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验证一次性使用包皮切割吻合器及组件通过-60伽马射线辐照灭菌的可行性和效果。项目实施了包括剂量设定、剂量分布验证、最大可接受剂量验证和无菌检测在内的一系列测试。初始污染菌的测定指导了验证剂量的选择,而剂量分布的均匀性通过精心布置的剂量片得到了确保。在40kGy的辐照剂量下,产品包装外观仅有轻微变化,且产品性能满足委托方要求。最终无菌检测确认了产品达到了SAL=10 的无菌保证水平。研究结果为辐照灭菌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 标签: 辐照灭菌 钴-60伽马射线 无菌保证水平 医疗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漱液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80例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时间范围内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为临床对照研究对象,按1:1比例进行分组,对照组(n=4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n=40,口漱液接受治疗),经深度探诊(PD)、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水平变化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D、BI、PLI、IL-6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漱液治疗对于牙周炎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有助于消炎、止血、止痛,引导患者坚持清洁口腔,加速患者恢复,建议推广。

  • 标签: 口腔 漱液 牙周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巴氯芬联合腺苷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00名入组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名患者,参照组采用巴氯芬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的治疗前提下联合使用腺苷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和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后1、2、4周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巴氯芬 腺苷钴胺 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应用巴氯芬联合腺苷胺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20-10至2021-10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有74例作为本项调查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37例的2组,对照组患者以巴氯芬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巴氯芬联合腺苷胺治疗,进行2组治疗效果的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巴氯芬联合腺苷胺的效果最佳,利于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巴氯芬 腺苷钴胺 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胺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64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及固定相隔抽取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2例),对照组给予伊托必利单独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甲胺治疗。结果:实验组各项临床症状的缓解率分别为87.10%、93.33%、89.28%、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液性胃排空时间为(49.55±3.81)min,明显少于对照组,差距在本次研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甲钴胺 伊托必利 糖尿病性胃轻瘫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特发性肺铁血黄素沉着症(IPH)是一组肺泡毛细血管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血、缺铁性贫血、双肺浸润影三联征等。多见于儿童。 IPH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基因、过敏、环境、感染有关[1]。本病因临床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及漏诊。临床上针对该类患儿的护理报道不多,我院2020年7月收治1例IPH患儿,经及时诊断并采用中西医治疗,疗效满意,对其进行跟踪护理,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护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复方骨肽联合甲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于对照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注射用复方骨肽进行治疗,对研究所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注射用复方骨肽联合甲胺进行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以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研究组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注射用复方骨肽 甲钴胺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成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依帕司他联合甲胺)与对照组(甲胺),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依帕司他 甲钴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氯消毒液对全自动酶联免疫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未经氯消毒液处理的板架40例与经氯消毒液处理的板架40例为标本,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比分析全自动酶免系统两种类型板架检测花板与HBsAg情况。结果对同一批次献血者样本抗HCV板架检测,正常板架无花板出现,消毒板架花板占比为1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种板架类型检测HBsAg阴性对照血清样品(N)与阳性血清样品(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氯消毒液消毒后重复使用的板架以流水冲洗干净再晾干,能够减少酶免试验中花板情况发生,以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

  • 标签: 含氯消毒液 全自动酶联免疫 花板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两种治疗方式,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胺治疗的效果。 方法 研究我院收治的 76 例 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均在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入院,数字法随机分组。两组均采用了甲胺治疗,研究组加用依帕司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甲胺治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确切,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依帕司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α-硫辛酸与甲胺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划分2018年2月-2018年11月本院接收的71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照组(n=35)开展甲胺治疗,研究组(n=36)接受α-硫辛酸治疗,统计各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传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肌电图神经传导及正中神经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是5.56%,对照组是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效果较甲胺更优,不仅可以改善周围神经传导,同时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alpha -硫辛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流产术后即刻置宫内节育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00例(均无放置铜环禁忌)人工流产患者进行实验,将其分组后,对照组在月经干净后3-7天放置宫内节育环,实验组在术后即刻置于宫内节育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实验组的平均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及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

