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验纤溶系统水平检测在产妇DIC对早期诊断评价效果。方法分别比较DIC产妇(DIC组62例)和正常产妇(健康组55例)在产前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及凝血酶的时间变化,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指标增减。结果与健康组相比,DIC组产妇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验纤溶系统水平检测可以作为产妇DIC早期诊断的有效评价指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DIC 凝血 纤溶
  • 简介:目的:从同病异证、异病同证角度探讨血管活性物质心气虚证的关系,评价其作为临床指标诊断心气虚证的价值,探讨心气虚证的客观化诊断.方法: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硝酸还原酶法等观测60例心气虚证患者血中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变化,并通过现行辨证标准相比较,从临床流行病学角度系统评价它们诊断心气虚证的价值.结果:胸痹心气虚组心痹气虚组血中的ET、CGRP、NO、NOS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该两组胸痹心阴虚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四指标敏感度都比较高(平均为95%),可作为筛选心气虚证的参考指标;其中,CGRP、NOS特异度低(均为40%);ET、NO特异度高(平均为89.5%),造成误诊可能性小.临床流行病学评价表明ET、NO的诊断价值优于CGRP、NOS,现行辨证标准符合情况良好.结论:ET、CGRP、NO、NOS四指标均可作为筛选心气虚证的参考指标.但是,只有ET、NO可作为临床诊断心气虚证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心气虚证 血管活性物质 临床诊断指标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在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自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骨关节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60例患者进行X线平片及螺旋CT检查,统计检查结果并以手术结果作为标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X线平片及螺旋CT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螺旋CT的确诊率可以达到98.33%,X线平片的确诊率为81.67%,螺旋CT的确诊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的确诊率,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对骨关节创伤性疾病有很高的诊断灵敏度,应该在临床中多使用螺旋CT对骨关节创伤疾病进行辅助检查,能够比较全面的反应患者患病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也有利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螺旋CT 骨关节创伤 诊断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 CT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及影响评价。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收治的 10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 50人,观察组采用磁共振( MRI)作为治疗前的扫描检查,对照组采用 CT作为治疗前的扫描检查,对两组扫描效果及影响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经过不同的扫描方式和分期检查确诊率对比发现,观察组采用磁共振( MRI)扫描方式的各期确诊率和总确诊率均高于采用 CT扫描方式对照组的各期确诊率和总确诊率( P< 0.05)。结论:磁共振( MRI)扫描技术优于 CT扫描技术,对于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是目前最有效的检查技术之一。

  • 标签: 早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CT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并评价胃间质肿瘤的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的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检查并通过病理科确诊为胃间质瘤的36例患者的检查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下,胃间质瘤在胃壁不同层次内的发生部位得以清晰的显示。所检查的胃间质瘤中均为单发,且胃体及胃底部为多发位置,并可以从瘤体的大小(直径)、轮廓边界、回声情况及RI(阻力指数)、血供情况等指标对良性、恶性及交界性肿瘤进行鉴别。结论在胃间质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过程中应用口服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的技术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口服超声造影 彩色多普勒 胃间质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