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经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典型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整体思维方式,经络不仅是流通血液的“脉”或“血脉”,更是气运行的主要通道,而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则是对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等理论学说的必要补充和整体诠释。《黄帝内经》确立了以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作为经络系统的基本框架,从而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整体构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络理论实际上成为了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主体结构。

  • 标签: 经络理论 整体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摘要21世纪中医的发展必须认清以下四个问题①中西医属于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不要用西医的思维方式去验证中医,那样将会使中医误入歧途;②中医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具有超越时代先进性的思维方式;③真正意义上的人体医学应该是在正确思维方法指导下的中西医的高度融合;④中医现代化首先应该是其理论的现代化,将中医优势和现代科技相互结合是推动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必然道路。

  • 标签: 中医基础理论 思维方式 继承 发展
  • 简介:摘要从临床实际出发,根据中医理论进行分析,提出湿邪内生是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不同方面给出理论依据,同时结合自身经验探讨具体的分型证治思路及方药。

  • 标签: 消渴 糖尿病 湿邪内生 辨证论治 理论分析 医案
  • 简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又称膝骨关节炎。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普遍认为膝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是以软骨的退变以及骨质增生为核心。因此,人们过多地关注膝关节周围骨的改变,认为发病特点是"本虚标实",肝肾亏虚为本,脉络痹阻为标[1],而对膝骨关节周围肌肉无力、肌萎缩及肌肉功能状态改变的关注较少,报道病例不多,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脾胃论治 理论探讨
  • 简介:通信作者陈以国(196502-),男,汉,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摘要目的以内经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腰痛。方法中药治疗,右归丸加减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服,每次200ml,5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开始第2个疗程。针灸治疗,取腰俞、腰阳关、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十七椎、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穴位,每次随证取5~8个穴位,患者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毫针针刺所选腧穴,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腧穴部位热重酸沉感)留针40min,每天1次,5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开始第2个疗程;结果59例经治疗全部获效,其中痊愈50例,好转9例;结论右归丸加减配合针灸治疗腰痛,在功效上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达到扶正祛邪,补肾益精,舒筋活血,通络止痛。

  • 标签: 腰痛 右归丸 针灸
  • 简介:摘要社区高血压管理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慢病”的一项重要工作,充分利用中医"治未病"的思维理念,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特色优势,其核心就在于"防重于治",对于预防疾病发生,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治未病"理论秉承了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因人制宜的原则,体现了以"人体健康为本"的理念,与现代医学提倡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有"异曲同工"之妙,对社区居民进行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未病先防"的认识,把"未病先防"的理念变成人人自觉的行动,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对提高人类健康和疾病预防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中医治未病 社区高血压病 防治
  • 简介:本文分析了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现实意义,提出了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具有的四大作用:改革了传统的《中基》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建立了中医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中医素质;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实现了教与学的早期统一;早期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重视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基》教学中开展,对深化中医学早期基础类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案例式教学法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马尔尼菲青霉菌(PM)是一种高致病性条件性真菌,多发于东南亚及中国南部等气候温热潮湿地区,免疫力低下者为易感人群。自1973年第一例淋巴瘤患者发生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病(PSM)后,世界各地报道不断增加,其中85%发生于AIDS患者,已成为AIDS的临床诊断指征之一[1]。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RT)运用于临床后,

  • 标签: 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病 中医体质学说 临床II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