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近日有幸研读李培生先生编著之《柯氏伤寒论注疏》一书,颇有收获,不愧为专门研究"柯氏学术"之一大家。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茲特将其不足之处拈出,以就正于同道。一李培生先生说:"又芤,葱名。脉浮沉有力,中按无力,状如葱管,故以芤名脉。惟脉浮紧中见芤,在临床中很难见到。因思古医籍中,如《金匮要略》、《脉经》等书,多用脉象以审辨病机,决定治法。

  • 标签: 《柯氏伤寒论注疏正》 李培生 商榷
  • 简介:现代中医治疗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的一切有效治疗方法,不仅有传统中药、针灸、按摩等,还包括手术、输液、理疗、饮食、练功等各种手段。手术历来是中医扶正驱邪的手段,并非西医所独有。手术是外治法中一种"祛邪"的手段,具有局部性,阶段性,可择性的特点,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手术治疗必须服从整体内治之法,既能清除病灶解除梗阻,也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给组织带来损伤,遵循"祛邪而不伤","祛腐而不伤新"的中医外科的治疗原则。只有在中医理念为指导下的现代手术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

  • 标签: 扶正祛邪 中医外科 手术
  • 简介:目的:建立蟾马痛酊中士的宁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相HPLC法。色谱柱:硅胶为填充剂(汉邦,250mm×4.6mm,5μm);流动相:已烷-二氯甲烷-甲醇-氨水(55:40:5:0.3),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1.0mL·min^-1。结果:士的宁进样量在0.2176-1.305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07%(n=6)。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可作为蟾马痛酊制剂的质控使用。

  • 标签: 正相HPLC法 蟾马正痛酊 士的宁
  • 简介: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是一所承担医疗、科研、教学任务,具有专科特色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全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采取几十项工作措施,加强领导班子的示范作用,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开展"创家文化、送亲人暖"系列活动,创新廉政文化制度体系,将让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为保证医院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标签: 眼科医院 正能量 廉政文化建设
  • 简介:源颗粒是在已故名老中医祁中慈治疗反流性胃炎经验方基础上加减,并由传统煎煮剂改制成颗粒剂。为我院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成药制剂。主要由代赭石、柴胡、黄连、吴茱萸、枳壳、制半夏、延胡索等组成。药简力著。其组方配伍方法值得探讨。

  • 标签: 正源颗粒 经验方 方剂配伍
  • 简介:近年来,在正规医学之外的一种奇特疗法,顺势疗法,重新受到医学界的瞩目。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全球必须研究顺势疗法,以补偿现存治疗方法的不足。

  • 标签: 顺势疗法 随想 世界卫生组织 医学
  • 简介:针对当今中医继承不足的弊端,以《内经》理论为依据,结合临床实际和思维科学,提出学习《内经》的主要意义有三:一是学习原创的中医理论;二是学习中医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方法;三是学习中医的思维模式。

  • 标签: 《黄帝内经》 中医学 中医思维
  • 简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正值2016新年之际,我代表编委会向关心和支持《环球中医药》发展的广大中医药专家、同仁、作者和读者致以新年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12015年是“十二五”计划收官之年。我们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传承创新中医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大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中医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突出特色,创新形式,强化办刊质量,全方位、广角度、多终端地宣传和推广中医药学术成果和最新技术,助力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不断提升《环球中医药》杂志影响力。

  • 标签: 中医药发展 能量 中医药专家 中医药事业 精神指导 传承创新
  • 简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是正气与邪气作斗争的过程。邪消长,既是人体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的复杂变化,也是人体在抵抗一切外来的致病因素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综合表现。中医所谓的“邪”,是指一切可能致病的因素;中医所谓的“”,是指人体能够抵抗邪气的生理功能。邪气和正气的消长过程,尤其是正气的盛衰,是决定受病与否的主要因素,也就是外因决定于内因的意义,因而成为机体在发病过程中形成虚实证候的关键,同时也是决定治疗方针的重要标准。

  • 标签: 邪正消长 疾病虚实 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
  • 简介:1肝者,琵极之本《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肝者,鼹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 标签: 《黄帝内经》 李今庸 训诂 札记
  • 简介:1凡相五色之奇脉《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 标签: 《黄帝内经》训诂 札记 李今庸
  • 简介:1烦满《素问·热论篇》说:“厥阴脉循阴器而络於肝,故烦满而囊缩。”按《说文·水部》说:“满,盈溢也”,非此文“烦满”之“满”义。此“满”当为“懑”字之借用,《说文·心部》说:“懑,烦也,从心满”,段玉裁注:“烦者,热头痛也,引申之,凡心闷皆为烦,《问丧》曰:‘悲哀志懑气盛’,古亦段满为之,满亦声”,是其义也。在《素问》书中,凡言“烦懑”字,皆借满为之,

  • 标签: 《黄帝内经》 李今庸 训诂 札记
  • 简介:1膏之原肓之原《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按《素问·刺禁论》说:“鬲肓之上,中有父母”。此文“膏之原”之“膏”,为“鬲”,“膏”、“鬲”二字声转可通也

  • 标签: 黄帝内经 膏之原 育之原 其支者 筋瘘颈肿
  • 简介:1瘛痰痫瘛瞤瘛《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脾脉急甚为瘛痰”,杨上善《太素·五藏脉诊》注:“手足引牵来去,故曰瘛疚也”。

  • 标签: 《黄帝内经》 训诂 札记 李今庸
  • 简介:1肾气独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沈。"按此文"肾气独沈"之"独",当为"清浊"之"浊",《说文·水部》说:"浊……从水,蜀声”,

  • 标签: 《黄帝内经》 李今庸 训诂 札记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