18.32%;35例缺铁性贫血,占比16.73%;2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占比10.08%;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占比9.95%;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占比4.84%;24例感染性贫血,占比11.58%;7例多发性骨髓瘤,占比3.55%;3例骨髓纤维化,占比1.95%。结论:贫血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检验,能够有效确定贫血病因,对于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及其对疾病的预后评估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贫血 病因 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大鼠胶元诱导关节炎(CIA)模型血清Treg/Th17相关细胞因子及滑膜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从细胞因子角度以及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探讨其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Ⅱ胶原诱导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治疗组、来氟米特+穴位埋线治疗组。动态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各项关节炎活动指标、HE染色观察滑膜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L-17和TGF—β1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有效改善CIA大鼠关节肿胀以及关节炎指数;提高血清中TGF-β1含量和降低血清中IL-6、IL-17含量,各治疗组能有效减轻CIA模型滑膜组织关节炎炎症及病理形态的改变。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可能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而显著减轻关节炎症和破坏。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穴位埋线 Treg/Th17 细胞因子 病理形态学
  • 简介: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中医脏腑、经络和气血津液,在形态上也应有其相应的质。在中医学数千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当时技术手段和思想观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缺乏对脏腑等器官组织的形态特征的系统而明确的论述。通过对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的理论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以期探索建立中医学形态理论体系。

  • 标签: 中医形态 脏腑 经络
  • 简介:目前教学管理改革中,学分制取代学年制,是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学管理工作如何正确认识学分制,如何面对学分制实施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以及如何进行改革以促进教学工作发展是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 标签: 学分制 教学管理 教师 教学资源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不同居群款冬花种质资源的植物学形态性状观察、统计、分析,为款冬花遗传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对16个款冬花居群的8个形态性状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居群款冬花的形态性状均有一定差异,其中单株蕾鲜重、单株花蕾数变异较大,采收期绿叶数、每粒蕾重变异较小;相关分析表明除蕾色外,株高、叶长、叶宽、绿叶数、单株蕾数、每粒蕾鲜重均与单株蕾鲜重(产量)有显著正相关,其中单株花蕾数相关性最高,各性状间亦具有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16份款冬花种质资源可分为栽培和野生2类。结论:款冬花种质资源间存在较大的形态分化,在筛选高产种质时可优先考虑单株花蕾数指标。

  • 标签: 款冬花 形态变异 相关 回归 聚类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艾灸生成物对SD大鼠肺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低剂量艾灸生成物组、中剂量艾灸生成物组、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高剂量艾灸生成物恢复组,每天在相应浓度艾灸生成物中暴露4小时,每周5天,持续2个月;高剂量艾灸生成物恢复组经2个月高剂量艾灸生成物刺激后,在空气中自然暴露21天作为恢复期。正常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艾灸生成物干预,常规饲养2个月。肉眼、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的病理形态,比较各组大鼠肺脏器系数。结果肉眼下,除中、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分别有1只大鼠肺部表面可见小的灰色或黑色斑点外,余各组别大鼠肺部均未见异常。光镜下,低、中、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部分大鼠支气管及肺泡可见不同程度炎性细胞侵润,肺泡隔增厚,其中,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较为明显。高剂量艾灸生成物恢复组大鼠支气管及肺泡炎性细胞侵润现象与肺泡隔增厚现象较高剂量艾灸生成物组大鼠明显减少。各组别大鼠肺脏器系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艾灸生成物对大鼠肺形态的影响与艾灸生成物的浓度有一定相关性,艾灸生成物对大鼠肺形态的影响具有可逆性。

  • 标签: 艾灸生成物 安全性 形态学 脏器系数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