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鉴别瞿麦中的环肽化合的方法.方法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分别对瞿麦的正丁醇提取进行萃取,对收集的Ⅱ(15-19)部位经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Ⅱc部位再次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其中Ⅱc11为甲醇洗脱部位(204-209),其中含有环肽成分.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成功分离出瞿麦中的环肽成分,薄层色谱也显示出环肽的斑点.结论本实验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与薄层的分离鉴别方法适用于初步鉴定瞿麦的环肽成分.

  • 标签: 环肽 瞿麦 薄层鉴别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艾灸生成对SD大鼠肺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低剂量艾灸生成组、中剂量艾灸生成组、高剂量艾灸生成组,高剂量艾灸生成恢复组,每天在相应浓度艾灸生成中暴露4小时,每周5天,持续2个月;高剂量艾灸生成恢复组经2个月高剂量艾灸生成刺激后,在空气中自然暴露21天作为恢复期。正常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艾灸生成干预,常规饲养2个月。肉眼、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的病理形态,比较各组大鼠肺脏器系数。结果肉眼下,除中、高剂量艾灸生成组分别有1只大鼠肺部表面可见小的灰色或黑色斑点外,余各组别大鼠肺部均未见异常。光镜下,低、中、高剂量艾灸生成组部分大鼠支气管及肺泡可见不同程度炎性细胞侵润,肺泡隔增厚,其中,高剂量艾灸生成组较为明显。高剂量艾灸生成恢复组大鼠支气管及肺泡炎性细胞侵润现象与肺泡隔增厚现象较高剂量艾灸生成组大鼠明显减少。各组别大鼠肺脏器系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艾灸生成对大鼠肺形态的影响与艾灸生成的浓度有一定相关性,艾灸生成对大鼠肺形态的影响具有可逆性。

  • 标签: 艾灸生成物 安全性 形态学 脏器系数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桂产藿香蓟水提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桂产藿香蓟水提高、中、低剂量组,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观察桂产藿香蓟水提对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以同样的分组方法另取60只小鼠,采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法,观察桂产藿香蓟水提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并分别测定小鼠足肿胀中丙二醛、前列腺素E2和超氧化歧化酶的活性。实验结果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对比采用LSD检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桂产藿香蓟水提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和足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9.27%、18.23%、11.61%和27.58%、17.15%、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前列腺素E2、丙二醛和超氧化歧化酶含量分别为124.95±15.71μg/g、21.19±3.27nmol/ml、162.19±12.52U/ml,桂产藿香蓟水提其高、中、低剂量组前列腺素E2、丙二醛和超氧化歧化酶含量分别为(52.12±9.51μg/g、78.30±11.60μg/g、83.41±13.34μg/g)、(14.57±2.51nmol/ml、15.40±2.34nmol/ml、16.37±3.18nmol/ml)及(222.76±19.59U/ml、209.90±15.30U/ml、194.64±19.68U/m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桂产藿香蓟水提其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小鼠炎足中炎性组织前列腺素E2、丙二醛含量,提高其超氧化歧化酶活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桂产藿香蓟水提抗炎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的含量,提高超氧化歧化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 标签: 藿香蓟 抗炎作用 机制
  • 简介:目的收集医院护理信息系统与电子病历相关的护理表单,提取相关信息数据元,编制《中医临床护理信息数据元目录》以及《中医临床护理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设计,采用文献研究、借鉴法以及现场调研与专家访谈法收集护理表单,采用自上而下法对中医临床护理信息数据元进行提取。结果初步收集中医临床护理信息数据元共计703个,并按照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的17个分类的编制,将703个数据元进行整理、分类,编制《中医临床护理信息数据元目录》以及《中医临床护理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结论基本上完成中医临床护理信息数据元体系框架的构建及中医临床护理信息数据元目录及其值域代码的编制,探讨了中医临床护理信息数据元体系构建研究的方法学问题,为今后完善中医临床护理信息数据元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 标签: 数据元 中医护理 标准化
  • 简介:应激性心肌病,又称为Tako-Tsubo综合征、心尖部气球样变综合征(apicalballooningsyndrome,ABS)等,其主要特征为一过性心尖部室壁运动异常,呈气球样变。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前多有精神或躯体应激事件。心电图特点可表现为ST段抬高,伴病理性Q波,与急性心肌梗死有混淆之处。此类疾病在重症医学领域报道例数相对较少,诊疗上具有一定隐匿性,容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需要我们提高对应激性心肌病的认识,早期诊断,通过中西医诊疗适时干预,争取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应激性心肌病 危重病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目的:比较研究陈皮醇提、陈皮水提及橙皮苷部位的抗炎活性。方法:用1μg/mL的脂多糖(LPS)处理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采用NO试剂盒检测各实验样品对模型细胞NO释放量的影响;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及结论:陈皮醇提、陈皮水提及橙皮苷部位均具有显著抗炎活性,且陈皮醇提、陈皮水提的抗炎活性优于橙皮苷部位。