  • 标签: 人工流产术后 宫内节育环 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周炎采用浓替硝唑漱液结合复方牙痛酊治疗的作用效果。方法:本文通过多阶段抽样法将我院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牙周炎患者实施分组研究,每组40例患者,参照组应用浓替硝唑漱液治疗,试验组应用浓替硝唑漱液结合复方牙痛酊治疗,研究比较两组牙周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探诊深度小于参照组,牙龈指数及龈沟出血指数均低于参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统计验证具有数据计算价值(P<0.05)。结论:牙周炎采用浓替硝唑漱液与复方牙痛酊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牙周指标,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浓替硝唑含漱液 复方牙痛酊 牙周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肾气丸治疗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 -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CKD-MBD)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肾气丸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CTD、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筛选CKD-MBD的潜在疾病靶点;基于Venny2.1.0在线软件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应用STRING11.0对上述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结果输入到Cytoscape3.7.2软件,运用其插件Network Analyze和cytoHubba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在线数据库对上述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肾气丸的药物活性成分51个,对应药物靶点370个,筛选CKD-MBD靶点4294个,获得交集靶点1851个,信号通路198个,肾气丸治疗CKD-MBD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是β-谷甾醇、豆甾醇、花旗松素,核心靶点可能为MAPK1、AKT1、AP-1、TP53、TNF、RELA、IL-6、MAPK8、CXCL8、EGFR,关键信号通路可能为MAPK、PI3K-AKt、cAMP、cGMP-PKG。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肾气丸治疗CKD-MBD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CKD-MBD、延缓CKD进展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 标签: 网络药理学 肾气丸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肾气丸治疗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 -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CKD-MBD)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肾气丸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CTD、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筛选CKD-MBD的潜在疾病靶点;基于Venny2.1.0在线软件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应用STRING11.0对上述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结果输入到Cytoscape3.7.2软件,运用其插件Network Analyze和cytoHubba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在线数据库对上述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肾气丸的药物活性成分51个,对应药物靶点370个,筛选CKD-MBD靶点4294个,获得交集靶点185[1]个,信号通路198个,肾气丸治疗CKD-MBD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是β-谷甾醇、豆甾醇、花旗松素,核心靶点可能为MAPK1、AKT1、AP-1、TP53、TNF、RELA、IL-6、MAPK8、CXCL8、EGFR,关键信号通路可能为MAPK、PI3K-AKt、cAMP、cGMP-PKG。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肾气丸治疗CKD-MBD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CKD-MBD、延缓CKD进展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 标签: 网络药理学 肾气丸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肾气丸治疗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 -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CKD-MBD)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肾气丸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利用CTD、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筛选CKD-MBD的潜在疾病靶点;基于Venny2.1.0在线软件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应用STRING11.0对上述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结果输入到Cytoscape3.7.2软件,运用其插件Network Analyze和cytoHubba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在线数据库对上述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肾气丸的药物活性成分51个,对应药物靶点370个,筛选CKD-MBD靶点4294个,获得交集靶点185[1]个,信号通路198个,肾气丸治疗CKD-MBD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是β-谷甾醇、豆甾醇、花旗松素,核心靶点可能为MAPK1、AKT1、AP-1、TP53、TNF、RELA、IL-6、MAPK8、CXCL8、EGFR,关键信号通路可能为MAPK、PI3K-AKt、cAMP、cGMP-PKG。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步探究肾气丸治疗CKD-MBD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CKD-MBD、延缓CKD进展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 标签: 网络药理学 肾气丸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 机制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甲胺联合依帕司他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8月期间收录的70例住院和门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由计算机软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每日三次,每次口服0.5mg甲胺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每日三次,每次口服0.5mg甲胺联合50mg依帕司他的治疗方法,实行期为三个月,对比两组实验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肌电图检查情况。结果:实验组采用甲胺联合依帕司他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单一使用甲胺治疗方法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甲胺联合依帕司他的治疗方法安全且效果甚佳,能够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有利于提高治疗质量。

  • 标签: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特发性肺铁血黄素沉着症(IPH)是一组肺泡毛细血管出血性疾病,多见于儿童。本病发病率低,误诊率高,西医主要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多数患儿预后不良。我院于2020年7月19日收治一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患儿练某,女,1岁7月,因“咳嗽气促伴间断发热1月余”入院,患儿入院前因“重症肺炎”于外院住院治疗,好转出院后反复发热、气促再次入院。入院后予心电监护、吸氧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等治疗,并完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行脱落细胞学检查见铁血黄素细胞,予甲泼尼龙抗炎,同时运用张锡纯“大气下陷”理论,以温肺化饮、升阳举陷为法,先后予理饮汤、升陷汤加味治疗,患儿病情明显好转,于入院后第8天出院。出院后继续予升陷汤巩固1月,泼尼松片维持并于半年内逐渐减停,随访1年未复发。

  • 标签: 儿童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中西医结合 病例报告 大气下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黄蜇虫汤加减结合甲胺对气滞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气滞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胺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大黄蜇虫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滞血瘀型时,使用大黄蜇虫汤加减结合甲胺治疗方式,临床疗效十分优秀,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对患者病情稳定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大黄蛰虫汤加减 甲钴胺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气滞血瘀型