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清肺承气颗粒对大肠腑实证合并ALI/ARDS患者的肺功能和肠功能的影响,以及肠功能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实验设计方法,从2009年8月至2013年7月,在5个中心入选符合大肠腑实证表现的腹部疾患合并肺损伤的患者207例。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通里攻下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通里攻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里攻下药物清肺承气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d、3d、7d的氧合指数、L/M,治疗前、治疗后7d的APACHEⅡ评分,治疗7d后病死率。结论:清肺承气颗粒治疗大肠腑实证表现的腹部疾患所致肺损害患者,能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肠屏障功能,降低病死率,并证实肺功能的改善与肠功能的改善密切相关,通过治疗作用证实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密切关系。

  • 标签: 清肺承气颗粒 大肠腑实证 氧合指数 肠屏障功能 预后
  • 简介:药膳是"寓医于食",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饮食文化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同时,药膳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独特功效,逐渐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但是,如中国菜名对外翻译一样,药膳的名称和功能在对外翻译中也因为文化差异等原因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这势必会妨碍药膳及中国养生文化的对外宣传和传播。

  • 标签: 药膳 英译 问题 原则 方法
  • 简介:功能衰竭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肠衰竭的防治研究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现代医学治疗存在其局限性,而中医研究颇有优势。近年来中医治疗肠衰竭取得了明显进展,作者将主要探讨肠衰竭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 标签: 肠功能衰竭 中医药疗法 临床进展
  • 简介:干燥综合征合并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上很常见,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提示两者在遗传基因、环境因素、机体易感性方面具有相似的发病机制。在病因病机上,早期病机以阴虚燥热为主,病至后期,阴虚日久,阳气受损,致脾肾阳气虚,阴阳失调,痰瘀气滞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中医治疗需根据不同的临床证候辨证施治,早期滋养阴液为先,后期助阳益气,温化水湿,同时不忘行气化瘀,从根本上改善阴阳状态,调节机体免疫。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 发病机制 中医辨证论治
  • 简介:目的研究穴位注射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胃动素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和丰富治疗方案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的含量变化以及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NDLQI评分及MTL含量均显著增加,NDSL显著下降(P<0.05).结论穴位注射疗法和普通针刺疗法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均可以提高患者血清MTL的含量、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但由于穴位注射疗法隔日1次,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灸疗法 穴位注射 胃动素
  • 简介:目的探讨胆闭通络方对幼鼠阻塞性黄疸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SD大鼠幼鼠分为3组,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第2组为模型组,采用2%ANIT及生理盐水灌胃,第3组为治疗组,在造模同时予胆闭通络方灌胃,每日1次,连续7d.以分光光度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总胆红素(TB)含量;ELISA法测定肝组织CD3、CD4、CD8、IL-2、IL-12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血清TB、ALT、AST、AKP、r-GT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治疗组肝内CD3、CD4、CD8、IL2、IL12细胞因子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肝内CD3、CD4、CD8、IL2、IL12细胞因子降低(P<0.05),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胆闭通络方通过调节T细胞系相关因子可以抑制肝内胆管炎症,减缓肝脏进行性损伤.

  • 标签: 阻塞性黄疸 胆闭通络方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肾衰宁胶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肾脏疾病3期(CKDⅢ)的病人,分为贝那普利(洛丁新)组、肾衰宁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总体疗效、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肌酐变化值(SCr)和尿素变化值(BUN)、血钾变化值(K+)、血肌酐倍增或行透析患者例数.结果总体疗效和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值,联合治疗组均优于肾衰宁组和贝那普利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联合用药组与肾衰宁组相近(P>0.05),而优于贝那普利组(P<0.05或P<0.01),各治疗组与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肾衰宁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肾衰疗效更好,也更安全.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西医结合疗法 肾衰宁胶囊 贝那普利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加味三香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共收集8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加味三香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复方消化酶治疗,疗程28天,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积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天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66.7%与64.0%,P〉0.05);28天有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88.2%与68.0%,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28天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5),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餐后饱胀积分、早饱积分下降程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焦虑、抑郁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28天后SAS、SDS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SAS、SDS积分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评价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味三香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 标签: 加味三香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郁脾虚证
  • 简介: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仅采用多潘立酮治疗,实验组采用多潘立酮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蛋白酶、肠道消化酶及胃肠激素的回归均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为蛋白酶(52.12±2.10)U/L、肠道消化酶(86.10±5.18)g/L、肠道激素(23.12±2.16)μmol/L,而对照组则分别为(32.13±2.17)U/L、(73.25±3.10)g/L、(19.12±1.14)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多潘立酮 香砂养胃丸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目的:通过对AECOPD呼吸衰竭临床病例症状、体征等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得出该病证素、证候的分布,并分析其证候与胃肠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以选用的症状、体征辨证素表,症状、体征对证素贡献度(权值)表为基准,计算症状、体征对相关证素的贡献度,根据标准选用达到或超过20的证素,得出常见证素;根据证素组合证候规律及临床实际组合证候,确定AECOPD呼吸衰竭临床常见证候,进一步分析中医证候与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等。结果:1)AECOPD呼吸衰竭病位证素以肺出现频率最高(100%),其次为脾(81.32%)、心(72.29%)、肾(71.08%)等;虚性病性证素气虚出现频率最高(92.17%),其次为阳虚(72.29%)、阴虚(58.43%)等;实性病性证素痰出现频率最高(100%)、热(48.8%)、饮(48.19%)、血瘀(47.59%)等。AECO-PD呼吸衰竭的主要证候为肺脾气虚痰浊阻肺证(21.69%),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16.27%),肺脾肾阳虚痰饮停肺证(15.06%)等。2)AECOPD呼吸衰竭中医证候间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脾肾不足痰蒙神窍证发生率最高(100%),且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整体偏高(9.7±3.3),病情严重。结论:AECOPD呼吸衰竭的证素以痰、气虚、阳虚、阴虚、热、饮、血瘀等为主,期间常互相联合,易侵袭肺、脾、心、肾等脏,主要证候表现为肺脾气虚痰浊阻肺证,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证,肺脾肾阳虚痰饮停肺证等,其各证候间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呼吸衰竭 证素 中医证候 胃肠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两种方式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探讨宫颈癌的中医病机与疗法。方法将98例确诊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化疗方式不同分为介入性动脉化疗组(治疗组)和静脉化疗组(对照组)各49例。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近期白细胞(WBC)、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变化以判断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结果接受化疗后两组病例的WBC、CD3+、CD4+及CD8+值均有明显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组CD3+、CD4+及CD8+值三项指标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性动脉化疗方式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在保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方面优于静脉化疗的治疗。

  • 标签: 动脉化疗 静脉化疗 宫颈癌 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