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内经》藏象理论有"四时藏象""四时五藏""五行藏象"和"六节藏象",不同的藏象理论对学习者造成困扰。通过对不同藏象理论的浅析,指出五行藏象弥补了四时藏象论不及脾的缺陷;思考了五行藏象不足及与"地之阴阳"的关系、六节与六经的关系及六节藏象与"天之阴阳"的关系,认为六节藏象与五行藏象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思考。

  • 标签: 内经 藏象理论 四时 五行 六节
  • 简介:模型理论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其与经络研究的结合已有相关成果,研究角度各异。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择要梳理模型理论的相关内容,从紧缩论(Deflationaryview)的视角,对理想化模型与虚构模型进行界定与辨析,进而结合经络理论自身特点,试从经络是理想化模型与经络是虚构模型两种角度,探讨以模型理论研究经络的可能性与价值。

  • 标签: 经络研究 模型理论 理想化模型 虚构模型
  • 简介:<正>《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温病学》及《内经》一样,历来都作为中医院校教学的一门必修主课。近年来,由于教学改革活动的不断深化,对《伤寒论》教学研究出现了两个方面的趋势。一是继续加强《伤寒论》的教学,一是减少本门课的课时或作选修课,结合我院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 标签: 《伤寒论》教学 教学质量 中医院校 《温病学》 《内经》 辨证论治
  • 简介:放射线属于中医六淫中的火热毒邪,中医肺络概念包括西医解剖肺脏;肺络病是肺脏疾病一种病理状态,放射性肺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络病,包括肺络自病和久病入络;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患者在放疗过程不可避免的一种毒副作用,同时加剧了肿瘤患者本身虚实夹杂的病机状态;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演变过程符合中医久病入络的病机概念。从络病理论出发,结合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探讨络病理论指导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可行性。

  • 标签: 络病理论 肺络病 放射性肺损伤
  • 简介:阴阳理论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理论,包括阴阳观念和阴阳符号,是以太阳为物质基础发展起来的生命哲学和以二元论为基础模拟世界结构的系统论相结合的有机宇宙哲学,是解释宏观世界的理论范式,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近代以来,阴阳理论并非社会的主流理论,但其所蕴含的生命哲学和系统论内涵将为当代科学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启示。必须进行合理的扬弃,阴阳理论才能为中国当代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 标签: 阴阳理论 系统论 生命哲学
  • 简介:汗法是中医传统治法之一,其理论来源于《内经》,属于“八法”之一,是通过疏解腠理、宣通肺卫以祛邪外出的治病方法,是中医辨证治疗学的重要内容。汗法的运用范围很广,可用于治疗风寒风热表证、温病初起、实热证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等而见有表证者,治疗方法包括内治、外治及针刺治疗。

  • 标签: 理论 内经 应用
  • 简介:中医学起源于早期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发现与发明。中医学经历了春秋以前漫长的“前中医”过程,在春秋战国时代阴阳说、五行说和气一元论的指导下发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医学。中医学是指有哲学指导、基本理论、临床手段、专职医生的学术综合体,而“前中医”是指在中医形成以前的漫长岁月里,人们自发的、原始的、没有理论指导的自我保护恢复手段。医学跟巫术终究不同。医学是由实践而升华出思想的,巫术则是由思想而衍生出活动的。医学经历的过程是:活动-思想-思想与活动互动,巫术经历的过程是:思想-活动-活动与思想互动。所以,两者始终不是也不可能是同一的东西。

  • 标签: 前中医 中医学 巫术
  • 简介: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体系特点,在中医理论的重要哲学思想——阴阳理论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与概括。现从阴阳的起源、阴阳的概念及阴阳的内涵入手,阐述阴阳的哲学思想,以体现这一理论对传统医学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阴阳 中医 哲学
  • 简介:经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典型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整体思维方式,经络不仅是流通血液的“脉”或“血脉”,更是气运行的主要通道,而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则是对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等理论学说的必要补充和整体诠释。《黄帝内经》确立了以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作为经络系统的基本框架,从而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整体构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络理论实际上成为了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主体结构。

  • 标签: 经络理论 整体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中医药学是祖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其理论与经验,是历代医家在长期地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前贤为了把这一瑰宝传承给后人,造福于人类,其著作多以音韵形式写成,故背诵条文或歌赋便成了继承中医药学的主要方式。

  • 标签: 选读经典 理解经典 运用经典
  • 简介:针对中医气功学学科建设发展缓慢的现状,从人才培养、应用体系及科学研究三个方面提出加强学科建设的思路与方法。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应从制订教学大纲、分化研究方向、探讨师承模式入手,完善气功教学体系;在应用体系方面,应从建立医护常规、确立临床定位、扩大应用范围人手,强化内涵、拓展外延;在科学研究方面,应从基础建设入手,逐步阐明气功疗法的临床效应,并提出技术路线“三三制”模式。

  • 标签: 中医气功学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应用体系 科学研究
  • 简介:《内经》关于“怒”的理论中蕴涵了大量现代情绪,心理学的科学内涵,以先继承后创新视角对怒从定义、分类、病因病证双重属性及怒病治疗等方面进行认识。

  • 标签: 内经 中医基础理论
  • 简介: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中医基础理论教授满晰博(ManfredPorkert)近日指出,中医传播应该采取理论先行的策略,即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对外交流和传播,扩大中医的理论影响,编写中医教材,多翻译中医的一些著作。中国以外的国家,尤其是年轻一代认识并接受了中医理论,就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 标签: 中医基础理论 传播 对外交流 中医教材 中医理论
  • 简介:【摘要】中风后抑郁是脑血管病患者身上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中风后抑郁常以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甚至丧失、思维迟钝等症状为最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生常影响到中风患者运动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减慢患者神经功能上的康复。本文将围绕中西医对中风后抑郁这一疾病的认知,以及中西医对于中风后抑郁的相关治疗方法进行列举和综述。

  • 标签: 中风后抑郁 理论研究 中医中药 西医西药 中西医结合
  • 简介: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中医药延缓衰老也随之发展成为一个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历代医家临床证治经验证实益气活血法是延缓衰老的一个可靠途径。现就益气活血法延缓衰老的理论渊源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益气活血法 衰老 气虚 血瘀
  • 简介:立足于《脾胃论》原文明确了阴火的范畴和实质,从心火、肝(胆)火、相火与脾胃生理、病理相互影响的角度,按脾胃先病和脾胃后病分析了阴火的产生机制,简述了阴火的见症和治疗。

  • 标签: 脾胃论 阴火 李东垣
  • 简介:有关卫气生成的观点提法甚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卫出上焦、卫出中焦与卫出下焦三种不同的看法之争。各类观点虽亦旁征博引或自圆其说,但以《伤寒论》为据加以完善者却甚为鲜见。

  • 标签: 伤寒论 卫气生成 上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