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艾灸是许多中医疗法中的一种,其起效基础是艾灸燃烧产生的局部热刺激。本文通过回顾近几年的文献,总结局部热刺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并进行分析,以期帮助理解艾灸的温通效应。本文阐述热刺激产生的局部、远部、全身效应,并且讨论其影响因素,以帮助理解艾灸的效应原理。

  • 标签: 艾灸 原理 局部热刺激 生物学效应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在改善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肽物质方面的作用,探讨艾灸治疗VD的部分机制。方法:87例VD患者随机分成艾灸组(43例)和西药组(44例)。艾灸组隔附子片灸百会,悬灸神庭、大椎;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素片,经4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智能检查量表(HDS)、智能改变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与学习记忆相关脑脊液中的活性物质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为81.4%(35/43),优于西药组的63.6%(28/44)(P〈0.01)。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与AD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P〈0.01),艾灸组MMSE、ADL量表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脑脊液SS、AV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艾灸组治疗后SS、AVP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艾灸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还是在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方面均优于口服吡拉西坦素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艾灸 生长抑素 精氨酸加压素
  • 简介:论述偏头痛急性期的危害及针刺的镇痛疗效、取穴特点、针刺方法和作用机制,提出相关问题,思考解答并提出偏头痛急性期不同神经分布区(三叉神经分布区、枕神经分布区、脊神经分布区)穴位针刺镇痛效应神经通路的相对特异性假说,分析假说不足之处。

  • 标签: 偏头痛 三叉神经血管机制 神经解剖通路 针刺效应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腧穴配伍对颈型颈椎病患者体表肌电即时效应的影响,探讨腧穴配伍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规律。方法: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先后进行3种不同腧穴配伍的针刺,A组(远部取穴组:昆仑、后溪);B组(近部取穴组:风池、天柱);C组(远近取穴组:昆仑、后溪、风池、天柱),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针刺前后患侧斜方肌体表肌电(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平均振幅值,测量肌电积分(integratedelectromyography,IEMG)及肌电均方根(rootmeansquare,RMS)均值,计算肌电振幅变化率,组内比较不同腧穴配伍针刺前后对体表肌电即时效应影响的差异,组间比较各组针刺后差异。结果:组内针刺前后比较,A、B、C组的肌电平均振幅值、肌电振幅变化率、IEMG、R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针刺后比较,A、B、C组针刺后肌电平均振幅值、肌电振幅变化率、IEMG、RMS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临床总有效率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腧穴配伍的针刺治疗均能够提高IEMG、RMS,降低肌电平均振幅值和肌电振幅变化率,增强颈椎稳定性和肌纤维的主动收缩能力,改善颈部前屈的耐疲劳性;而针刺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与取穴的远近、取穴数目的多少无关。

  • 标签: 腧穴配伍 颈型颈椎病 体表肌电
  • 简介:鉴于科学原则和基本、临床的数据,为polycystic卵巢症候群(PCOS)总结针灸的治疗。相关文学通过MEDLINE计算机化被检索了。3诉讼的控制审判显示针灸感应的排卵。基本、临床的学习证实电镀物品针灸(EA)能在PCOS女人调整扰乱的endocrinal,neuroendocrinal和同情的神经系统[1]。因为一系列neuropeptids被释放,高级中央活动在针灸和EA治疗以后在人的身体被提高,这公开被知道因为一系列neuropeptids被释放轴和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HPA)轴[2,3]。EA反复被用于作为PCOS毫无疑问被诊断并且在neuroendocrinal参数和排卵正式就职上被发现了长期的治疗学的效果的女人[4]。但是,这研究没解释这些功效的机制。EA上的实验室评估的基本学习[5-9]显示卵巢功能上的EA的规定与同情的神经系统活动的调整是相关的。

  • 标签: 针灸 治疗措施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