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杨栗山是清代著名医家,所著《伤寒疫条辨》,融合百家之长,辨明伤寒疫,创立升降散名方,在中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读《伤寒疫条辨》,不仅要学习先贤运用升降散及其变方的临床经验,还要领会杨栗山传承创新的精神,发皇古义,创新学术,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杨栗山 伤寒温疫条辨 升降散 方剂 瘟疫
  • 简介:经汤是汉代张仲景编著的《金匮要略》一书中所记载的经典方剂,广泛用于妇科临床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经断前后诸症等妇科疾病。经汤全方配伍严谨,而不炽,通而不峻,补而不滞,化瘀而不伤正,旨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临床四诊合参,准确辨证,凡符合其病机主证运用之,每获良效,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中"异病同治"的原则。

  • 标签: 温经汤 妇科疾病 临床体会
  • 简介:观察对穴针灸联合腕踝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对穴针灸联合腕踝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对穴针灸治疗,每日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估,分析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两组均能有效改善肩关节各项功能(P〈0.01),但治疗组对肩关节的改善更具有优势(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穴针灸联合腕踝针疗法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能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

  • 标签: 肩关节周围炎 温针灸 腕踝针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关刺针结合康复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关刺针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康复组采用Bobath康复技术治疗,关剌针组采用关刺患侧加温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与康复组相同的康复;台疗,同时采用与关刺针组相同的关刺及针灸治疗。3组均隔日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干预6个月。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1、3、6个月后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下肢抗痉挛情况,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能力,用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估QOL。结果:治疗34-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下肢MAS评分优于康复组和关刺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BBS评分优于康复组和关刺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SS,QOL评分优于康复组和关刺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叉(均P〈0.05)。结论:关刺针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QOL。

  • 标签: 针刺疗法 刺法 温针疗法 康复 中风后遗症 偏瘫
  • 简介:目的观察臭氧化自血回输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配到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臭氧化自血回输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介素-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与TNF-α均呈下降趋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后在IL-1β与TNF-α指标对比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AS评分下降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臭氧化自血回输结合针灸治疗能抑制IL-1β与TNF-α分泌,从而起到抗炎作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臭氧化自血回输 温针灸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益智胆颗粒对APP/PS1(B6)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脑组织病理形态及Aβ的影响。方法选用APP/PS1(B6)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智胆组和多奈哌齐组,将同系背景小鼠作为空白组。益智胆组、多奈哌齐组以相应药物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90天。采用Morris迷宫测试、跳台测试评估APP/PS1(B6)小鼠行为学;HE染色观察APP/PS1(B6)小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APP/PS1(B6)小鼠海马Aβ含量。结果Morris水迷宫测试: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发现平台时间显著延长(P〈0.01),且游泳总路程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小鼠发现平台时间均缩短(P〈0.01),且游泳总路程均减少(P〈0.01)。跳台测试: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错次数明显增加(P〈0.01),且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小鼠出错次数明显减少(P〈0.01),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海马组织形态:模型组有明显的脑神经元变性,可见到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多奈哌齐组可看到神经元数量增多且细胞结构排列较整齐;益智胆组空泡变性和细胞核增大有所改善,神经细胞排列和细胞形态较好。海马Aβ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Aβ_(1-42)和Aβ_(1-40)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智胆组和多奈哌齐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的Aβ_(1-42)和Aβ_(1-40)含量明显下降(P〈0.01);与多奈哌齐组比较,益智胆组小鼠海马组织中Aβ_(1-42)和Aβ_(1-40)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智胆颗粒有助于提高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保护海马神经细胞,降低β样淀粉蛋白沉积实现。

  • 标签: 益智温胆颗粒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行为学 病理形态 β样淀粉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