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辨证与辨病、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祛邪与扶正相结合”为指导思想,通过大量临床实践,逐步形成“益气活血化湿方案”治疗膜肾病。开展系列临床和实验研究,验证了其有效,并对其机制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探索,以期确立中医药在难治肾病治疗中的地位。

  • 标签: 膜性肾病 益气活血化湿方案 中医药 名老中医经验
  • 简介:目的:观察益肾祛瘀化湿汤对肾气亏虚、湿瘀内阻型狼疮肾炎ACA水平的影响及临床观察。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狼疮肾炎(LN)病例,随机将收集的6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30例用西医常规治疗,而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化瘀祛湿汤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SLEDAI评分、ACA水平、24h尿蛋白含量、补体C3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24h尿蛋白含量、补体C3、血浆白蛋白、IgA-ACA、IgG-ACA、IgM-ACA)、SLEDAI评分、不良事件及复发率等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益肾祛瘀化湿汤治疗狼疮肾炎疗效显著,通过降低患者血清ACA水平、改善狼疮活动指标、减少蛋白尿达到减轻对肾脏损害的作用,对控制或延缓狼疮肾炎的病情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益肾祛瘀化湿 ACA
  • 简介:目的:探索温针结合抗痉挛支以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痉挛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成2组,其中50例应用温针结合抗痉挛支联合治疗痉挛偏瘫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50例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2个月、3个月时分别评价日常生活能力(BI)、Berg平衡量表、最大步行速度(MWS)、步行功能(Holden)进行评分。使用肌电图仪对患者进行H反射测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温针结合抗痉挛支治疗痉挛偏瘫效果更为明显,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Berg平衡评分、步行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且步行功能(Holden)分级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较对照组明显。对照组患者H反射亢进,潜伏期时间有所缩短至,肌电图波峰增高,说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而观察组患者H反射潜伏期缩短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波峰没有增高现象,说明患者H反射情况较好。结论:温针结合抗痉挛支治疗痉挛偏瘫较常规康复训练疗效更为显著。

  • 标签: 温针结合抗痉挛支具 痉挛性偏瘫 疗效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孤立肺结节(SPN)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4例SPN患者的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并经图像后处理,显示SPN的形态学特征及与毗邻支气管、血管的关系等。结果①64排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楚的显示SPN的形态学特征及与毗邻支气管、血管等的关系。②54例SPN中与毗邻支气管有关系的17例(3148%),其中恶性结节16例(2963%),良性结节1例(1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54例中与其邻近血管有关系的恶性结节占28例(5185%),良性结节占5例(9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结节供血血管直径平均345mm,良性结节供血血管直径平均245mm(4)SPN强化前后CT净增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孤立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及毗邻支气管、血管的关系,对SPN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由香港大学生物系HaniEl—Nezami博士及GianniPanagiotou博士领导的科研团队,与港大李嘉诚医学院及东芬兰大学医学系合作,研发出一种对肝癌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混合益生菌Prohep(probioticmixture"Prohep"),

  • 标签: 治疗效果 益生菌 肝癌 香港大学 科研团队 生物系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应用中医辩证法治疗过敏紫癜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过敏紫癜肾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辩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医辩证法治疗过敏紫癜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辨证法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疗效
  • 简介:将918例儿童过敏湿疹(AD)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开瑞坦、外用丁酸氢化考的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清热利湿合剂(由茯苓、黄连、藿香、米仁、山栀等组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且停用西药后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药清热利湿合剂对儿童AD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

  • 标签: 儿童 过敏性湿疹 AD 清热利湿合剂 开瑞坦
  • 简介: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言简意赅,条文简略,内涵丰富,虽由叔和搜集编次,后又历经战乱,原书内容,散失甚多,且因年移代隔,书中一句即可从多角度进行理解,导致后世研究者学术观点多不一致,笔者用仲景书解仲景意之法,认为《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中的"有柴胡证"指的是第96条的"小柴胡汤证",而"但见一证"中的"一证"指的是第96条中的四大主证以及七个或然证。

  • 标签: 柴胡证 小柴胡汤证 《伤寒论》 一证
  • 简介:[目的]探究脊髓损伤患者使用新型湿敷料护理压疮的效能。[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压疮患者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40例,采用新型湿敷料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7.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压疮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对脊髓损伤压疮患者使用新型湿敷料护理,能够显著促进压疮创口恢复,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压疮 新型湿性敷料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针药结合与灯盏花素注射液对颈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颈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针药结合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在治疗后症状都有改善,试验组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有效率为84.00%,试验组明显优于观察组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颈眩晕疗效较为理想。

  • 标签: 颈性眩晕 针刺 灯盏花素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