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葛根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成分及靶点,初步探讨葛根多成分、多靶点抗AD的物质基础及机制。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OB≥30、DL≥0.18)筛选葛根活性成分,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并分析葛根的关键靶点,DisGenet、GeneCards和PharmGKB数据库获取AD相关靶点,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String数据库联合Cystoscope(3.9.0)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AutoDockTools和Pymb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关键成分与靶点的结合性。结果:从葛根中筛选出4个成分,303个靶点,其中与AD相关靶点257个,显著影响MAPK级联、类固醇代谢、外来刺激等2388条生物过程,涉及钙、MAPK、PI3K-Akt、cAMP等多个信号通路,经分子对接验证PPI网络中葛根抗AD的关键化合物与靶点之间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确定了葛根抗AD的药效成分、作用靶点及其可能调控的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葛根抗AD的物质基础与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葛根 阿尔茨海默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 简介:摘要: 通过生信分析、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中活性成分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站、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获取黄芪的有效成分及胰岛素抵抗疾病靶点,并进行整理与筛选,预测黄芪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的作用靶点并用数据库进行生信分析。从CTD数据库选择5个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重要蛋白受体,确定结合位点后分别与黄芪符合筛选标准的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根据对接结果虚拟筛选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活性成分。结果:槲皮素、蛇床子素等18个化合物可能是黄芪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活性成分,涉及对化学,内源性物质的反应等多个生物过程及钙离子、IL17、PI3K/Akt等多个信号通路; INSR、NOS3、PTGS2、TNF、CCL2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蛋白受体。某些黄芪中经筛选的活性成分与重要蛋白受体的结合程度好,多数优于罗格列酮,从分子层面上体现了黄芪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潜在研究价值。结论:黄芪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生物过程、多通路等多种途径实现的;生信分析、分子对接技术可以成为阐释单味药物作用机制的一种高效的方法,但需要结合一定的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才会增强说服力。

  • 标签: 黄芪,胰岛素抵抗,生信分析,分子对接,重要蛋白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讲示做行为诱导法在儿童用力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9年4月-2021年2月收诊的接受用力肺功能检查的儿童中选出150例为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儿童给予常规肺功能检查操作,观察组辅助应用讲=示-做行为诱导法进行肺功能检查操作,对比两组的一次检查成功率、检查操作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儿童一次检查成功率97.33%高于对照组的一次检查成功率85.33%,P<0.05;且观察组的检查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讲-示-做行为诱导法在儿童肺功能检查中应用有助于提高检查成功率,保证肺功能检查顺利进行,减少无效的时间浪费,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用力肺功能检查 讲-示-做行为诱导法 一次检查成功率 检查操作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白癜风皮损患者实施308nm激光及308nm准分光的效果,对其皮损复色模式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本院接收的白癜风患者40例,共记录皮损80块,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308nm准分子激光及308准分子光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对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汇总。结果:研究结果显示,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的乙组患者其总有效率高于甲组,两组方式对患者面颈部治疗效果优于其他部位,躯干部位与其四肢及肢端相比较,躯干部位效果更显著,而四肢由于肢端。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08nm准分子激光与308nm准分子光治疗效果相比较,前者治疗效果更佳,但与308准分子光相比较,308准分子激光对患者皮损周围组织的损伤更小。

  • 标签: 308 nm准分子激光 308 nm准分子光 白癜风皮损复色模式
  • 简介:摘要: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现代先进技术,该技术研究方向为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其相关功能,通过此种研究揭示生命现象本质。为提高中药开发质量和效率,本文针对中药开发中分子生物学应用进行研究,主要阐述了利用DNA分子技术进行中药种类鉴定、分子生物学中药药效成分分析以及药理分析等方法和成效。

