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咽局部深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咽局部深刺法,先快速点刺舌面(以瘫侧为主)、舌下金津、玉液,次取75mm长度毫针点刺患侧咽后壁约3-4次后快速出针。再取廉泉穴,以75mm长度毫针向舌根方向直刺,针刺得气后,向舌根方向推进留针,深度约60-70mm,此时可令患者做吞咽动作,有障碍感但不疼痛为度,留针30min,期间施捻转补法2次。以上操作每日1次,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后进入第2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以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第2周及第4周结束后各评价1次。结果:治疗初期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为5.08±2.28分,采用咽局部深刺法治疗第2周后评分为4.56±2.32分,总有效率为89.4%,第4周后评分为2.80±2.12分,总有效率为95.3%,治疗2周、4周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咽局部深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吞咽障碍 中风 针刺疗法 针刺深度
  • 简介:目的:比较耳穴贴和口服西药治疗中年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中年失眠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为耳穴贴组(32例)和地西泮组(31例)。耳穴贴组选取耳穴肝、脾、神门3穴,予单耳耳穴贴;地西泮组口服地西泮2.5mg,每日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耳穴贴组总有效率为90.6%(29/32),优于地西泮组的61.3%(19/31)(P〈0.01)。耳穴贴组治疗后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地西泮组治疗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总分亦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耳穴贴组在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均优于地西泮组(P〈0.05,P〈0.01);同时耳穴贴组还在阿森斯失眠评分中早醒、总睡眠时、白天情绪、白天状况、白天思睡5个方面较地西泮组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均P〈0.01)。结论:耳穴贴治疗失眠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优于口服地西泮。

  • 标签: 失眠症 耳穴贴压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耳穴贴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治疗采用针刺百会、上星、神庭、风池、神门等穴位,同时联合耳穴贴;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百优解),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减轻(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下降(P〈0.01),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联合耳穴贴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疗效显著,优于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

  • 标签: 抑郁症 睡眠障碍 针刺疗法 耳穴贴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