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随机抽样接收外来医疗器械130件,消毒供应中心按照规范化流程管理所有医疗器械,观察干预前后医疗器械清洗、包装、灭菌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清洗质量目测合格率及5倍放大镜检测合格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包装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干预后灭菌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实施规范化管理,可提高清洗、包装、灭菌等环节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保证患者生命健康。

  • 标签: 外来器械 消毒供应中心 规范化管理
  • 简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是我国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而临床思维能力是一名优秀住院医师的灵魂。临床思维贯穿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全过程,是临床医疗规范的核心,体现了住院医师的临床诊断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住院医师虽有临床见习或实习经历,但现有的大环境下,住院医师在实习过程中,看的多,动手少,部分住院医师实习时还有可能"眼高手低",所以,住院医师所掌握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真正的医学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不够,导致住院规培医师在临床就诊时,临床思维无法找到最佳的出发点及切入点,遇到临床突发状况或特殊情况时,往往不知所措。因此,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临实践结合、培养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关键。

  • 标签: 住院医师 规培 临床思维能力 培养
  • 简介:目的:探究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对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内科病区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组成管理小组,针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调整,比较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前后内科病区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在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后,内科病区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后,内科病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内科病区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控制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内科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规范化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内分泌科教学门诊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6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全科住院医师44名,随机分为研究组24人,对照组20人。对照组学员主要在病房进行规范化培训,研究组学员一方面要接受病房培训,另一方面要完成每周一次上午与一次下午的内分泌科教学门诊培训。比较两组学员入科、出科考核成绩以及对带教效果的评价。[结果]两组学员入科前基本知识考核成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内分泌科培训结束后研究组出科理论考试及临床实践技能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带教效果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分泌科教学门诊能显著提高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

  • 标签: 内分泌科 教学门诊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带教
  • 简介:目的:探讨规范化癌痛护理管理措施在肿瘤内科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09例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人院先后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止痛药物治疗,并予相应的常规疼痛护理管理;观察组严格按照三阶梯癌痛止痛原则进行治疗,予以相应的规范化癌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疼痛缓解情况、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NRs评分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1周、2周和4周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护理后各项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肿瘤内科癌痛患者实施规范化癌痛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疼痛强度和疼痛影响,减轻其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对改善其整体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显著意义。

  • 标签: 规范化护理管理 癌痛护理 肿瘤内科 癌痛患者
  • 简介:[目的]探索新形势下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为培养临床型硕士研究生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2013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50名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作为观察组,2012级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50名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对照组研究,按照制定相关细则培养2年,培养结束后进行专业理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病例分析、临床技能操作等考核,对比分析两组学生各项考核成绩和合格率。[结果]观察组专业理论、体格检查、病例分析和临床技能四项成绩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成绩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格率是94.0%,对照组合格率为80.0%,观察组合格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培养的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总体上优于传统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将会推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的转变,并对医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临床型硕士研究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