  • 标签: 中药开发 分子生物学 DNA分子检定 药物成分分析 药理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熟地黄-骨碎补-肉苁蓉药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 潜在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利用 TCMSP 数据库搜集熟地黄-骨碎补-肉苁蓉所含药物活性成分;利用 String 数据库、 Uniprot 数据库搜集成分靶点;利用 GeneCards 、 DisGenet 、 String 数据库、 Drugbank 数据库搜集 KOA 靶点;运用 STRING 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利用 Cytoscape 3.9.1 软件获取关键靶点网络图,绘制中药复方-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 Metascape 进行 GO、KEGG 富集分析;在 PDB 和 TCMSP 数据库获取靶点和成分结构,利用 Autodock Vina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得熟地黄-骨碎补-肉苁蓉药对活性成分26个,药物靶点基因231个,疾病靶点基因246个,交集靶标基因共43个,GO 富集分析得到:956 个生物过程、19 个细胞组成和 76 个分子功能,KEGG 分析获得 119 条通路。①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β-谷甾醇、豆甾醇、山奈酚、木犀草等;②关键靶点为:IL6、TNF、IL1B、PTGS2、HIF1A 等;③主要通路包括:TNF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 IL-17 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熟地黄-骨碎补-肉苁蓉治疗 KOA 的主要成分和关键靶点结合性能稳定。结论:熟地黄-骨碎补-肉苁蓉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 KOA,为熟地黄-骨碎补-肉苁蓉对KOA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将提供更多可能性,完善KOA发病机制及明确中医治疗KOA的优势,造福KOA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熟地黄-骨碎补-肉苁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作用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肝衰竭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40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采取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方法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一步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本次40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0%。(2)护理后与护理前比较,观察组的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四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更高,护理前后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衰竭患者采取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的疗效理想,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实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肝衰竭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 综合护理干预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核磁共振技术在分子影像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为生物医学研究、临床医学和材料科学提供深入的分子信息。本文将就核磁共振技术在分子影像学中的挑战与机遇展开论述。

  • 标签: 核磁共振技术 分子影像学 挑战 机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4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研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n=32),分别给予对照组患儿泼尼松治疗,研究组患儿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效果显著,肾功能指标较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泼尼松,能够获得良好效果,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泼尼松 小儿肾病综合征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择8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一尿激酶治疗,观察组40例增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两种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提高降低并发症以及死亡风险,进一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钙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的皮肤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方法:共计选取100例采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的患者进行分析,纳入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不同护理模式进行随机数分组,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各含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强化护理干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相应护理后的皮肤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情况给予综合护理,可显著减少患者在用药后的皮肤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提高远期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分子靶向药物 肺癌 皮肤不良反应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小儿肾病综合征予以泼尼松及低分子肝素联合干预的价值及疗效。方法:72例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经双盲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数36例。对照组施行激素泼尼松单一干预,观察组基于泼尼松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患儿的肾功能改善情况及疾病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肾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且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小儿肾病综合征 低分子肝素 泼尼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子痫前期(PE)患者的临床治疗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4例子痫前期(PE)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子痫前期(PE)患者,对患者凝血功能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突出,值得应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钠 子痫前期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后对病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重症医学科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6000U皮下注射,1天1次,共7d。治疗1、4、7d后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分析、ICU住院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及死亡率。结果:治疗7d后APACHE-Ⅱ评分试验组(13.54±3.97)分低于对照组(17.08±4.69)分,PaO2值对照组(90.45±30.78)mmHg低于试验组(106.64±35.12)mmHg(P<0.05)。ICU住院时间试验组(11.90±6.21)d低于对照组(18.11±5.23)d(P<0.05),呼吸机支持时间试验组(136.23±103.27)h低于对照组(188.79±110.87)h(P<0.05),病死率试验组2.22%低于对照组15.55%(P<0.05)。结论: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后能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老年 重 症肺炎 低分子肝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低分子肝素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7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球抽签法分组,抽到蓝色球为对照组,抽到粉色球为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疗法,观察组行低分子肝素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低分子肝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与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治疗高度近视眼方面的整体优势。方法:划分100例高度近视眼患者至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前者采取角膜板层刀制瓣(M-LASIK);后者采取飞秒激光制瓣(F-LASIK),并对比术后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方面对比呈P>0.05,但观察组术后干眼症状发生率更低,呈P<0.05。结论:M-LASIK、F-LASIK均适用于高度近视治疗,但后者有效规避了干眼症状发生。

  • 标签: 角膜板层刀制瓣(M-LASIK) 飞秒激光制瓣(F-LASIK) 高度近视眼 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 干眼症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与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治疗高度近视眼方面的整体优势。方法:划分100例高度近视眼患者至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前者采取角膜板层刀制瓣(M-LASIK);后者采取飞秒激光制瓣(F-LASIK),并对比术后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方面对比呈P>0.05,但观察组术后干眼症状发生率更低,呈P<0.05。结论:M-LASIK、F-LASIK均适用于高度近视治疗,但后者有效规避了干眼症状发生。

  • 标签: 角膜板层刀制瓣(M-LASIK) 飞秒激光制瓣(F-LASIK) 高度近视眼 术后角膜地形图参数 干眼症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