  • 标签: 陈皮醇提物 陈皮水提物 橙皮苷部位 抗炎
  • 简介: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近30年来以通下法治疗中风病的文献资料进行质量分析并总结中风病发病、证候及方药应用规律。方法收集1979-2013年在CNKI上公开发表的应用通下法治疗中风病的文献,录入设计数据库中,对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文献通过改良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同时对于文献中病例基本资料、辨证分型和方药的使用进行分析,利用MicrosoftExcel工具对病例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频数分析对病例症状、舌脉、证型、常用方剂和药物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中风病的症状除了中风病本身五大主症外,大便不通、腹胀、喉中痰鸣出现频率高,头痛、烦躁、头晕、发热、呕吐呃逆、面赤、喘息气粗等症状相对出现较多。舌质以红、暗红、绛红和紫瘀为主,脉象多表现为弦脉、滑脉和数脉,脉象并见以弦滑脉最多,其次为弦数脉和滑数脉。主要病理因素中痰证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热证、风证、瘀证、虚证和火证。处方用药除了大量运用泻下剂,也兼顾祛风、清热、祛痰、理血、表里双解和治疡。药物使用频次以大黄、芒硝、胆南星、瓜蒌、枳实、厚朴和菖蒲应用最多。除了使用汤剂、丸剂外,还有胶囊及颗粒剂。方药服用方式包括口服、鼻饲、灌肠、静脉滴注以及浴脐。方剂大多数为4~12味药,总量50~150g之间居多。结论中风病痰热及腑实证集中出现,且在治疗中以应用泻下药及化痰止咳平喘药物为主,临床辨证时应重视痰热腑实病机对中风病各阶段的影响,灵活应用通下法。

  • 标签: 通下法 中风病 辨证论治规律 数据挖掘
  • 简介:采用微波辅助提取鼠麴草黄酮类化合,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当鼠麴草黄酮提取液浓度超过5%时,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能力逐渐增强,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明显,且与VC、柠檬酸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这说明鼠麴草黄酮类合抗氧化性明显,值得开发利用。

  • 标签: 鼠麴草 黄酮 抗氧化性
  • 简介:目的:初步研究荷叶水提取、乙醇提取以及五倍子水提取对口腔细菌及生物膜的影响,探讨两者防龋应用前景。方法:荷叶、五倍子经提取分别得荷叶水提取、荷叶乙醇提取以及五倍子水提取;将自口内分离所得"口腔细菌"接种于BHI平板,并经上述提取处理后,计数菌落及测量抑菌圈;在载玻片上定植分离得到"口腔细菌",以形成生物膜体外模型,再于实验组分别加入经1∶3∶9浓度梯度稀释后的提取,培养完成后经结晶紫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摄像,以同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蒸馏水及乙醇溶液作为对照。结果:五倍子3个浓度梯度的类药敏实验组,均有明显的抑菌圈,荷叶提取原液1∶3梯度稀释者有较明显的抑菌圈,且其菌落数与纯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口腔生物膜体外模型,并经显微镜数字摄像系统所摄得图像可见,相比于对照组荷叶水、乙醇提取及五倍子作用后所形成的口腔生物膜染色均较浅,结构均较稀疏,且其作用随着提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荷叶提取、五倍子可有效抑制口腔细菌;荷叶提取及五倍子对口腔生物膜形成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荷叶提取物 五倍子 口腔细菌 生物膜体外模型
  • 简介: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新专业,是以药学、化学工程技术、生物工程为主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是化学工程和制药类专业的前沿学科[1]。自1995年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开设制药工程研究生教育以来,国外很多院校先后设立了制药工程教育计划[2]。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我国高等药学教育的专业设置发生了重大变革,在大幅削减专业的情况下,却新增了制药工程

  • 标签: 制药工程 课程体系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